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八場大戰 全都知道的才是真正的三國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大體還原了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這段時期的所發生的歷史事件,這段時期,群雄混戰,大小戰役共五十餘次,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其中規模較大的八場大戰。

一、官渡之戰

官渡一戰決定了北方的歸屬權,參戰雙方分別是兵精糧足的袁紹和知人善任的曹操,這場大戰發生於公元200年,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大型戰役。

曹操的雄才偉略以及卓越的軍事才能在這場實力懸殊的大戰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最終曹操大獲全勝,自此之後,曹操開始統一北方。

二、赤壁之戰

赤壁大戰是三國中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同樣也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曹操帶領18萬大軍(號稱83萬)南下,準備一舉滅掉孫權統一全國。

此時孫權與劉備組成聯軍,以長江為天塹,聯軍由東吳大都督周瑜統領,與曹操決戰於長江,後在周瑜的火攻之下,曹操大敗而歸,此戰直接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潼關之戰

潼關大戰是曹操向西進軍時遭遇西涼抵抗的一場戰爭,當時曹操在南方戰敗,為了解決西涼這個後顧之憂,他帶領大軍西征,在潼關一帶與馬超、韓遂展開激戰。

後來雙方僵持不下,曹操用離間計取勝,此後,曹魏政權壓制關中,北方基本穩定。

四、益州之戰

赤壁大戰後,劉備得到了喘息與發展,在曹操無力南下之際,劉備按照諸葛亮的隆中政策向西川進發,於212年開展大規模軍事行動。

劉備與張任大戰於雒城,最終張任戰死,西川最後一道防線崩潰,劉璋自知不是劉備的對手,遂出城投降,劉備盡得川蜀之地。

五、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是劉備與曹操為了爭奪漢中這個戰略要地而爆發的一場戰爭,此次大戰持續兩年之久,劉備這邊除了關羽,五虎上將基本全部上陣,曹操也是精銳盡出,雙方的博弈可謂十分精彩。

最終劉備獲得勝利,占據漢中,進位漢中王。

六、合肥之戰

合肥會戰是曹操與孫權為了搶奪戰略要地合肥而發動的大型戰爭,於赤壁之戰結束後開始,從208年-253年,雙方共爆發了五次較大規模的衝突,互有勝負。

值得一提的是,在合肥會戰時期,曹魏名將張遼大敗孫權,威震江南,為曹操征戰漢中免除了兩面作戰的顧慮。

七、襄樊之戰

襄樊之戰發生於公元219年,此時劉備已占據西川,留守荊州的關羽接到劉備的命令進攻襄樊之地。

曹操先後兩次派大軍救援,第一次關羽水淹七軍,大敗龐德,威震華夏,曾一度將曹操嚇到想遷都。

後曹操與孫權合作,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在孫曹兩家的夾擊下,關羽兵敗被殺,蜀漢實力嚴重受損。

八、夷陵之戰

三國中最後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蜀漢昭烈皇帝劉備為重新奪取荊襄之地,同時為給二弟關羽報仇,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征伐東吳。

在東吳新拜的年輕都督陸遜的反擊下,火燒連營,蜀漢慘敗,此戰最終導致劉備苦心多年經營的蜀漢政權岌岌可危。

上面八場戰役是筆者搜集相關資料而總結的,有什麼不足還請各位三國愛好者指點,你還知道三國哪些大型戰役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本文參考資料:羅貫中《三國演義》、陳壽《三國志》、司馬光《資治通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達人秀,關羽與張遼誰才是幕後真英雄

三國最知名的武將,網友們喜歡排序,排個一二三四五。民間也有順口溜流傳,排得也有其道理。老鄭喜歡令其一對一比拼,分出一個高下,而且可能會出現意外的結果。這本身就具有新看點,引人入勝。譬如:關羽VS...

決定歷史走向!三國五大著名戰役

要說歷史上什麼時代人才最多,打的仗最多,那就不得不提的是三國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三國時期著名的五大戰役。(簡介)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

關羽出兵襄樊:是為了響應隆中對戰略?

【導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關羽率領劉備留守荊州的軍隊,進攻魏國駐守樊城的曹仁,襄樊之戰打響。戰役開始進展順利,藉助秋天的大雨,漢水泛濫,于禁所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淹沒,關羽擒獲了于禁,還...

三國 關羽之死難道是蜀漢內鬥的犧牲品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

如果孫權放了關羽,劉備還會攻打荊州嗎

首先,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大敗於夷陵之戰,導致蜀漢基本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這是事實。但歷史畢竟是歷史,無法改變,但我們作為後人,不妨可以假設一下,如果孫權放了關羽,結果會怎樣,劉備還會攻打荊州...

盤點:三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五大戰役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很多,就三國時期而言,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就有五件,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三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五大戰役。赤壁之戰雙方兵力:曹操:20多萬;周瑜:5萬。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