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知識和智慧之間,只有一本筆記本的距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小說《圍城》的作者錢鍾書先生,被譽為「文學崑崙」,一生著書立說無數,很多人都讚嘆他驚人的記憶力。
而他的夫人楊絳先生卻不這麼認為,她說:
「其實,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
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
」
先生的這個習慣源於牛津大學讀書時期,因為圖書館的書不能外借,他就一筆一划地做筆記,一做就是十多年。
在先生去世13年後,《錢鍾書手稿集》在夫人楊絳的整理後正式出版,包括殘本在內,一共83本,涉及3000種以上中外著作。
用一句話來形容錢先生再合適不過,所謂大師,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
就像初中課本里的賣油翁,自錢孔滴油的技能,對他來說「無他,但手熟爾」。
錢鍾書先生的博聞強識,在夫人看來,是勤勤懇懇做讀書筆記的結果。
做讀書筆記雖是公認最好的知識積累和內化的辦法,但其實很多人是不知道如何有效記筆記的。
方法五花八門、過程耗時耗力、到頭來收穫甚微......還沒提起筆,就有那麼多可怕的念頭。
就算寫了某本書的筆記,要用的時候發現找不到想用的那句話了......
最近在讀的一本書,講清楚了這件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用一整本書來講做筆記這件事,可想而知,講得會有多具體了。
這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畢業於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在利用新聞出版經驗進行網絡與雜誌專欄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
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NHK 和TBS 電視台的節目中播出後引發了熱烈反響。
奧野宣之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非常受歡迎,他的著作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修訂的完全版,更是添加了原書中沒有的技巧和案例,可見作者還在死磕做筆記這個學問,把簡單是事情做到極致。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開篇就強調「一味讀下去等於沒有讀過」,讀得多不是讀書的本質,看一本吸收一本才是。
聽上去是老生常談,但作為「筆記本作家」的奧野宣之,用案例強化了記錄什麼,怎麼記錄,如何活用三個方面,附有19個讀書技巧和26款實用文具,教我們把筆記本融入自己的生活。
這本書不叫「讀書筆記法」,而是「筆記讀書法」,這是因為記筆記不是目的,學會讀書才是。
筆記本在「書」和「人」,「輸入」和「輸出」,「思考」和「創意」之間構建了一做橋,讓彼此不再遙遠。
一本本一元化、時序化、索引化的筆記本,聯結了閱讀者和書,通過記錄、思考和重讀,讓素材有跡可循,讓思維更自由。
把書中知識變成心中智慧,想用之時唾手可得,才是實踐這樣的筆記讀書法的最終目的。
一、「書」和「人」之間差一本筆記
1.清單購書法助你選得好書
我的書架上有一本叫做《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的書。
買了三年,但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去看的書。
還有一本買來三天就看完的書,叫做《美術館裡聊怪咖》。
我買書一般是網購,量子物理的書,是因為網站自動推薦,當年野心很大想拓寬知識領域的我,掃了一眼推薦理由就下單了。
看了半頁,實在是和我現有知識沒有一點點交集,果斷束之高閣。
而忍著困也要看完的《美術館裡聊怪咖》,是一本講藝術史的書,因為一直想要系統了解西方藝術史的各時期和流派,所以在自己喜歡的圖書出版公司頁面搜索,仔細看了試讀頁和別人的評論,果然準確率高很多。
對我來說,這是兩次不同的買書經歷,但對於奧野宣之來說,這是可以用來總結經驗的。
他獨創了利用筆記本理性購書的「清單購書法」。
沒想清楚要買哪些書,這時候如果去書店,求知慾就像荷爾蒙一樣飆升,看哪本都好看,可能就會衝動消費了。
奧野宣之總結了四個小步驟,避免這樣的購書失誤。
1. 記錄興趣點:
隨時記錄想要了解的內容
2. 定位相關書:
網絡搜索是否有目標書籍
3. 製作購書清單:
記錄目標書籍信息
4. 實體店驗證和購買:
去書店翻閱確定是否合適
有效閱讀的第一步,不是掌握如何速讀、跳讀等技巧,而是從買對書開始的。
2.流程化閱讀法管理多本書
英國作家毛姆提出說:
「我也不勸你一定要讀完一本再讀一本。
就我自己而言,我發覺同時讀五、六本書反而更合理。
因為,我們無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變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內也不見得會對一本書具有同樣的熱情。
」
毛姆提倡的 「為樂趣而讀書」 讓我如釋重負,小時候如果這本看看、那本翻翻,肯定被大人說「沒耐性」,所以如果一本沒看完又開始打開另一本,總害怕自己忘了上次讀了什麼。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也提倡同時讀多本書,按照不同時間、情緒、環境,找到合適的書。
但怎麼做到有條理呢?就要通過「結構化閱讀法」來管理,就像項目經理一樣,每個項目進展瞭然於胸。
1). 通讀:
有意思的地方折頁
2). 重讀:
折頁地方再讀一遍,如果還是吸引人,再次折頁
3). 標記:
兩次都折頁的地方再讀一遍,如果還是吸引人,劃線
4). 筆記:
劃線的地方再讀一遍,篩選是否寫入筆記本
5). 溫習:
重讀筆記,有新思考的話補充在同一頁
奧野宣之還提醒我們,不同的階段用不同的書籤。
當拿起一本書的時候,想要繼續哪一個步驟,找到對應的書籤就好。
固化流程的做法,看上去把一件隨意的事情變得刻板了,但實際上,是讓整個讀書過程更可控,可控才有效率可言。
二、「輸入」和「輸出」之間差一本筆記
台灣廣告文案教母李欣頻,是當年誠品書店的御用文案,創意源源不斷且不落俗套。
12年內出版了近30本書,她說自己每天看一本書,一部電影,保持輸入和輸出平衡。
但天資一般也不算太勤奮的人,如何輸出什麼才算有效閱讀了呢?
