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讀書,最重要的是要學以致用,要用學到的知識去指導日後的行為。

但是如果遇到以下這3種情況會讓人感到比較沮喪:

第一種,開始不了。

想要讀書卻遲遲無法開始,因為手機、電視、網絡的誘惑太大。

第二種,讀了沒用。

天天讀書,讀完就忘,並沒有從讀過的那些書中吸取到什麼,工作和生活照舊。

第三種,想寫沒料。

讀書,寫作,想要持續地輸出,卻沒有「料」。

怎麼破?

其實很簡單,你需要一個筆記本,然後按照一定的方法來寫讀書筆記,並添加自己的想法和靈感,將它打造成一本獨門秘籍。

怎麼寫?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就給出了我們一種非常有效的記筆記的方法。

作者奧野宣之介紹的是如何通過記筆記來實現有效的讀書,是用筆記這種有形的東西來促進無形的思想上的提高。

書中介紹的「蔥鮪火鍋式」筆記法簡單、易操作,無論是誰都能做的到。

只要按照這種方法來做,我們就能夠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智慧」,靈活地應用,從閱讀中真正的受益。


作者按照我們讀一本書的時間順序來逐一介紹如何用筆記來管理讀書生活,即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

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實現「筆記本一元化」,把讀書筆記、創意、想法、心情、隨筆、評論等都寫在一個本子裡,但並不代表雜亂無章,要按照時間順序來寫,方便日後的整理、查找與實現電子化檢索。

其中,關於如何記錄讀書筆記,有2個重點:

第一,書籍的基本信息格式要統一,可以自成一體。

第二,摘抄和評論一定要交替進行,並用符號區分。

對於普通讀者來說,讀書和記筆記是非常主觀的過程,因此你所寫下來的一定是當下最真實的感受,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形成獨創思維。

作者在「通過重讀筆記提高自我」這一部分就提到了一個有趣的觀點,把讀一本書的過程比喻成炒一盤菜,「購書清單」就是購買食材,「寫讀書筆記」就是洗菜切菜,「通過讀書筆記進行思想輸出」就是開火炒菜。

仔細一想,確實非常貼切,值得我們深入地探討一下。

第一步,選書,就像是在決定要做什麼菜。

如果一點做菜的基礎也沒有,肯定要選擇比較簡單的菜式。

選書也是一樣,如果剛開始閱讀,要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比如我選擇的第一本書是《解憂雜貨店》,而我老公選擇的第一本是《雅舍談吃》。

當有了一定的閱讀量,我們就可以選擇某一方面的書來重點閱讀或者進行主題閱讀。

這就像你的廚藝精進之後,你要開始做給別人吃,甚至是開一個小飯館,到時候你得決定賣什麼。

第二步,買書,就像是在購買食材。

可以選擇比較大眾口味的,比如經典書;也可以把重點放在食材的新鮮程度上,那就好比是新書和暢銷書,這時勝在速度,你得比別人讀的早,輸出的早,一定不能拖延,因為再新鮮的菜你放個幾天也不新鮮了。

第三步,寫讀書筆記,就像是在洗菜切菜。

有的菜得去皮,就像你要一層層地找到書中的本質和精華;有的菜不用去皮,但是你得切塊,就像你要整理出作者的思路和脈絡,才能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容,比如用思維導圖。

第四步,活用知識和思想輸出,才是開火炒菜。

可見,想要炒出一道自己想吃的、味道獨特而又美味的「菜」,選書、購書、讀書、活用這四個步驟缺一不可,而且前面三個步驟其實都是在為炒菜這個最後的也是最關鍵的步驟做準備。

因為一道菜炒出來最終是要吃下去的,這就如同讀書是要理解、消化與吸收的。

而每個人炒出來的菜味道是不一樣的,我們常常將原因歸結於「火候」。

「火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詞語,它幾乎無法定量,也沒法真正的重複出來。

就算是大廚,天天都炒同一道菜,味道也會有微妙的差異。

就如同我們在不同的階段去讀同一本書,感受也不一樣。

「好的讀書筆記就像是認真洗好切好的蔬菜和鮮肉一樣,可以隨時拿出來根據需要進行輸出。

當然別人炒出來的菜再好吃,我們也沒有必要去跟他做的味道一樣,因為我們需要的是自己的味道,自己的創意,這樣你做的菜才有賣點,你寫的文章還有新意,才會有人看。

第五步,形成知識體系,就像是開飯館。

炒的菜自己覺得好吃了,還要做給別人吃,他們會給你提意見,你接受意見反覆改進,最後飯館盈利了,就好比你通過讀書、寫作賺錢了,或者通過讀書學到的知識提升了工作技能,老闆給你升職加薪了;當然,二者可以兼得,因為你一定聽過「斜槓青年」這個詞。

既然認同了作者的觀點,那麼我就要根據《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的內容進行實踐了。

