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選繼承人為何猶豫不決 得寵的曹植為何落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個人想在仕途上走得比別人更遠,才 藝固然重要,但器識更重要。
換言之,性格和修養是決定性的因素。
器量狹隘、性格浮躁、見識短淺的人即使才高八斗,在官場上也必然是失敗者。
如大才子曹植在 文壇上傲視同儕,深得其父曹操的賞識和寵愛,離太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遙,但最終還是跑不過其兄曹丕,被曹丕捷足先登。
究其原因,正是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
飾」,被人抓住痛腳;而曹丕「御之以術,矯情自飾」,揚長避短,贏得了大多數人的支持,最終榮登太子之位。
曹操像(資料圖片)
曹植的《洛神賦》是千古名篇,圖為洛神賦圖。
(資料圖片)
曹操選擇繼承人
長時間猶豫不決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天下大亂。
曹操乘時而起,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打敗袁紹,掃平烏桓,鎮壓燕地,雖不能統一中國,但已無人敢與他爭鋒。
到了晚 年,曹操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新朝廷」,他自己不好意思當皇帝,把改朝換代的「重任」交給子孫後代。
所以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周文王擁有 天下三分之二仍臣服商朝,到他的兒子周武王才滅商建立周朝,曹操想當周文王,那麼由誰來當周武王呢?
在繼承人的選擇上,曹操猶豫了很長時間。
曹操早年娶一妻兩妾,妻丁夫人無子,妾劉氏生曹昂,卞氏生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曹操「使丁夫人母養 昂,昂死於穰,丁夫人哭泣無節,操怒而出之,以卞氏為繼室」。
這樣的話,曹操的繼承人自然就在卞氏所生的四個兒子之中選擇了。
在四人當中,曹熊年幼,曹彰 「好為將」,明確表示過對太子之位不感興趣,只有曹丕和曹植兩人進入「決賽」。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115年),曹操晉爵為魏王,曹丕和曹植爭太子之位進入了決定性階段。
曹植優勢:
性機警 多藝能 才藻敏贍
曹植「性機警,多藝能,才藻敏贍」,在「機警」方面和曹操小時候很像,曹操喜歡文藝,曹植在文藝方面的才能幾乎無人能及,所以深得曹操喜愛,有立曹植為太子的想法。
丁儀也是才子,曹操曾經想把一個女兒嫁給他,曹丕嫌丁儀瞎了一隻眼睛,極力反對,曹操只好作罷。
丁儀因此怨恨曹丕,與弟丁廙及丞相主簿楊修謀立曹植為太子,多次在曹操面前稱讚曹植的才華,勸曹操立曹植為嗣。
曹丕優勢:
曹昂死後成曹操嫡長子
自古以來,由長子繼承父業都是理所當然的。
曹操曾秘密徵求大臣意見。
尚書崔琰認為:「《春秋》之義,立子以長。
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 以死守之。
」尚書僕射毛玠認為:「近者袁紹以嫡庶不分,覆宗滅國,廢立大事,非所宜聞。
」東曹掾邢顒說:「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願殿下深察之。
」崔琰所 說的「五官將」即曹丕,當時曹丕任五官中郎將。
後來,曹操召來太中大夫賈詡,屏退左右,問賈詡應立誰為太子。