奧野宣之告訴我們,先要轉換一種思維方式,讀書和做筆記的關係是 「為了做筆記而讀書」,也就是「為了輸出而輸入」。
我們邊讀邊想著,我要在筆記本上記錄哪些內容呢,就會不知不覺地主動思考起來。
* * *
1.首先,要解決第一個問題:具體要記錄什麼?
比如我自己就有很多筆記本,有的是書摘、有的是日記和思考、有的是某一門網課的學習筆記,但幾乎每一本都寫了一半,閒置起來,要找的時候自己也分不清具體內容在哪裡。
奧野宣之的方法和錢鍾書先生如出一轍,把讀書筆記和隨感日記都記在一起,製作自己的智庫。
讀書筆記很簡單,即使什麼感想也沒有,也要把日期、書名、作者的信息記下來,這樣做花不了多少時間,但就像有人保存電影票根一樣,是記留下憶,也是管理閱讀生活。
如果有進一步的思考,那就更好了,記錄下摘抄、感想、評論即可。
除此之外,《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分享了另外兩種筆記,一是隨想筆記,可以記錄日常所思,二是黏貼剪報,把這些全部放到同一本筆記本裡面,不要分類。
這看上去向大雜燴,但是正因為讀書和思考是很難分開的,與其花精力細分,不如全部記在一起。
* * *
2.接著,需要解決第二個問題:筆記怎麼記?
☆ 核心:一元化
大雜燴也有章法,5個要點分別是:
1). 可以記錄任何內容
2). 按時間順序記
3). 務必寫上日期
4). 混合速記、概括等技巧
5). 可以黏貼
很多內容的分類界限是很模糊的或者重合的,最簡單的分類就是按照時間順序,後面會介紹如何讓時序化的筆記做到方便檢索。
☆ 方法:「蔥鮪火鍋式」摘抄法
這是日本的特色料理,蔥段金槍魚火鍋,是以蔥和金槍魚為材料烹製的,其中蔥為配菜,而非調料,與金槍魚同樣重要。
「蔥鮪火鍋式」摘抄法=摘抄加評論,記錄轉念就忘的原創思考,還能在書寫的過程中整理思緒。
這就解決了一種疑難雜症:「看了不少書還是沒有自己的想法」。
☆ 經驗:摘抄帶動評論
有人會說,「我真的沒什麼原創想法,怎麼辦?」那也沒關係,先從摘錄開始,小學時候的抄寫作業還記得嗎?單純的抄寫,好處就是加深記憶並促進理解。
☆ 內容:篩選最具代表性的句子
有時候讀書覺得整本書字字珠璣,那要怎麼提煉讀書筆記呢?那就想想,什麼樣的內容會讓我們想要記錄下來,供以後重讀?
一種是產生共情的內容。
二是挑戰認知的內容。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面提出的一個觀點我非常認同,用好幾頁擺事實講道理論證了好多遍,我在讀書筆記中總結道:
「提煉筆記的過程讓人不得不再去重讀幾遍,只記錄核心內容,無形中完成了用自己的話概括中心思想,知識已然內化。
」
改變了讀書方法,「為了做筆記而讀書」,像突然開竅了一樣,總想著要記下轉瞬即逝的靈感火花,終於體會到看一本吸收一本的感覺。
三、「思考」和「創意」之間差一本筆記
台灣著名導演、編劇賴聲川先生的作品中,有一部長達8小時的史詩級話劇《如夢之夢》。
以一個女人為中心,講述了從民國初年到現代的故事,地理位置跨越台灣、巴黎、諾曼第等。
光是看劇本就很燒腦,這樣龐大的創意是如何產生的?賴聲川導演說,是他在十多年中,閱讀、旅行、思考的整合。
如果沒有記錄下來,這部集結一眾表演大咖的巨作《如夢之夢》也就只是散落的諸多想法而已。
因此,筆記不是只對文字創作者有用的,每個行業都需要靈感,在隨想筆記、生活記錄、讀書筆記中發現點與點的連結。
正如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的名言,
「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
筆記的作用就再次凸顯了,常讀常新,重讀引發思考,記錄合成創意。
讀書筆記就是原書的概括和原創思考,在通勤時等碎片時間翻看,輕鬆做到讀書百遍。
此外,也要學前文提到的錢鍾書先生,在筆記中不斷添補新的思考,不但是對比自己思考的深度,同時也新的靈感及時被記錄下來。
* * *
最後,就是技術層面的事了,如何讓信息索引化?