首先就是要選擇一個喜歡又適合自己的筆記本。

之前我用的是這種110*210mm的方格本,比較小巧,可以夾在正在讀的書里,也方便攜帶;紙質好,適合我這種用鋼筆寫字的人。

但是沒法把書的封皮貼進去,一本只有30張,很快就寫完了,如果想要找哪本書的讀書筆記就不太方便;定頁的,如果同時在讀兩三本書就不知道該為這本書留出幾頁紙,而且在日後重讀筆記的時候也幾乎沒有地方再添加評論了;另外,這個本子的尺寸和方格也不太適合畫思維導圖。


但是畢竟已經用了11本,已經非常習慣,也很有感情了。

因此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不舍與過渡,我把讀書筆記改為A5活頁本,將不同的內頁穿插著用,一舉解決了上面提到的問題。


1.月計劃頁:做讀書目錄

方便日後查找,增加成就感,促進去讀更多的書。

這對前面說的第1種問題遲遲無法開始閱讀比較有效。



2.待辦內頁:做購書清單

當我看到書中提到的或者是網絡上推薦的好書,就記錄到一處。


然後按照下面的流程進行選擇之後,再去理智購買。


3.方格內頁:做讀書筆記

首先要記錄的就是書籍的基本信息,格式要統一,可以自己來確定要素。

以我的格式為例:

[日期]書名/作者/出版社/購買地點/豆瓣評分

然後就是重要的內容部分,摘抄和評論一定要交替進行,而且要用不同的符號加以區分。

作者用「○」表示摘抄,「☆」表示自己的感想、思考或評論。

我為了省事,摘抄的內容前面只點一個「·」,評論前面加一個「→」。



4.空白內頁:做思維導圖

自從讀了《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我就迷上了思維導圖,不管幹啥都要畫一張。

小長假準備出去玩,畫一張。


周末買完菜,畫一張。

每天早上看一眼,就知道可以搭配出哪些菜,一不焦慮,二不浪費。


讀完一本書,畫一張。

一是逼自己弄清全書的結構與重點,二是方便回憶,三是增加樂趣。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思維導圖:


書讀完了,筆記也記完了,圖也畫完了,就扔到一邊,再也不管了嗎。

絕不是,我們需要隔段時間重讀筆記。

因為在這段時間我們又讀了不同的書,經歷了不同的事情,重讀筆記會讓我們產生新的感想,這時可以增添評論,甚至是重新寫一遍讀書筆記,那麼活頁本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5.橫線內頁:做靈感記錄

我的日記隨筆,形式從原來的流水帳到九宮格,再到現在用思維導圖。

越來越清晰明了,重點是記錄「想法」與「靈感」。

其實用空白內頁更好,但是這個橫線內頁是買本時候自帶的,不能浪費了。


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

——《創意的生成》

重讀讀書筆記和平時記錄的靈感,將原有的知識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找到其中的創意點,這就是要輸出的「料」。

那麼,最後就藉由《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中的一段話作為結尾:

「認真選擇每一本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書,然後真摯地與每一本書對話,努力從書中學到知識吧。

→學到,想到,就去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會做讀書筆記,深度開發所學知識

俗話說:「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古今中外,很多名家通過做讀書筆記,實現了極有價值的輸出。馬克思為寫《資本論》,閱讀了超過1500種書,並寫下札記。寫出《朱元璋傳》的歷史學家吳晗,研究明...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還是一無所獲

「讀一本書的時候覺得非常好,但合上這本書後卻什麼細節都回憶不起來。」你讀書的狀態是不是這樣的!很多時候,我們告訴自己要多讀書,甚至強迫自己花一定的時間來看書。但如果看完書後沒有任何效果,我們何須...

用一本筆記本,徹底消化一本書

「讀完一本書記不住」、「讀過的書用不上」是閱讀中最常見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有個特效工具——做筆記。日本作家奧野宣之是個筆記狂人,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他都做大量的筆記,用筆記進行自我管...

不會做筆記,讀再多書也沒用

作者: 森林樹書評《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來源:微信公眾號:不打傘的森林樹(ID:senlinshu1989)本文已獲作者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我是那種典型的「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人,每次進...

學會有效閱讀,開啟書評和寫作的大門

同樣是閱讀一本書,有些人會有很多收穫,有些人卻收效甚微。之所以會有這種區別,是因為有些人讀書只是純粹的讀一遍,而沒有用心去讀,在讀的過程中沒有思考和做記錄,讀完又不能及時的總結和輸出。而且,隨著...

你的書白看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不知道其他城市如何,我所在城市的圖書館,書城,每到周末都是人擠人,有站著看的,坐著看的,蹲在角落裡看的,每處人都多得無從下腳。愛讀書是件好事,社會越來越提倡閱讀,愛讀書的人也越來越多,每個人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