賈詡默然不對,曹操急了,問:「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賈詡說:「屬有所思,故不對耳。
」曹操又問:「何思?」賈詡說:「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曹操一聽哈哈大笑,已知賈詡傾向於誰了。
袁本初即袁紹,劉景升即劉表。
袁紹有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
袁紹偏愛小兒子袁尚。
袁紹死,未立嗣,逢紀、審配與袁譚不和,偽造遺命立袁尚 為主,結果造成袁氏兄弟分裂,袁譚、袁尚互相攻殺,被曹操消滅。
劉表有兩個兒子:劉琦、劉琮。
劉表先是偏愛劉琦,後來又不喜歡他,死前立劉琮為嗣,劉琦十
分失落,曹操南征,劉琮投降,但劉琦投靠劉備,兄弟倆分道揚鑣。
賈詡提醒曹操要吸收袁紹和劉表在選擇繼承人時的經驗教訓,雖然沒有明言立誰為太子,但意思 十分明確,一是要及時立嗣,二是要立嫡長子,避免以後產生禍害,曹操當然明白他的意思。
第一回合:
送父出征 爭出風頭
有一次曹操出征,出發前曹丕、曹植兩兄弟在路旁相送。
曹植當場為父親歌功頌德,出口成章,文辭華麗,在場所有人聽了無不佩服曹植的才華,曹操也 很高興,覺得曹植很有出息。
曹丕看到這個場面,感到很失落,不知如何表現才能贏得父親的歡心。
這時,他的謀士吳質在他耳邊悄悄說:「王當行,流涕可也。
」
曹丕馬上醒悟,在曹操出發的時候,淚流滿面而拜,作出一副生離死別、依依不捨的樣子。
他的這一舉動感動了所有人,「操及左右咸欷歔」,大家都覺得曹植雖文 辭華麗,但誠心不及曹丕。
第二回合:
兄弟之間 互相陷害
有一次,曹丕請吳質到家商量對策。
為了不引起曹操的注意,曹丕叫人把吳質藏在車上的大簏里進入家中,結果被曹植的謀士楊修看見了。
楊修馬上跑到 曹操面前打小報告。
這一次曹操來不及派人追查真假。
曹丕害怕,吳質說:「不用怕,我有辦法。
」第二天,吳質讓人用大簏裝絹到曹丕處,楊修又打小報告,曹操 馬上派人搜查,發現裡面只有絹沒有人,於是曹操懷疑楊修有意陷害曹丕。
最終結果:
曹丕登上太子寶座
曹植雖然才華出眾,但「任性而行,不自雕飾」,常有不合規矩的舉動。
有一次喝多了,乘車馬行至鄴宮司馬門,喝令守門者開門而出,司馬門只有曹操 出門才能打開,曹操知道後,勃然大怒,把曹植狠狠地訓斥了一頓。
另外,曹操提倡節儉,不准婦女穿綢衣。
一次,曹操在銅雀台上看見曹植的妻子穿著繡花的綢衣 在園林中遊逛,馬上下令賜死。
曹植的妻子違背禁令,被曹操責備治家不嚴。
曹丕深知古今文人有「不護細行」的通病,所以在日常生活小心謹慎,矯情自飾,讓對方抓不到自己的把柄。
對曹操周圍的人做了很多深入細緻的工作,曹操身邊的「宮人左右並為之說,故遂定為太子」,最終在曹氏繼承人之爭中獲得勝利。
曹丕能接曹操的班,全憑他一句漫不經心的話,楊修到死都不懂
曹沖死後,曹操在世子的選擇中只剩下曹植和曹丕了。這兩派的鬥爭也漸漸明朗化,曹丕的核心是司馬懿等,曹植的核心是楊修等,還有一個名義上中立,實際上曹丕的賈詡。
曹操為何最後選擇了曹丕而不是曹植,司馬懿是大功臣嗎?
當得知自己被立為太子的那一刻,一向城府深沉、善於自我偽裝的曹丕罕見地失態了,抱著辛毗興奮的大喊大叫:辛君啊,你知道我現在有多高興嗎?曹丕的失態情有可原。自建安十六年以來,曹丕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太子...
曹植根本鬥不過曹丕,他太像曹操的這幾個手下敗將!
三國時期文才最好的人物當屬曹植,不管是《銅雀台賦》、《洛神賦》、《白馬篇》,還是被曹丕逼出來的七步成詩,都充分展現了曹植一時無兩的才華,故謝靈運評價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才高八斗這...
