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與諸葛亮齊名,卻一直不受重用,原因還真不是因為長得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到底什麼原因,事情其實是這個樣子滴。

水鏡先生

三國士人的伯樂水鏡先生曾經說過:臥龍鳳雛都是天下奇才,得到一位就足以安定天下。

也就是說諸葛亮和龐統一樣了不起。

既然一樣了不起,可諸葛亮在劉備手下混得風生水起的時候,龐統找孫權求官,卻碰了個灰頭土臉,到底是為什麼呢?

有人說,是因為長得丑,沒錯,孫權的哥哥孫策是外貌協會的,他自己長得很是英俊,所以也曾固執的認為,長得不漂亮就意味著他沒本事,因此不能得到重用。

孫權受了哥哥的影響,或者也會注意外貌問題,但他本人也是長得碧眼重髯,很是古怪,所以即便注意外表,估計也不是決定因素,況且孫權是英雄,英雄求賢又不是找媳婦,注重的應該是才華,而不是相貌。

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權如果還因長得不好看而放棄龐統,那龐統得有多麼的慘不忍睹啊。

但是事實上呢,龐統還看得過去,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朋友。

既然不是相貌問題,那可能就是才華問題,然而龐統卻號稱鳳雛,是與臥龍齊名天下的賢士,因此懷疑他的才華顯然是一句廢話。

兩樣都不是,那就只有人品問題了,事實上,這種說法雖然有點片面,但還是有那麼丁點道理

龐統

龐統的人品的確有點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不積口德。

小說里說他到孫權面前說了周瑜的壞話,說周瑜氣量狹小,因此得到孫權的討厭,但事實上,他根本不可能說周瑜的壞話,他對周瑜應該還是很尊重的,因為周瑜也很尊重他,並且還打算讓龐統當自己的接班人呢。

周瑜死後,龐統送喪歸吳,作為周瑜這樣的重臣,對由誰送喪還是很講究的,一般人根本沒有資格,而龐統能夠送喪,等於代替周瑜向孫權傳達了一個重要的信息,也就是意味著周瑜希望能讓龐統繼承自己的位子。

孫權對周瑜很尊重,周瑜臨終又親自指定了繼承人 ,如果事情不出意外的話,龐統的前途應該一片光明才是,然而就是這樣的前途,居然讓他親手斷送了。

怎麼斷送的,也不知他是怎麼想的,就在這次送喪之後,在同江東人物見面時,很不恰當的發了下名士脾氣。

當時同他見面的,是孫權手下幾個很重要的大臣:陸績、顧劭、全琮。

三國演義里雖然將他們幾個說的十分不堪,但在當時,特別是江東,這幾位可是如雷貫耳的人物。

周瑜的喪事辦完以後,既然都是名士,那大家當然要坐在一起聊一聊,也許是喝了幾杯酒的緣故,這時候龐統睥睨天下、小覷人物的臭脾氣就發作了,評點三人說:

「陸績看起來是匹累垮了的馬,但實際上還剩下點力氣;顧劭看起來像頭沒用的牛,卻能背著沉重的東西走很遠的路;全琮呢雖然笨嘴拙舌,但勉強也算個人才。

將陸績、顧劭比作駑馬、駑牛,又說全琮智力不多,雖然後面還說了點好話,但耐不住前面很傷人自尊那,這三人也是很要面子的,能受得了這種評價,於是一齊對龐統說:「待將來天下太平了,再與您一道品評天下名人才士。

等到天下太平再和你品評天下名士,這句話可真是可圈可點,言下之意是:現在是亂世,因此就沒您什麼事兒。

從那以後就「深與統相結而還」,和龐統交成很好很好的朋友,並恭恭敬敬的把龐統送回了老家。

龐統是得到了榮譽,然而他卻是奔著求官去的,怎麼不小心給送回來了呢。

得罪了孫權幾個重要的大臣,吳國是沒法施展才華了,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改了主意,投奔劉備。

劉備做得更是過分,隨便說了幾句話後就讓他以州從事的身份當耒陽縣縣令去了。

用現在的話說是地級待遇,縣級實權,普通人是一步登了天,但他呢,套用孟子他媽仉氏的一句話就是:這裡不適合我居住。

整日裡沉湎酒鄉不理政事,據說還曾放話出來,準備投靠曹操,幸虧最後諸葛亮和魯肅一齊給劉備寫了封信,才讓劉備認識了他的價值。

才拜成軍師中郎將,有機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孫權方面,還說是不積口德,那在劉備方面又是因為什麼沒受到重用,其實深究起來,這才是他前半生很不順利的重要的根本的原因。

寒門士子

什麼原因?

出身。

關於龐統的出身,三國志里很是隱晦,只說他「少時樸鈍,未有識者」,小的時候很老實,反映又慢,因此沒幾個人知道。

說一個人不講他的出身,很不符合傳記的寫法,別的不說,就說三國志里與之並列介紹的法正,作者也說他「祖父真,有清節高名」,從法正的祖父法真講起,描述了他高貴的出身。

三國志的作者是西晉的陳壽,而西晉,正是最講究門閥出身的時代,龐統如果出身尊貴,陳壽一定會大書特書,因為與龐統齊名的諸葛亮 ,陳壽就隆重其事的介紹說是琅琊望族出身,並且還跟劉表有親戚關係。

這種出生,這種關係是多麼的尊貴,所以諸葛亮很早就能在上流士族社會中很有名,因此也能很快傳到劉備耳中,所以劉備就能放下架子,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而龐統則沒這種待遇,所以只能主動出山,從最底層做起,然而即便是這樣還是半生鬱郁。

孫權講究出身,因為他本身就是貴族;劉備也講究出身,所以始終把大漢皇叔的關係掛在嘴上。

劉備要不是很講究出身,關羽也不會在最困難的時候還拒絕伏牛山裴元紹等人歸順,因為裴元紹不但是農民,還曾經當過黃巾賊,收了他是很給大哥臉上抹黑的。

魏蜀吳三家最不講究出身的是曹操,因為他最早主張唯才是舉。

當劉備關羽等輩還在拒絕黃巾賊出身的裴元紹時,曹操早已收納了黃巾賊出身的青州兵,並成為他起家的一支部隊。

曹操不講究出身,但龐統卻看不起曹操,因為曹操是漢賊,正直的人不可能跟賊混到一起,就這樣就像以前找媳婦似的:我看上的人家看不上我,看上我的我看不上他。

就這樣一天天的耽擱下去,致使龐統雖有諸葛亮的本事,卻沒諸葛亮的功業了。

由此可見:幹得好不如生的好,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參考資料:三國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疑點重重的三顧茅廬真的是歷史事實嗎?

但凡了解三國歷史的人,沒有不知道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的。不過,一直以來,就有不少人懷疑它的真實性。那麼,這些懷疑究竟只是故作驚人之語,還是確實有事實做依據?三顧茅廬到底是否有其事呢?先看傳統的說法三...

蜀漢-龐統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三國時劉備手下的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

諸葛亮龐統:臥龍鳳雛,得一人而可治天下!

今天讀到陸遊的一首詩:鹿頭山 過龐士元墓士元死千載, 悽惻過遺祠 。海內常難合, 天心豈易知。英雄千古恨, 父老歲時思。蒼蘚無情極, 秋來滿斷碑。這是陸遊路過龐統的墓地有感而發的。關於龐統,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