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諷刺劉備,攻擊諸葛亮謀反,後主做了一件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李邈,在三國歷史上是個小人物,在《三國演義》中也沒有留下什麼印跡。
《三國志》對李邈也無記載,只是因為南宋裴松之在注三國時,在蜀書李邵小傳附了一段《華陽國志·李邈傳》,世人才略知李邵之兄李邈生平之一二。
李邈是益州廣漢郡郪縣人,因為生在益州,李邈長大後自然要為「前蜀後主」劉璋做事,出任牛鞞長,也就是犍為郡牛鞞縣的縣長。
古制,一縣戶口超過一萬,長官稱縣令,一萬以下稱縣長,可見李邈出任的牛鞞縣長是個小官。
看的出來,在劉璋手下,李邈並不得志,和法正差不多。
直到公元214年,劉備費盡九牛三虎之力,才「坑蒙拐騙」般得到益州,從此龍歸大海。
劉備對李邈還是比較看重的,封李邈為從事。
從事分為很多種,如別駕從事,治中從事,祭酒從事等,但級別都不低,有相當實權。
而對於劉備伸來的橄欖枝,李邈卻不但不感激,反而瞧不上劉備對自己的善意。
在李邈看來,劉備反客為主,鳩占雀巢,對劉備沒有什麼好感。
有一次,劉備要見李邈,李邈大方前來。
還沒等劉備說話,李邈就沖劉備猛烈開炮:振威將軍(劉璋)以將軍(劉備)是漢室宗親,所以才請你來到益州擊討米賊張魯。
結果呢,你沒有殺張魯一兵一卒,反而把振威將軍的地盤給吞併了。
劉備靜靜看著李邈,他知道李邈下一句話會更加難聽。
果然,李邈直接抨擊劉備說:我李邈認為你用這種上不了台面的手段騙取益州,實在太不厚道。
「邈以將軍之取鄙州,甚為不宜。
」
劉備是有氣度的人,他知道自己得益州是不太光彩,所以他能容李邈。
劉備和聲悅色的問:既然你知道我奪取益州不合情不合理,那你為什麼不幫助劉璋拒我於門外呢?
李邈實話實話:不是我不想幫助振威拒你於外,而是我能力不夠罷了。
這句話夠狠夠直接,他的意思是我李邈來給你劉備當官,只是屈服於你的淫威罷了,誰服你?
劉備反應如何,史無明載,而相關部門卻認為李邈大不敬上,準備要殺掉李邈。
這是不是劉備的意思呢?應該不是,殺李邈等於劉備承認自己奪取益州的行為於心有愧,劉備老狐狸,豈能做這等事。
還是諸葛亮為之請求,李邈這才被釋放得免。
但李邈被放之後,也沒有重用,而是踢到一邊玩泥巴去了。
直到很久以後,「久之」,李邈才出任犍為太守。
蜀漢國土非常狹小,只有益部一州,下分二十二個郡。
蜀漢的郡,從國土分占率來看,就已經相當於魏國的州了。
所以,蜀漢的郡太守,在蜀漢官場上的地位是非常吃重的。
結合史料來看,這個「久之」,是在劉備白帝託孤,諸葛亮掌握蜀漢最高權力之後。
因為,李邈還獲得了一個職務——丞相參軍,蜀漢設丞相,自然是為了諸葛亮執政。
丞相參軍相當於總參謀長了,牛人馬謖也只是參軍,而馬謖又是諸葛亮最欣賞的謀士長。
可見在諸葛亮心中,李邈的地位是不低的,再加上當年諸葛亮曾救過李邈一命,諸葛亮對李邈的好感是不言而喻的。
說到馬謖,就不能不提那場著名的街亭之敗。
建興六年,諸葛亮北伐,初步得勝,而用馬謖守街亭,謖違亮議,于山上自陷絕境,結果被魏軍大破之。
諸葛亮對馬謖極為憤怒,要殺馬謖以正軍紀,而時任安漢將軍的李邈這時卻站出來反對諸葛亮殺馬謖。
李邈替馬謖求情,說馬謖固有錯,但好歹也是一代人才,殺了豈不可惜。
李邈說話很不客氣,說「秦赦孟明,用伯西戎,楚誅子玉,二世不競。
」意思是秦國不殺有錯的孟明視,遂有定西霸業,而楚國誅殺有錯的子玉,結果楚霸不成。
這話是直接掃諸葛亮臉的,李邈幾乎就直說諸葛亮心胸狹窄不能容人了,而不能容馬謖,北伐事必不成,諸葛亮自然不爽。
因為李邈地位較重,而且諸葛亮對李邈印象還算不錯,雖然李邈有失亮意,但諸葛亮也沒把李邈怎麼樣,只是把他打發回成都。
「(邈)失亮意,還蜀。
」
在前線呆著,遠比在後方更能立軍功,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李邈被踢回後方,意味著他在前線立功的機會沒有了,李邈對此,心中應該是有些怨氣的。
而且,李邈回蜀,一呆就是六年,史料沒有記載他在這六年間幹了什麼,也沒有記載他再升官,估計束之高閣了。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
六年後,也就是建興十二年(公元234),諸葛亮在北伐中病逝於五丈原。
諸葛亮的死,對蜀漢來說是塌天的災難事件,後主劉禪雖然有時糊塗,但對相父諸葛亮那是絕對有真感情的,諸葛亮死後,「後主素服發哀三日」,痛不欲生。
舉國上下都對此非常痛惜。
可偏偏,在這個舉國悲傷的時刻,沉寂六年之久的李邈突然跳出來,上書朝廷,直接否定了諸葛亮的政治地位。
李邈上書內容是:「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為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偪,主畏其威,故奸萌生。
