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曹操的三回合考題,司馬懿與楊修是如何鬥智鬥勇出謀劃策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代對政治遺產繼承人有明確的規定:立子以長不以賢,但是所謂的規矩都是約束普通人的,曹操可不是普通人,從來不按常理出牌,這種規定在他眼裡就是廢紙一張。

曹操想培養曹丕

之前曹操一直把曹丕作為唯一的繼承人來培養。

最後曹操改變了主意,讓曹操改變想法的原因有兩個:

一、魏國(諸侯國)的建立使曹操可以合法地考慮繼承人的問題了;

二、曹植實在太優秀了,太像年輕時的自己了。

曹植自小就顯露出了過人的文學天分,十歲能誦詩論詞賦數十萬言。

曹植在歷史上的文名,幾能掩蓋父親的地位,但是現在,這位放蕩不羈的未來文豪被趕鴨子上架,要與自己的兄長衣一較高下,對於權力慾望不強的曹植多少有些不情願。


所以曹操想考驗一下曹丕和曹植兩個的才能,確定最終的繼承人。

這可是一門技術活。

文採過人 曹植

曹操決定主動挑起兩個兒子之間的較量,以觀察孰優孰更優。

幾位受曹操器重的心腹,都在同一時間收到了來自曹丞相的絕密文件(密函),內容是關於兩個兒子誰可繼承大統。

這幾位心腹都理解曹操「密函」的良苦用心,同樣心照不宣地秘密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有一個人是例外——人力資源專家崔琰。

崔琰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答覆(露板)曹操:「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曹丕時任五官中郎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

琰以死守之。

」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卻毫不偏袒曹植。

以崔琰的「露板事件」為導火線,奪嫡戰役正式打響。

崔琰

曹丕集團核心成員是「太子四友」。

一號:陳群,是汝潁世族的代表,

二號:司馬懿,此時職位是丞相主簿。

三號:吳質,吳質當時是朝歌的縣長

四號:朱鑠, 此君史無記載,只知道他很瘦,且性急。

曹丕集團的外圍成員及擁護人還有荀攸、鍾繇、毛玠、崔琰、邢顒,以及曹操晚年的一位寵姬……

陳群 司馬懿

相比起陣容華麗的曹丕集團來,曹植集團的核心成員卻只有兩個半人。

丁儀、丁廙兄弟,半個人是楊修。

丁儀的父親丁沖,是曹操的舊友兼老鄉。

曹操聽聞丁儀的名聲想把女兒嫁給他,由於曹丕的阻撓,沒有成功,因此丁儀與曹丕結下了梁子。

為什麼說楊修算半個人?楊修與曹丕、曹植兄弟私交都不錯,也並不願意老跟曹植黏在一起。

只是他的智商實在太高,曹植時常找他應付父親出的考題,所以不得已成了曹植集團的半個人。

作戰雙方介紹完畢,戰鬥開始。

楊修

曹操設置三回合的考題:

一、智力搶答:

曹操出題讓曹丕曹植搶答,曹植卻每次都是非常突出,基本都是滿分,曹操覺得即使曹植文采能力過人,但也不應這樣,推查下去後才發現原來是楊修在後面動了手腳,曹操很惱火,直接宣布曹植作弊,判負!

二、完成出城門的任務:

與電視劇上演的相仿,曹操命令曹丕曹植出城門,但又下令城門守門官不要開門,曹丕沒辦法,放棄。

曹植受楊修主意,直接殺了守門館,曹操當時其實非常欣慰,感覺曹植有自己當年的神韻,但後來發現又是楊修的主意,曹操非常生氣,又判曹植作弊,判負!

三、檢舉與返檢舉:

第三回合最有意思,楊修經過前兩回合後非常鬱悶,他不相信曹丕就沒有找人幫忙,於是就派人盯著曹丕,最後發現曹丕每天把司馬懿裝在大框裡運近曹丕府邸商事,楊修把這是報告給了曹操,曹操決定要嚴查!這事讓曹丕知道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問司馬懿,司馬懿不慌不忙,「這是太簡單了」。

司馬懿讓曹丕明天裝一筐真正的布料送進府邸,果然第二天曹操派人來查,結果查出來一筐布料。

這次徹底讓曹操狂暴了!判負!

曹植雖然連負三局,卻對奪嫡之爭沒有決定性的影響。

曹操的內心,仍然偏向這個才華橫溢、有乃父當年之風的兒子。

所以後面的司馬懿才會有用武之地。

也是和楊修斗的最激烈的時候。

曹植受楊修蠱惑殺門衛

從曹操公開考核時,曹丕和曹植的戰鬥就拉開的號角。

說是曹丕與曹植的戰鬥,不如說是司馬懿與楊修的戰鬥!這場戰鬥真正的證明了誰才是權謀中的聖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