三國時代最有名的幾對不睦和相爭的兄弟,甚至互相殘殺
劉關張三人義結桃園,矢志不渝,後世傳為佳話。異姓尚且如此,何為三國時代親兄弟不睦、相爭甚至於殘殺的卻不勝其數,其中有名的莫過於以下幾對:一、袁紹和袁術袁紹和袁術是親兄弟,只不過袁紹是其父小妾所生...
司馬懿:2.低調站隊伍,把籌碼押在下一個時代
曹植手上。曹植一看,楊修非但寫了他自己應該說什麼,還把曹操可能會問的問題都列了出來,連順序都標註出來了,曹植只要照著楊修寫的答案念就行了。 太假了吧?曹植知道楊修很聰明,但這猜題本事也逆天了!曹...
漢末三國五對「塑料兄弟」,全都是反面教材,第五個成為天下笑柄
文/格瓦拉同志我們中國人常講「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極言兄弟齊心協力的必要性。兄弟齊心做大事的成功案例史不絕書,然而它的反面「兄弟鬩牆,引狼入室」的案例也並不在少數,其中漢末三國便至少有五對案例...
應對曹操的三回合考題,司馬懿與楊修是如何鬥智鬥勇出謀劃策的?
古代對政治遺產繼承人有明確的規定:立子以長不以賢,但是所謂的規矩都是約束普通人的,曹操可不是普通人,從來不按常理出牌,這種規定在他眼裡就是廢紙一張。
鬼才謀士賈詡一句話,讓曹操在一事上遠超唐太宗、康熙帝等雄主
縱觀三國,無論曹操、孫權這樣的明主,還是袁紹、劉表這樣的庸主,均面臨一個困難的選擇——嫡子與愛子不同人,究竟是立嫡,還是立愛。袁紹愛少子袁尚,有廢長立幼之心,卻又不能當機立斷,徘徊不定。終使袁譚...
三國最有意思的兩個謀士,一個整天得瑟,一個老玩裝傻充愣
歷史上的曹操善於謀略,他身邊更是有許多謀士輔佐。今天說兩個有意思的謀士,兩個人就像是火和水,或是天和地總之是有很大的反差,而兩個人都有才識為曹氏立下過不小的功勞。
曹植沒能當上世子主要有4方面,和曹丕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三國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但一個勢力肯定有一個領頭人,人都不是長生不死的,自然要考慮到繼承人的問題,那些只有一個繼承人的就比較簡單,比如劉備,畢竟劉禪一直是當繼承人培養的。但是有幾個兒子還一直沒...
劉封不死對他的威脅是最大的,劉封必死的重要原因是這樣的!
《軍師聯盟》司馬懿曾說過一句話:魏蜀吳三國,論國力,魏國領土最多,軍力最強;但論內政,魏國最亂。為什麼會這樣講,原因不正是曹操晚年曹丕和曹植的繼位之爭。當國家有年齡相近的繼承人,是很容易發生劇烈...
他在心裡想了一件事,曹丕就當上了太子!
曹丕和曹植的繼承人之爭一直是三國歷史的一樁謎案。曹操明明是喜歡曹植的,但是最後卻選擇了曹丕作為太子,這讓很多人都大跌眼鏡。喜歡幼子本來就是人之天性。後世的辛棄疾也是沙場上過來的人,但是一句「「最...
《虎嘯龍吟》背後的歷史|曹操為什麼最終選擇了曹丕?
父子、兄弟、夫婦之間,本來應該是親情的關係,但如果在這個相互關係中加入了利益權力的再分配關係,那麼這個親情關係就蛻變為利益爭奪的關係,權力爭奪的關係,這個矛盾往往是在老人臨終前後集中爆發開來……
爭奪太子位曹丕何以勝出:有人說他行,說他行的人很行,他自己也還行
當初,魏王曹操娶丁夫人,沒有生兒子。妾劉氏,生兒子曹昂;卞氏生下四個兒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操讓丁夫人以母親的名義撫養曹昂;曹昂死在穰城,丁夫人哭泣得不能自制,曹操氣忿之下,休了丁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