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正苗紅,蜀漢政權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漢政權占據漢高祖劉邦成帝業的根據地漢中和益州、南中,擁有政治軍事奇才諸葛亮、擁有勇猛無敵的五虎大將,而且劉備的政治身份還是皇叔,卻為何不能一統天下也?

首先從國土疆域上比較一下,魏朝自公元220年曹丕開國受禪(逼迫漢獻帝劉協禪位)為皇帝,控制著豫州、兗州、青州、徐州、涼州、雍州、冀州、幽州、并州、荊州北部、揚州北部及西域和朝鮮的北部,可以一說控制了中國一半以上的土地,蜀漢政權失去了荊州後,偏居西南,根本無法和擁有四百四十餘萬人口的魏國抗衡,兵源和糧草、馬匹等軍事物資明顯處於弱勢,蜀漢伐魏路線必經秦嶺山區,艱難的交通也嚴重製約著後勤補給,而魏國邊防前線地處關中平原,盛產糧食,守軍依靠渭河天塹,以逸待勞,蜀軍大多因糧草斷絕而被迫撤軍。

第二,從文官武將人才儲備上看,魏朝人才濟濟,曹魏政權掌控了漢獻帝的文武官員,智臣猛將賈詡、郭嘉、荀彧、程昱、夏侯淵、許褚、李典、于禁、徐晃、張遼、張郃、曹仁、曹洪、司馬懿父子三人和鍾會、鄧艾,可謂人才濟濟、代有人出。

而蜀漢政權自劉備、諸葛亮和關張趙馬黃五虎大將病死陣亡後,後期可謂是人才凋零,青黃不接。

雖有文臣武將費禕、蔣琬、董允、姜維、馬岱和關興、張苞,但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讓人頓覺漢室的確氣數已盡了,況且廖化還是年高藝弱的老將,原來諸葛孔明的七出祁山和姜維的十一次北伐,只能算以攻為守也,但每每無功敗歸,損兵折將、耗費大量糧草,也大大消耗著蜀漢本已頹危的國勢。

第三,從政治和外交關係上看,蜀漢缺乏政治智慧,長期處於被動不利態勢,不能很好把握國際形勢,化優勢為劣勢。

在孫劉聯盟取得赤壁大戰勝利後,劉備一方奪取了荊襄九郡的大部分,恢復了宗親劉表的屬地,孫權保住了六郡八十一州的大片領地,應該說誰也不吃虧,但諸葛亮獻計劉備痛哭「借荊州」,一下給了孫權討要荊州的藉口,其後「歸還」了東吳武陵、零陵、桂陽、長沙四郡,還被東吳白衣渡江奪了荊州、殺了關羽,令蜀漢大失顏面。

然而這也算是師出有名的機會,劉備稱帝後即舉國發兵興師問罪東吳,孫權派諸葛瑾出使蜀漢,諸葛瑾對劉備說,白衣渡江奪荊州害關公的呂蒙已死,孫權願意送回劉備夫人孫尚香、遣返殺害張飛的降將,並將荊州仍舊交還,而且主動提出孫劉兩家第二次聯盟共滅曹丕,這對於劉備來說無疑是兵不血刃而報仇雪恨的最有面子的大好事,而且孫權作為吳侯已經甘願面西稱臣,劉備應該見好就收了,畢竟冤家宜解不宜結,因為諸葛亮在隆中就告誡劉備東吳「孫權據有江東,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百姓皆從之,此可以為援不可圖也」,然而劉備竟大怒曰:「殺吾弟之仇,不共戴天!欲眹罷兵,除死方休!」此足見劉備是個重私義、忘大義、剛愎自用的政治家。