也非常簡單,和作者相比,我們更依賴電子版文檔和手機App來記錄。
如果是紙質筆記本,可以通過書內的便利貼、檢索標籤和自製索引頁來定位內容。
如果是電子版文檔,作者的方法依然適用,他把紙質版筆記變成可以數字化檢索的電子資料,看完一本書記錄下如下信息:
閱讀日期、筆記類型(讀書筆記、隨想、日記、剪報等)、書名、作者、出版社。
外加關鍵詞,就像發微博加「話題」,發豆瓣加「標籤」那樣。
記錄下來的素材和原創的思考,分分鐘可以搜索定位,寫文章時可以參考,想方案時可以借鑑,創意不是可遇不可求,而是積累就可得的。
本文總結
如果你問迪士尼的員工,「遊樂場幾點關門?」他們大多不會按照你的思路回答,而是說:「園區開放到晚上8點」。
是不是聽上去積極很多?我們讀書也是為了轉變原有固化的思維,打破思維局限,看到原本看不到的風景。
高曉松說過,讀書能讓自己變得更遼闊。
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給我們提供了具體方法,用讀書筆記改變讀書方式,讓讀書方法促進思維方式的疊代。
張泉靈講過,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
思維固化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和時代拉開了距離,而想問題全面、隨機應變的人總會幸福度高一些。
而這兩者的距離,可能只差一本筆記本。
Helen小姐的老鴨湯:不愛治癒繫心靈雞湯,愛煲實用系老鴨湯。
希望以上的總結對你有用,也期待你在評論區留言。
用一本筆記本,徹底消化一本書
「讀完一本書記不住」、「讀過的書用不上」是閱讀中最常見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有個特效工具——做筆記。日本作家奧野宣之是個筆記狂人,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他都做大量的筆記,用筆記進行自我管...
如何用一個小小筆記本,搞定讀書生活?
2017年上半年,權威機構智研諮詢發布了《2017-2023年中國期刊出版業市場運營態勢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共出版圖書49.99萬種。較2015年增長5.07%,出版物...
學會讀書,先要學會做筆記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從小就會讀書,就像我也閱讀了大量的書籍,都是走馬觀花的略了一遍,你要問我都讀過什麼書,我甚至連作者和名字都記不起來,空讀了好多書,白白浪費了時間,因為沒有...
想學聰明人的讀書方法,你只需多準備一本筆記本
每次讀完書後,你很快忘光了,就等於沒有讀過一樣。而錢鍾書是怎樣讀書的呢?楊絳在《錢鍾書手稿集》的序中寫道,別人以為錢鍾書能過目不忘,其實他不覺得自己很厲害,他就是讀完書後寫筆記,一本書讀很多遍,...
書越讀越沒用?推薦你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你是不是很喜歡讀書?也追求過每天讀一本書?讀的時候覺得收穫很大,但是時間一長就想不起來這本書具體說了什麼,只是覺得很好?感覺書越讀越多,但是自己的生活並沒有什麼變化?難道真的像讀書無用論所說的一...
如何利用讀書筆記法高效閱讀
很多人往往會存在這樣的疑惑,明明我們從小到大,零零散散加起來看過很多本書,但是當我們和其他人聊起看過的書時,往往說不上幾句,基本上都忘得一乾二淨了,這樣讀書,效率實在是太低了,而日本作家奧野宣之...
學會做讀書筆記,深度開發所學知識
俗話說:「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古今中外,很多名家通過做讀書筆記,實現了極有價值的輸出。馬克思為寫《資本論》,閱讀了超過1500種書,並寫下札記。寫出《朱元璋傳》的歷史學家吳晗,研究明...
一本教你如何「吃書」的書
常聽人這樣調侃自己,我讀過最多的書就是教科書了。曾幾何時,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我的身上,讀的書太少了,偶爾翻過幾本書,也基本處於看完就忘的狀態。最近讀了一本書,它開篇就連番轟出四個問題,令我無言以...
看過的書記不住?試試用一元筆記讀書法
我們小時候剛開始學寫作文,都會用最好看的本子來摘抄課外書中的好詞好句。因為老師說,摘抄詞句段落的辦法,有助於積累詞彙量。詞彙量積累多了,寫作文的時候才會生動形象。大點的時候,老師會告訴我們,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