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曹操也頭疼的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操對曹丕和曹植兩人由誰來做太子繼承魏王一事是頗為猶豫的。
曹植字子建,才華橫溢,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
雖然曹丕文亦可觀,但是就文學才華來說,偏長於書札,於詩賦上的造詣比之乃弟曹植還是頗有距離的,所以作為本身就文采極好的三國時期集軍事家、政治家、詩人等諸多名號集於一身的曹操,也許開始在心裡更傾向於曹植一點。
好幾次曹植就差點做了太子,這其中作為曹植智囊集團中堅的丁儀、丁廙、楊修等人起了不小的作用。
只是丁儀、丁廙兄弟與曹丕本就有私怨,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曹操有感於丁儀父親勸自己迎漢獻帝的功德,便想把女兒嫁給丁儀,結果曹丕勸阻說丁儀的眼睛不好而事止,因此丁儀沒有娶到魏公主,所以丁氏兄弟便懷恨在心開始大力支持曹植奪嫡。
楊修作為曹操身邊的親信,當然必定是曹植和曹丕的爭奪對象了。
曹植做為一個名聞天下的才子,或許更對楊修的胃口,而曹植這個時候「特見寵愛」又兼主動示好,楊修遂順水推舟加入曹植一方參與了這次殘酷的奪嫡之爭。
但是,曹植和曹丕雖然在文學才華上是曹植占優,在政治和軍事才能上應該說曹丕要勝一籌。
而且兩人身邊智囊集團的構成也不一樣,曹丕的智囊是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晉書》雲這四人在曹丕身邊號稱為四友,這四人中,司馬懿、陳群的政治才能以及謀略應該說公認是漢魏謀士和大臣中的上上之選,吳質心計深沉,文才也佳,朱鑠事無記載,不過他的官位是中領軍,相當於的政委一職,應該也不會是個好相與的角色。
而曹植的智囊清一色的是文士,沒有什麼政治和軍事經驗,遠不如司馬懿、陳群、吳質之流的老謀深算,這樣在鬥爭中自然就差了一截。
曹丕於是就這樣在四友的策划下,於奪嫡的爭鬥中逐漸占了上風。
同時他又適時地展開了公關攻勢,塑造自己的形象,「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曹操)宮人左右,並為之說」,同時拉攏曹操手下的謀士重臣賈詡等人,再加上曹植身上詩人的狂放風格經常發作,「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曹植開始逐漸失寵。
這個時候又出了一件大事,就是曹植在魏國的都城鄴城奔馳於弛道中。
弛道,是曹操做為魏王的專用道路,曹植這樣做,可以說已經以魏王自居了,所以曹操大怒,結果是「公車令坐死。
曹操雖然有詩人氣質,但首先是個政治家,賈詡讓他看到了那個時代在立嗣問題上廢長立幼的利弊和前車之鑑,對於他來說,他死後維持政權的安定和長久才是第一位的,其他所有一切都可以讓路,包括自己個人的好惡。
而郭嘉、荀彧等人對他的長處評價中就有「善斷」一說,所以他馬上做出了決斷,於建安二十二年,立曹丕為魏太子。
曹操選繼承人為何猶豫不決 得寵的曹植為何落選?
一個人想在仕途上走得比別人更遠,才 藝固然重要,但器識更重要。換言之,性格和修養是決定性的因素。器量狹隘、性格浮躁、見識短淺的人即使才高八斗,在官場上也必然是失敗者。如大才子曹植在 文壇上傲視同...
三國:他只做了兩件事,就成了曹丕的大功臣
前段時間《軍師聯盟》播完了,觀眾煲貶不一。有些人講該劇是良心劇,道具、服裝、演技都屬上乘。也有些人講該劇邏輯混亂,將歷史篡改的面目全非,將三國一部群戲改成了司馬懿的瑪麗蘇上位史。甚至將很多不是司...
應對曹操的三回合考題,司馬懿與楊修是如何鬥智鬥勇出謀劃策的?
古代對政治遺產繼承人有明確的規定:立子以長不以賢,但是所謂的規矩都是約束普通人的,曹操可不是普通人,從來不按常理出牌,這種規定在他眼裡就是廢紙一張。
三國中被低估的謀士,能與司馬懿相抗衡,結局卻很慘
自郭嘉死後,當年追隨曹操打天下的謀士大臣都已老了,於是開始為下一代儲備人才做準備。挖掘出了北方士族子弟中最出色的兩個人,楊修與司馬懿。當時曹操已稱魏王,世子的人選迫在眉睫,成年的公子中,只有曹丕...
楊修出身世家,聰慧絕倫,卻為何沒能助曹植繼承曹操之位
1曹操偏愛曹植,曹丕雖然身為長子,卻不得立。曹丕為鞏固自己的地位,消除曹植的競爭威脅而與曹植暗中對抗。而曹植恃寵而驕,也積聚起一班人馬,意圖奪取儲位。當時,曹植的主要智囊有三人:丁儀、丁廙、楊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