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蜀漢第一戰將——獨自迎戰魏、吳兩國的11位一流猛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末三國,烽煙四起,群雄逐鹿天下。

那段歷史是個名將輩出的時代,魏蜀吳三國都有一流戰將,威震沙場,守土開疆。

漢末三國那段歷史中,諸侯混戰,大小戰事不斷。

我們所熟悉的有曹操擊敗袁紹的官渡之戰,孫、劉聯軍擊敗曹操的赤壁之戰等等。

但是有一場大戰,魏、吳兩國幾乎出動了當時最豪華的陣容,只為擊敗一位蜀漢大將。

而這位蜀漢大將,獨自面對了魏、吳兩國十一位一流的猛將。

襄樊之戰

建安二十四年,是歷史上蜀漢戰事非常頻繁的一年,劉備先是率軍進攻漢中,與夏侯淵、張郃對峙。

正月,老將黃忠率部斬殺夏侯淵,蜀軍士氣大漲。

五月,蜀軍逼退曹軍主力,攻陷漢中,張郃率軍撤退。

蜀軍攻陷漢中後,劉備又派劉封、孟達進攻上庸,以鞏固前線戰果。

大概就是此時,關羽為了在荊州地區策應劉備的進攻,與曹仁搞起了小動作,但是後來越戰越勇後收不住手了。

關羽突破數百里後,把曹仁圍困在了襄樊,曹操派于禁、龐德前去救援曹仁,正值此時八月份漢水暴漲,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兵鋒直逼許都。

曹操雖沒有親臨一線,但他又派去了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進駐宛城,策應曹仁,決戰關羽。

同時曹操還命令駐紮合肥的張遼率軍奔赴前線。

就在關羽前線越來越吃緊時,曾經的盟友東吳,在關羽背後捅了刀子。

陸遜攔住關羽回蜀的路線,呂蒙白衣渡江,配合蜀漢的叛將糜芳、傅士仁,襲擊荊州。

關羽前後進退兩難,率殘兵四處遊走,最後被東吳部將潘璋的手下馬忠擒獲,把關羽、關平斬首。

魏、吳兩國陣容

我們看看襄樊一戰曹魏和孫吳兩方為了把關羽拉下馬,所投入的名將陣容:

曹魏:曹仁、于禁、龐德、徐晃、滿寵、張遼(在途中);

孫吳:呂蒙、陸遜、朱然、蔣欽、潘璋;

蜀漢叛將:糜芳、傅士仁、劉封、孟達。

三國中有哪個武將面對過如此的豪華陣容?

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

曹公遣于禁助仁。

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

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三國志》(蜀書)

武聖光輝

關羽威震華夏,兵鋒直逼許昌,打的曹操想遷都以避關羽鋒芒。

晉書宣帝紀:蜀將羽圍曹仁於樊,于禁等七軍皆沒,修、方果降羽,而仁圍甚急焉。

是時漢帝都許昌,魏武以為近賊,欲徙河北。

關羽在襄樊一戰中,打得曹魏內姓第一大將曹仁幾乎沒有還手之力,生擒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斬殺西涼名將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要不是被盟友東吳偷襲,己方傅士仁、糜芳背叛,關羽不一定會敗。

關羽一人獨自面對魏、吳兩國的十一位猛將,還有幾個要命的叛徒,不得不說,武聖的光輝是不可掩蓋的。

但是,關羽最後敗走麥城,也是有戰略上的失誤的。

戰略失誤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曹操大軍主力陷於漢中,尤其是折損夏侯淵,士氣低落。

關羽進攻的時機還很恰當的,襄樊之戰的前期也是很順利的,但是後期出行了戰略上的失誤。

主要有兩個:

一、劉封、孟達抗命。

在占據上庸三郡後,劉備命劉封、孟達所部三萬士兵劃歸關羽統制,然而這兩人卻抗命不遵,這導致了關羽的兵力嚴重不足。

二、對盟友東吳缺少深刻認識。

關羽在大軍出擊之時,沒有意識到東吳會對自己的背後來一刀,這是最要命的戰略失誤,也是關羽命喪黃泉的最主要的原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3個原因告訴你,為什麼關羽註定守不住荊州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也正是因為這一事件,導致了後續的夷陵之戰。蜀漢也從巔峰快速跌到谷底,實力大損。為什麼關羽會敗的那麼慘,連自己都沒逃走呢?我們來好好剖析一下荊州之戰。

揭秘關羽之死:被劉備和諸葛亮謀害?

一千多年來,人們對關羽丟失荊州、身死麥城,而蜀漢方面先不支援、後不救援,有種種議論。較為普遍的觀點,是諸葛亮計劃不周,和劉備的疏忽遲鈍。但章太炎先生不認同上述觀點,他認為:「關羽,世之虎臣,……...

決定蜀漢國運的建安二十四年

建安二十四年,即西元219年、農曆己亥年。建安二十四年概述:五月,劉備攻占漢中。至七月進位漢中王。關羽北伐曹魏,圍曹魏大將曹仁於樊城。八月,曹操派于禁率七軍來援助曹仁,被關羽水淹七軍,關羽擒于禁...

關羽襄樊之戰失敗辨析

背景湘水劃界後,劉備全力與曹操爭奪漢中。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劉備破張郃、斬夏侯淵,曹操自長安舉眾南征無果,夏,曹操引軍還;劉備遂取漢中,遣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宛城侯音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