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其實是某人精心策劃的,曹操錯過了唯一統一天下的機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

但是這也僅僅只是雛形,曹操此時仍然是有機會一統天下的,可是由於被人利用了他多疑的性格,錯過了這唯一的機會。

從此劉備乘勢而起,曹操再也沒有機會阻攔蜀漢的發展,從而形成了這尷尬的局勢,使天下又經歷了近百年的亂世,百姓被紛起的戰火弄的苦不堪言,民不繚生。

那究竟是什麼事件導致了曹操失去了大好機會呢?而這又是那一個事件呢?沒錯,就是曹操占據漢中後不思進攻益州的「既得隴,復望蜀」事件。

漢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應當說是一個多事之年。

在本年中發生的比較著名的事件包括:曹操攻取漢中、消滅張魯集團;劉備、孫權為爭奪荊州險些發生大規模交戰;孫權以十萬大軍進攻合肥遭到慘敗。

此前,建安十九年,夏侯淵等在西線,連續擊敗馬超、韓遂、宋建、氐王千萬,完全控制了隴右、河西等涼州之地,消除了南攻漢中的側翼隱患。

東線,曹操分別在建安十七年十月到次年四月和建安十九年七月到十月兩次大規模進攻孫權於濡須口,雖然沒有取得什麼戰果,但是也對孫權造成了很大的威懾。

而在建安十九年中,劉備已經控制了蜀地,勢必不久就將繼續北攻漢中。

正是在這種局勢下,曹操才果斷決定,發動這次消滅張魯、占領漢中的戰役。

曹操率大軍來攻,張魯本想就此投降,但他的弟弟張衛不同意。

張魯本人並沒有太多主見,他聽弟弟講得在理,就同意了他的建議。

於是,張魯派出張衛及部將楊昂等人帶領軍隊據守陽平關,張衛到達陽平關,調遣軍隊沿著山勢修築了十多里長的城牆。

曹操攻打陽平關數日,可始終攻取不下,曹操屬下士兵死傷很多,軍糧也快用盡,曹操十分沮喪。

張魯在漢中聽聞張衛的報告欣慰不已,幸好聽取了弟弟的意見,曹操連陽平關都攻取不下,看來曹操也不過如此。

然而,張魯笑得太早了,數天後,曹操終於奇蹟般得啃下陽平關這根硬骨頭。

張魯自覺再也無力阻擋曹操鐵騎,便準備投降。

他手下的謀士閻圃對他說:現在因為受到曹操軍隊的壓力而被迫投降,一定沒有什麼功勞,不如逃往巴中,等待時機,再歸順不遲。

張魯認同了閻圃的說法,於是逃奔南山進入巴中。

張魯逃跑時,他的部下建議他燒毀漢中的全部寶物和倉庫,張魯沒有同意,派人將府庫都封存好以後才離開。

曹操進入南鄭後,對張魯的做法非常讚賞,他覺得張魯的行為有投誠的善意,因此派人前往安慰曉諭,穩住張魯之心。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十一月,張魯從巴中率領殘部投降,曹操借朝廷之名義,將張魯和他的五個兒子都封為列侯。

對於曹操和張魯來說,這本來皆大歡喜之事。

可是曹操卻留下了不堪大任的夏侯淵守漢中,識人不明,導致後來漢中被劉備所奪,從此曹魏再也沒機會攻入漢中了。

其實曹操當時是完全有機會拿下益州的,畢竟當時劉備剛得益州,根基不穩,蜀地豪族並不認可劉備,人心思變。

可是,由於曹操的多疑,拒絕了司馬懿的建議。

當時司馬懿向曹操建議,劉備詐取益州,蜀人還沒有歸附他,而劉備卻遠途跋涉去爭奪江陵,現在曹軍剛攻克漢中,益州受到震動,趁著這個時機進攻益州,那麼益州軍隊必將土崩瓦解。

曹操對此的答覆是「人苦無足,既得隴,復望蜀邪!」此時的曹操,一派知足常樂的架勢。

然而,在他取得漢中沒幾天,有部分人從蜀地跑來投降,他們描述蜀地人民在得悉曹操取得漢中時的情形:「蜀中一日數十驚,守將雖斬之而不能安也。

」此時,曹操便後悔了,白白失去了大好機會。

司馬家在當時是很有影響力的家族,當時曹操對司馬家很是防備,對司馬懿的建議他總是帶著偏見,懷疑他是不是有陰謀。

也許正是司馬懿利用了曹操這個多疑的性格,使曹操失去了正確的判斷,給了劉備平定蜀中,穩定人心的時間,促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從此三國之間攻伐不斷,天下亂世又持續了近百年,為他司馬家得勢爭取了時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做夢「三馬食槽」 司馬懿巧除疑心

中國歷史上逼主篹位者從來都不乏其人,而且各有各的手段,王莽篡漢是依靠外戚勢力登上權力頂峰,利用假謙虛欺騙世人,而一旦得勢後便露出豺狼真面目,肆無忌憚地將漢家山據為己有。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