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陳壽傳,有兩點噴陳壽三國志,用今天的話說,陳壽被黑慘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壽的《三國志》名垂後世,然而也遭受很多非議,《晉書》陳壽傳記中,有兩點對陳壽作這本書非常不滿。

一是:
或雲丁儀、丁暠(hào)有盛名於魏,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

」丁不與之,竟不為立傳。

意思是
丁儀、丁暠這兩人在魏國享有盛名,陳壽對他們兒子說:「可以拿千斛米來送我,就給你們老爹作傳記。

」姓丁的一粒米也不給陳壽,陳壽惱了,竟然不給丁儀立傳。


丁儀

第二: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諸葛瞻又輕壽。

壽為亮立傳,謂亮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言瞻惟工書,名過其實。

議者以此少之。

陳壽的親爹陳式在馬謖手下任參軍,馬謖被諸葛亮誅殺,陳壽的老爹也被連累剃去頭髮(古代刑罰),成為光頭,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又輕視陳壽,所以陳壽為諸葛亮立傳,說將略非諸葛亮所長,沒有應敵的才能,說諸葛瞻只擅長工書,名過其實,沒什麼大才能。

議論的人因為這件事稍稍輕視陳壽。

諸葛亮

但陳壽作《三國志》,並非奉朝廷的命令撰寫,而是自己私下撰述,在他死後,梁州大中正、尚書郎范頵等上表曰:「昔漢武帝詔曰:'司馬相如病甚,可遣悉取其書。

』使者得其遺書,言封禪事,天子異焉。

臣等案:故治書侍御史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勸誡,明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艷不若相如,而質直過之,願垂採錄。

」於是詔下河南尹、洛陽令,就家寫其書。

多虧了梁州大中正、尚書郎范頵等上表晉朝皇帝,才下詔採錄了這本書。

三國志

雖然有種種非議,陳壽的《三國志》毫無疑問是有關三國的史書中最優秀的,三國歷史跌宕風雲,同時代很多人記述這段歷史,魏國夏侯湛當時正寫關於魏國的《魏書》,看見陳壽寫的《三國志》,默默把自己的《魏書》毀了,陳壽的《三國志》就這樣在同時代脫穎而出,害得其他人都不敢寫三國,這是對《三國志》這本書的最大肯定。

為什麼還會有《三國志裴松之注》,因為陳壽的三國志長於其他三國史書,另外的三國史書都被湮滅了,幸得裴松之旁徵博引,註解《三國志》,《魏略》、《魏書》、《吳歷》、《九州春秋》等,作為三國那段歷史的補充,現在《三國志裴松之注》中的那些史書都已經失傳了,要不是有裴松之補註,今天的三國史不會這麼精彩,《三國演義》恐怕是另一種寫法,要知道三國演義很多內容直接照搬裴松之注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