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想讓曹丕接班的不是曹操曹植曹沖,而是司馬懿的子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廢長立幼一直是大忌。

因為,繼承人如果太年輕,年齡太小,就會造成主弱臣強的局面,很容易大權旁落。

在曹操消滅的對手裡面,袁紹,劉表都是這種情況。

袁紹的大兒子袁譚,各方麵條件都很好,你說大臣支持,但是袁紹喜歡他的小兒子袁尚,想立為繼承人。

袁紹在繼承人的問題上猶豫不決,他的下屬也分為支持袁譚和支持袁尚的兩派,從而為後來的分裂埋下了禍根。

本來在官渡之戰之後,雖然曹操已經取得了勝利,但袁紹實力尚存,並不容易被消滅,足以自保,曹操也沒有能力徹底消滅袁紹。

但是,官渡之戰之後不久,袁紹病死。

袁紹被袁紹的下屬奉為新主,袁譚不服,袁尚派兵征討袁譚。

袁譚無力阻擋,只好向鄰近的曹操求救,從而引狼入室,曹操才藉機消滅了袁紹的的殘餘勢力,完全占領了袁紹的地盤。

劉表也是同樣的情況。

不喜歡他的大兒子劉琦,而喜歡他的小兒子劉琮。

劉同的母親蔡夫人是荊州當地豪族大戶出身,所以,荊州當地的世家大族都支持劉琮,而反對劉琦。

三國時期,嫡長子繼承制還未普遍實行。

所以,理論上每一個諸侯都可以擇賢而立,實際上則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兒子,充當繼承人。

這種繼承制度的不確定,就為世家大族在繼承問題上上下其手提供了機會。

所以,當時各地諸侯中普遍的出現了儲位之爭。

在這種儲位之爭中,地方豪強一般會選擇小兒子,原因就是因為兒子的年齡越小,越有利於地方豪強,實際掌握當地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權力,架空他們的主公。

除了袁紹和劉表,益州的劉焉,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劉焉死後,地方豪強認為,劉璋為人性格闇弱,便於控制。

所以,地方實力派的豪強們都選擇支持立劉璋為益州之主。

劉璋繼位後,地方豪強就公然反對劉璋,並起兵叛亂。

只是在東州兵的支持下,劉璋才平定了叛亂,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也正是因為劉璋和地方豪強的對立,在劉璋和張璐公然翻臉之後,劉璋不得不招引劉備入川,幫他對付張魯。

曹操消滅袁紹和劉表,都是利用了幼主繼位人心未定之際的機會。

所以,曹操深知選擇一個未成年的兒子為繼承人,就是自己給自己挖坑。

後來,在儲位之爭中,曹操徵求賈詡的意見,賈詡也是提到了劉表和袁紹的例子,就是希望曹操能夠吸取袁紹和劉表的教訓,不要犯和他們同樣的錯誤。

所以,曹操在立儲的問題上,到他需要考慮繼承人的時候,他的選項就只有兩個了,也就是曹丕和曹植,其他年齡更小的孩子都不在他的選項之中。

正史中關於曹沖的記載非常簡略,只是說,他非常聰明,而且給曹操提供過一些正確的意見。

但是作為一國之主,光聰明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處理複雜的政治局面的能力,曹沖還沒有顯然沒有掌握這方面的能力就已經死去了。

這始終也只是提到了曹操非常喜歡曹沖,但並沒有說到曹操有立曹沖為儲的意思,只是借用曹丕的口吻表示,曹沖如果活著,將會是他處位置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競爭對手。

但這需要考慮到三國志的成書是在晉朝。

晉朝司馬氏的政權是從曹氏孤兒寡母手中奪來的,很不光明正大。

為了洗白自己,所以經常會有意無意的黑曹氏,以此來證明曹操是沒有人君之德,司馬氏奪取曹氏政權,一定意義上就是替天行道。

所以,三國志記載了很多關於曹操,曹丕等人的黑歷史,比如曹操給人的印象是比較奸詐,曹丕給人的印象則是陰險。

三國志在這裡提到這個事情,只是為了說明,曹丕並不是曹操中意的繼承人,是為了黑曹丕。

所以這個記載未必可信。

關於曹沖可能是曹操最喜歡的繼承人的想法,多數也都是後人腦補的,而沒有更多可靠的證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周瑜,司馬懿三個人都不如他一個人?

三國時期出現了很多的著名人物,在哪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好的軍師能夠抵擋萬人,在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中,最著名的就是蜀國軍師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徐州琅琊陽都人,因輔佐劉備建立蜀國,而成為萬人敬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