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
今亮殞沒,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
」
李邈的意思,用一段白話說透,就是為朝廷計,諸葛亮幸虧死的早。
如果諸葛亮不早死,以諸葛亮全面掌握軍政的優勢,諸葛亮隨時有可能篡位,蜀漢就不是陛下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諸葛亮早死,對諸葛家族也是一件好事,畢竟諸葛亮忠臣名節得以保全。
更重要的是,諸葛亮沒有來的及篡位,對蜀漢來說是天大的喜事,天下臣民應該為此大慶。
諸葛亮是蜀漢的政治圖騰,如果毀掉了這個政治圖騰,那勢必會造成蜀漢政治和人心的極大混亂。
諸葛亮這樣的人物都被否定了,各種勢力都會跳出來爭權奪利,後主更沒有條件利用諸葛亮的政治地位來為自己親政保駕了。
對於李邈誅心之書,後主大怒,「下獄誅之(李邈)」。
諸葛亮專權是真,並沒有給後主以鍛鍊政治的機會,所以後主不無幽怨的說「政由葛氏,祭由寡人」。
但諸葛亮並沒有篡位的心思,也不存在有利於諸葛亮篡位的國際大氣候、國內小氣候。
於外,如果諸葛亮篡位,那麼新蜀國就沒有北伐的名正言順了,道義上的優勢蕩然無存。
於內,諸葛亮代表的是外來的荊州系,全面壓力本來占據主場的益州本土系,益州系對諸葛亮並不滿意。
劉備當年託孤,雖然嘴上說阿斗不成,請公自為主,但事實上劉備卻安排了大量益州大佬來平衡諸葛亮的權力。
諸葛亮要篡位,益州系肯定不會答應,諸葛亮未必有完全把握打掉益州系,而荊州系又多是老人,沒有新生力量,諸葛亮的政治根基並不是很穩。
李邈攻擊諸葛亮不早死必篡位,是站不住腳的。
李邈在諸葛亮死後來這一出,應該是發泄當年諸葛亮當年罷免他的這口氣,卻忘了,諸葛亮曾救過他一命。
腹有鱗甲——「重慶王」李嚴落馬始末
嘉陵江一路向南,劈山開路,氣勢磅礴,在幾次大拐彎後,於一座山城之間注入更為寬廣的長江。兩江相遇之處,讓這座城市在地圖上呈現出一個尖頭翹起的舌頭形狀,它在今日叫重慶,在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國時代,叫江...
三國歷史上因說話不靠譜而丟掉性命的六位將軍,想想都覺得冤
揭三國歷史上因說話不靠譜丟失性命的將軍 說話是一種藝術,看好再說,尤其是大庭廣眾之下,如果感到不能夠清楚的表情達意就不要說,沉默是金嗎。倘若非要硬著頭皮去說,肯定會適得其反,有時甚至會把自己的命...
納尼?諸葛亮想當皇帝?
賴正直 時拾史事作者|賴正直本文系時拾史事原創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搬運小編留言:這篇文章配圖配的心好累,好累好累,身體不適今天發的晚了,心疼的抱住了胖胖的自己。周日快樂啊上次說了袁紹集團中的地...
這位被後世說成傻兒的皇帝,其實有著常人不及的大智慧!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被史書和後世文學影視作品演繹成了一個痴兒傻蛋,貌似智商低於一般人,更別說能治國理政了。說到這裡,想必親們已經猜出此人是誰了吧?他就是三國中蜀漢後主劉禪!
諸葛亮死後,他詆毀諸葛亮,劉禪大怒,將其誅殺!
諸葛亮作為蜀漢名相,功蓋寰宇,最開始,幫助白手起家的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當了皇帝,又受劉備託孤,輔佐後主劉禪,數次北伐,諸葛亮為了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如此豐功偉績,死後,居然遭到一個人...
諸葛亮與蜀漢的命運有何關係?
公元223 年,蜀漢昭烈帝劉備連連遭遇了一系列重大挫折,東部咽喉重鎮荊州在曹魏和東吳的夾擊下被奪取,隨即情同手足的心腹大將關羽、張飛接連身亡,他親自帶軍出征卻在夷陵之戰中大敗而歸,最後終於在白帝...
蜀漢一官員大罵諸葛亮是反賊,結果被折磨致死
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智慧象徵,同時也是代表著「忠義」和「矢志不渝」,可以說,諸葛亮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封建官僚的所有美德。有權力但不僭越,有能力但絕對忠心,這種臣子是所有皇帝做...
此人說諸葛亮死了是好事,看劉禪如何反應?
諸葛亮的離世對蜀漢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劉禪對輔佐自己的相父諸葛亮絕對是依賴慣了的,這樣一個頂樑柱倒了,自然極為悲痛,「後主素服發哀三日」。偏偏在這個時候,一個人突然跳出來直接否定了諸葛亮,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