在劉備稱帝之前,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稱帝,這對皇叔劉備來說,既是劉氏宗親家族仇恨,也是漢朝國家大仇,況曹操以丞相專朝政大權,竊官軍為曹家軍,盜國庫為曹家庫,以漢帝為傀儡,挾天子而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劉備稱帝後理應號令天下討伐竊取漢室國璽的賊子曹丕,並在東吳孫權知錯悔過時正式加封其為吳侯,因為此時只有蜀漢是漢室宗親的唯一合法代表了,為了北定中原、興復漢室、唯有團結東吳孫權,建立強大的討逆伐魏聯軍,北定中原後,孫權仍可繼續作吳侯,到時孫權也無力抗衡劉備了,天下既定。

可惜劉備目光短淺,胸無大義,錯失千古良機,致使漢室氣數殆盡。

第四,從劉備的自身條件和經歷來看,首先他算是個武將,不太有政治遠見,也不知道謀士的重要價值,只知帶著關張東奔西跑、胡亂廝殺,最終兵敗失散;沒有重視,並且好好利用劉皇叔這個政治身份,假設劉皇叔利用好這個皇叔的政治身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和幽州牧劉焉、荊州牧劉表和益州牧劉璋,這四位漢室宗親早早聯合,劉家早就據有三分天下了,哪會有哭荊州的憋屈事,和攻奪益州、同室宗親大動干戈的災難?也不至於在此葬送了大賢龐統的性命,也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還有一點就是蜀國的後主劉禪庸弱,無才無德。

尤其是在諸葛亮去世後,甚至劉禪都無所適從,毫無做領導的能力,以至蜀國很快滅亡,然而他亡國後也不思進取,絲毫沒有點國讎家恨的樣子,更別提復國了。

因此「樂不思蜀」與「扶不起的阿斗」也就千古流傳了。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才能明白這諷刺之味是有多濃。

據上所述,蜀漢雖然據有荊州和益的州,由於用人不當,丟了荊州,五虎大將又很快痛失三員,興國兵報私仇又損失了大軍七十萬,劉皇叔也羞憤而亡,留下的只有一個損失慘重的蜀漢集團爛攤子,和一個扶不起的主公阿斗,悔之晚矣。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頭條號官方立場,如有疑問,請與潛龍想說聯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真實的劉備,比阿斗更扶不起!

人們常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一個人的昏庸無能,阿斗指的指的是劉備之子劉禪,但根據真實歷史記載,劉備比其子阿斗更扶不起來。建安十二年(207),劉備在荊州求訪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

如果劉備統一了三國, 他會讓位給漢獻帝嗎?

首先縱觀整個《三國演義》我們都是知道,書中通篇貫穿「尊劉貶曹」的思想。把劉備劉備塑造成一個為了「匡扶漢室」皇室宗親,而曹操卻被冠以「國賊」之名。那麼在這裡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漢獻帝落在劉備手裡,尤...

歷史故事——劉備稱帝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鎮守荊州的名將關羽北伐曹魏,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東吳孫權怕劉備勢力威脅到自己,於是派遣呂蒙偷襲荊州(主要是南郡、公安)。關羽功敗垂成,兵敗身亡,關羽失...

劉備識人能力如何 劉備手下謀士都有哪些人

在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身為一個君主或許自己不需要太高的軍事政治才能,但是一定要有識人用人只能,而劉備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劉備相比起很多豪傑最大的優勢不在於他的仁義,而是在於他能識人,能用人。

三國之蜀漢 備終不為人下 其謀未可測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221年----223年在位3年,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販草鞋、草蓆為生。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

劉備是假仁假義還是亂世梟雄?

魯迅評《三國演義》人物,有一句話很經典,說諸葛亮「多智近妖」,劉備「長厚似偽」。但史書記載中的劉備,虛偽或許說不上,也絕對不是小說里那個逢事就會哭,除了仁義,百無一用的老好人。

漫談三國:孫權為何寧願向曹丕稱臣也不稱帝

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陽稱帝,次年劉備在成都稱帝,等到曹丕、劉備都離世之後,吳王孫權才於229年稱帝,比曹劉差不多晚了近十年。三國按實力排序,曹魏最強,東吳次之,蜀漢最弱,劉備都稱帝了,孫權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