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根本鬥不過曹丕,他太像曹操的這幾個手下敗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文才最好的人物當屬曹植,不管是《銅雀台賦》、《洛神賦》、《白馬篇》,還是被曹丕逼出來的七步成詩,都充分展現了曹植一時無兩的才華,故謝靈運評價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此外,曹植還在鍾嶸的《詩品》中被評為品第最高的詩人。
李白或者在豪邁奔放上略勝曹子建一籌,但曹植的浪漫與瀟洒卻是前無古人,後一千八百年也無來者。
但是曹植卻在立儲之爭中輸給了與他一母所生的胞兄曹丕,最終41歲就在憂鬱中病逝。
他曾經用出眾的文才征服了曹操,甚至數次想立他為儲,但世子之位最終還是給了曹丕。
曹操在猶豫的時候曾經問過賈詡,賈詡做沉思狀,曹操問賈詡在想什麼,賈詡說:「我在想劉景升和袁本初。
」曹操這才下了決心立曹丕為世子。
實際上,曹操一方面是想到劉表和袁紹,在確立繼承權的時候都是廢長立幼,所以在他們去世後引起了禍亂,導致基業不保,但更重要的是,曹植像極了他的這兩位手下敗將,還有孔融。
孔融據說是孔子後人,少有讓梨之賢名,但是後來在許昌恃才傲物,喜歡與禰衡這些狂士交往,號稱「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但是曹操是寒門法家的代表,韓非子「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的說法當然讀過,後來以「不孝」為名處決了孔融。
因為孔融是最早提出「父母於子無恩」的說法。
而曹植結交楊修、丁儀等士子,終日設宴飲酒,吟詩作賦,又服食五石散做清談,這一點像極了孔融。
又曾經硬闖白馬門,公然違法,相信在這個時候曹操已經不考慮曹植了。
袁紹四世三公,在士族裡面很有名望,早年也是曹操的髮小,兩人從小偷雞摸狗,後來袁紹成為十八路諸侯盟主之後,在虎牢關「日置酒高會」,不思進取,曹操自己引兵配合孫堅追擊董卓,卻中了埋伏,險些喪命。
後來袁紹先是在漢獻帝的爭奪中失了先機,又在兵力占據絕對優勢的官渡之戰中輸給了曹操,這裡面本來袁紹有多次擊敗曹操的機會,然而他好謀無斷,先是不聽田豐之言,養精蓄銳,拉大敵我差距,後又不聽許攸之言,輕騎突襲許昌,而是想正面一戰而定。
曹植的正面和瀟洒,也頗有袁本初的名士之風。
劉表是荊襄八俊之一,也是才名遠播,但是徐庶評價他「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官渡之戰的時候劉備曾經在他帳下,提出過趁曹操和袁紹進行官渡之戰的時候突襲許昌,然而劉表沒有聽從,錯失良機,最終在內憂外患中病逝。
曹植身邊的楊修、丁儀,誰不是有真才實學之人,然而他不能引為己用,反而是曹丕用了一個才學遠不如楊修的吳質,幫他成功奪得了魏王的世子之位。
當然,曹丕的才學雖然不如曹植,但也是文武全才,他所注的《典論》便是後世文學批評界的必修課,但是更重要的是,曹丕的政治敏銳感遠勝於曹植。
但是曹丕的一生其實也非常無奈,雖然逼得漢獻帝禪讓當了曹魏的開國皇帝,卻對陳群的「九品中正制」作出了妥協,以換取士族對他的支持,這無異於廢除了曹操「唯才是舉」的原則,此後曹魏再無寒門將領,最終以寒門法家立國的曹魏還是敗在了士族世家司馬氏的手下。
曹丕能接曹操的班,全憑他一句漫不經心的話,楊修到死都不懂
曹沖死後,曹操在世子的選擇中只剩下曹植和曹丕了。這兩派的鬥爭也漸漸明朗化,曹丕的核心是司馬懿等,曹植的核心是楊修等,還有一個名義上中立,實際上曹丕的賈詡。
看《軍師聯盟》帶你認識了解三國時期最聰明的軍師人物簡介-之魏國
看了最近出來波叔、濤姐,於老師,大黑牛主演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這是讓人燃盡吶,但是很多沒有認真看三國的人,三國時代的真正勝者是司馬懿作為創始者的司馬家族,而非諸葛或曹魏,但在中國的歷史文...
爭奪太子位曹丕何以勝出:有人說他行,說他行的人很行,他自己也還行
當初,魏王曹操娶丁夫人,沒有生兒子。妾劉氏,生兒子曹昂;卞氏生下四個兒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操讓丁夫人以母親的名義撫養曹昂;曹昂死在穰城,丁夫人哭泣得不能自制,曹操氣忿之下,休了丁夫人,...
曹操選繼承人為何猶豫不決 得寵的曹植為何落選?
一個人想在仕途上走得比別人更遠,才 藝固然重要,但器識更重要。換言之,性格和修養是決定性的因素。器量狹隘、性格浮躁、見識短淺的人即使才高八斗,在官場上也必然是失敗者。如大才子曹植在 文壇上傲視同...
曹植沒能當上世子主要有4方面,和曹丕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三國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但一個勢力肯定有一個領頭人,人都不是長生不死的,自然要考慮到繼承人的問題,那些只有一個繼承人的就比較簡單,比如劉備,畢竟劉禪一直是當繼承人培養的。但是有幾個兒子還一直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