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龐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

三國時劉備手下的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

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

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時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

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非凡才華

龐統早年便以「鳳雛」(就是鳳的雛,小鳳凰,假以時日,一定會高翔於九天,清鳴於雲中,這是別人給他這麼一個綽號。

)之名與諸葛亮(臥龍)齊名於荊州。

當時徐庶曾對劉備評價他的經典言語是:「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也!」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臧否人物,自謂曰「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

」(《龐統傳》)。

赤壁大戰後,龐統來投靠孫權。

但是,由於龐統太小看周瑜,而孫權平生最喜歡周瑜,所以孫權發誓不用他。

魯肅就推薦他去劉皇叔(劉備,漢獻帝的叔叔)那兒,龐統聽取了建議,就來投靠劉備。

[1]

老版《三國演義》中的龐統

但未得重用,不得以領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

其後經諸葛亮、魯肅極力推薦,劉備方才再度召見龐統,與之談論軍國大事,大為器重,於是拜龐統為治中從事,不久又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諸葛亮和魯肅舉賢薦能的寬廣胸襟固然令人欽佩,但龐統本身具有的非凡才華,恐怕才是其最終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

東吳英會

吳國將領周瑜幫助劉備攻取荊州,兼任南郡太守,龐統仍為功曹。

周瑜去世,龐統送葬到吳地。

吳人多聞其名,因此,當他要西返荊州時,眾多知名人士齊會昌門,為他送行,陸績、顧劭、全琮都參加了聚會。

龐統又開始品評人物,他說:「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

」接著,他又對全琮說:「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

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

」陸績、顧劭對龐統說:「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

」(《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於是,龐統跟他們深相結交而歸。

事後,有人曾問龐統:「照您看,陸績比顧劭好嗎?」龐統說:「駑馬雖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罷了。

駑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負載的哪裡只是一個人的重量呢?」據說,顧劭去見龐統,住在龐統那裡,兩人談論起來。

顧劭問:「您有善於知人之名,你說說,我和您相比,誰好一些?」龐統說:「講到陶冶世俗,甄綜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強一點了。

」顧劭認為龐統的話有道理,和他親近起來。

投劉上任

劉備占據荊州,任荊州牧,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署耒陽縣令。

在任不理縣務,治績不佳,被免官。

吳將魯肅寫信給劉備,推薦龐統,信中說:「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

於是,劉備召見龐統。

兩人縱論上下古今,劉備對他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

此後,劉備倚重龐統的程度僅次於諸葛亮。

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龐統像

有一次,劉備與龐統閒談,問他:「你曾經擔任周瑜的功曹。

聽說那次我到吳國,周瑜曾上秘信給孫權,讓孫權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誰的手下,當然就該忠於誰,你不必隱瞞。

」龐統回答:「確有此事。

」劉備慨然嘆息:「當時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於孫權,所以不能不去見他。

去了,竟差一點落到周瑜手中!」劉備還說:「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

孔明那時也勸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堅持,想來也是怕孫權扣留我。

我當時卻認為孫權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應該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堅持去見他,一點也沒有疑慮。

現在想來,這確實是一步險棋,並非萬全之計。

獻計征蜀

建安十六年(211年),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

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請劉備藉機謀取益州。

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龐統進言,他說:「荊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

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有大的發展。

益州戶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真能奪取此地,以為根基,當可成就大業。

」劉備仍然擔心:「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寬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詐,我便忠誠。

凡事與他相反,就有可能得民心、有成就。

如今為得益州,失信於天下,能行嗎?」龐統說:「如今正當亂離之際,凡事不能墨守成規,要隨機權變才好。

況且吞併弱小,攻擊暗昧,逆取順守,報之以義,正是古人所重視的。

只要事定之後,封還他一塊土地,還有誰能說您有負信義呢?不趁現在攻取益州,到時就會被別人占了先機。

」劉備認為龐統說得有理,決定留諸葛亮、關羽等鎮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龐統,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

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獻策:「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

」劉備說:「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也交給他督理,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

劉璋交代完畢,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

此時的劉備實力大增,已有部眾三萬多人,車馬整頓,兵甲鮮明,糧秣充足,士氣振作。

但他並末立即去進攻張魯,而是停在葭萌,厚樹恩德,以收民心。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在葭萌關屯駐已經一年。

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劉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

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

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

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

若沉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劉備認為中計有道理,依計而行。

斬楊懷高沛,揮兵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

在涪城,劉備大會將士,置酒作樂,志得意滿。

他乘著酒興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

」龐統卻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

」時劉備已醉,怒道:「武王伐紂,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龐統起身而退。

劉備馬上後悔了,請他回來。

龐統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劉備,也不道歉,飲食自若。

劉備說:「向者之論,阿誰為失?」龐統說:「君臣俱失」(《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劉備大笑,酒宴上又恢復了歡樂的氣氛。

裴松之評價劉備和龐統的這次爭論說:「謀襲劉璋,計雖出於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則歡情自戢,故聞備稱樂之言,不覺率爾而對也。

備酣宴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

其言『君臣皆失』,蓋分謗之言耳。

不幸隕落

214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

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

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

時年三十六歲。

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

為表彰他的功勳,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

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諡號為靖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臥龍鳳雛,鳳雛龐統龐士元

袁元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咱們就來說說鳳雛龐統,龐士元。龐統襄陽人,是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的大謀士。與諸葛亮齊名,但是呢,因為龐統死的比較早所以呢,名望、功績就沒有諸葛亮那麼大。龐統呢,小時候比...

龐統之死,臥龍鳳雛之爭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遠,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三國時劉備手下的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

悲劇英雄「鳳雛」龐統,都是相貌醜陋惹的禍

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得天下」這一經典推銷語,可後來劉備兩者皆得也未得天下。龐統出兵益州中途隕落,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兩個不世奇才也沒能拯救頹危的漢室,令後人不禁咦噓。諸葛亮的...

三國時期的益州爭奪戰

赤壁之戰以後,曹操、孫權、劉備三家三分了荊州。荊州七個郡,曹操據有南陽郡和南郡的襄陽;孫權呢,據有江夏郡和南郡的江陵;劉備呢,趁著孫權派周瑜去攻打江陵的時候,奪取了荊州南方的四郡,就是長沙、貴陽...

此人與諸葛亮齊名,只因長得丑而死於非命

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諸葛亮自不用說,千古智慧的化身,名臣典範。相比較而言龐統的知名度就要低的多了。我想這與龐統的早逝脫不了關係吧!

劉備到底是真君子還是假仁義?

說起來,劉備的手段也很簡單,那就是說一套,做一套;但由於他表演得十分真切,故極具欺騙性。但在一次醉酒後,他暴露了真面目。《三國志·龐統傳》載,劉備曾酒後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完全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