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國良史,說了一句謊話,讓殺父仇人諸葛亮含冤至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核心提示:馬謖失街亭,被諸葛亮所殺,陳壽的父親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處以髠刑,鬱鬱而終。
於是,陳壽在為諸葛亮作傳時,便說他無將才,軍事上不行,而且批評諸葛瞻死讀書,沒有真才實學,名不符實。
諸葛亮是他殺父仇人,
一
史家,最高的品格和精神境界,是秉筆直書,實錄真相。
歷史上,這種直書和實錄的精神品格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歷史上,陳壽的「良史之才」也曾得到多數史家的認可,他撰寫的《三國志》,在一些人看來,直逼司馬遷的《史記》,超過了班固的《漢書》。
二
但是,有些做法似乎也讓這位「良史」蒙羞。
有兩件不太「光彩」的事,都見於《晉書·陳壽傳》。
一件是陳壽曾找到丁儀的兒子,對他說,你如果能帶著千斛米來見我,我可以作一篇讚美你父親的傳記。
一斛等於一石,即十斗,一百二十斤,千斛就是十二萬斤,不是個小數目,丁子拒絕了他的要求,他居然真就沒有為丁氏兄弟立傳。
三
丁儀是曹魏時期的名士,有才學,詩也寫得好,曹操很想把女兒嫁給他,但由於曹丕的反對,這門親事最終未成,事後曹操還有些後悔。
丁儀還有個兄弟丁廙,他們與曹植走得很近,常與楊修在曹操面前為曹植說好話,主張立曹植為太子。
曹操死後,曹丕繼任為魏王,丁儀一家遂被滿門抄斬。
但如果不作傳是因為不賄賂,這絕非「良史」應有的態度。
四
另一件事關係到諸葛亮。
陳壽的父親在馬謖手下任參軍,馬謖失街亭,被諸葛亮所殺,陳壽的父親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處以髠刑,即剃去頭髮,貌似對人是一種羞辱,使得陳壽心生芥蒂。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又不大看得起陳壽,於是,陳壽在為諸葛亮作傳時,便說他無將才,軍事上不行,而且批評諸葛瞻死讀書,沒有真才實學,名不符實。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引發諸葛亮才能高低之爭的始作俑者,其言一出,立刻就引起了爭論。
與陳壽幾乎同時代的郭沖就曾駁斥了與陳壽類似的說法。
五
陳壽以曲筆書寫歷史的另一手段是「諱敗夸勝」,報喜不報憂,只講成績,不講問題。
在魏晉與蜀漢的兵爭中,魏晉勝則直書,魏晉敗則不書,反過來,蜀漢敗則大書特書,蜀漢勝則不書或少書。
倒是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近四百字,將諸葛亮如何尋找戰機,司馬懿如何臨陣避戰,乃至諸將譏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他仍猶豫不決,終至大敗的詳情,翔實地記錄下來,成為正文絕妙的補充。
六
陳壽本蜀人,與其父兩代仕於蜀漢,但他撰寫《三國志》時,卻處處以曲筆回護曹氏與司馬氏「偉、光、正」的形象,甚至罔顧事實,不以「實錄直書」敘事著史。
這對史家來說畢竟是不可原諒的,也是正直而有良知的史家不肯做的,不能為政治的淫威而丟棄史家的良知和責任。
在這個意義上,《三國志》的寫作恰恰成了著史為政治服務的先例。
三國小人物:護國良將並不平庸的蜀漢將軍王平!
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是個英雄的時代,是個名將輩出的時代,東吳的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曹操的五子良將:張遼,張頜,徐晃,樂進,于禁。劉備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這些都...
馬謖死因:馬謖病死獄中還是被諸葛亮處於極刑?
諸葛亮真的「揮淚斬馬謖」了嗎?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侍中馬良之弟。馬謖少時素有才名,和兄長們並稱為「馬氏五常」。跟隨劉備取蜀入川後,曾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馬謖「好論...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背後真實歷史,為用馬謖連劉備的告誡都不聽
諸葛亮真的「揮淚斬馬謖」了嗎?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侍中馬良之弟。馬謖少時素有才名,和兄長們並稱為「馬氏五常」。跟隨劉備取蜀入川後,曾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馬謖「好論...
街亭失守,陳壽父親被刮「光頭」,寫《三國志》抹黑諸葛亮?
《三國志》是記載三國時期的斷代史,後世對其評價極高。這部書的作者陳壽在後世卻頗有爭議,認為很多書中很多內容有公報私仇之嫌。尤其是對蜀漢政權的記載不夠公允,特別是對諸葛亮一家的記錄,那麼陳壽和諸葛...
都說《三國演義》是小說,難道《三國志》就能代表正史嗎?
最近小編在寫關於三國方面的歷史,發現評論中有很多的朋友都在說《三國演義》是小說,不能當做正史來看,要想真正了解三國的歷史,應該去看陳壽的《三國志》,言辭之間多有些鄙視看演義小說的朋友。其實在小編...
都說《三國演義》是小說,那麼《三國志》難道就真的是正史嗎?
最近小編在寫關於三國方面的歷史,發現評論中有很多的朋友都在說《三國演義》是小說,不能當做正史來看,要想真正了解三國的歷史,應該去看陳壽的《三國志》,言辭之間多有些鄙視看演義小說的朋友。其實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