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稱帝,李重進何拜見卻被拒絕,究竟為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趙匡胤登基稱帝後,迅速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對各方勢力進行了安撫,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天下大勢逐漸開始清晰,支持大宋王朝,各地方割據勢力也開始上表承認趙匡胤的帝位,並進京朝拜,趙匡胤自是很高興。
此時趙匡胤接到了另一個人要進京拜見的奏摺,卻開始躊躇起來,後下詔曰:君為元首,臣為股肱,雖在遠方,還同一體,保君臣之分。
方契永圖,修朝覲之儀,何須此日?什麼意思呢,翻譯過來就一句話,你我關係很好,不必急於朝見。
趙匡胤對地方勢力的進京都十分歡迎,為何單單對李重進的進京是這種態度呢?這要從李重進和趙匡胤的舊事說起。
李重進,是周太祖郭威的親外甥,並且年齡大於世宗柴榮,郭威擔心在自己死後,自己的外甥起兵造反,因為單就從血緣上來講,李重進比柴榮更近,柴榮僅僅是養子(從郭威的妻子娘家過繼來的),所以在病重的時候,招李重進進來給柴榮磕頭,這就意味著你承認了柴榮的帝位,而李重進後來的表現,也的確對柴榮很忠誠。
李重進在後周的時候,常隨柴榮出征,後做到了禁軍的侍衛軍的一把手,但柴榮在臨死前還是把李重進調到了地方做節度使,看來柴榮對李重進還是不太放心。
主要是李重進的身份放在那裡,沒辦法,誰讓你和太祖的血緣那麼近,而且還握有軍權。
但就實際而言,李重進這個人應該是個實誠的人,從沒想過要造誰的反。
在後周時期,禁軍的另一支殿前司的最高指揮是張永德(郭威的女婿),張永德和李重進的關係不太好,並且張永德常常在和部下喝酒之後,揭李重進的短,並且後來向柴榮密報李重進有反相,只是柴榮沒有信,不予理會。
後來李重進聽聞此事後,一個人騎馬進到了張永德的軍營,和張永德進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史有記載:吾與公皆國家肺腑,相與戮力,同獎王室,公何疑我之深也。
從此後,張永德和李重進冰釋前嫌。
可見李重進這個人很是耿直,做事直來直去,且在大事上分得清是非輕重。
這樣的人,性格豪爽,是優點,也是缺點,易輕信於人,在軍事上則勇猛有餘,謀略不足,在關鍵時刻缺少決斷。
趙匡胤剛兵變的時候,李重進沒有起兵勤王,後選擇歸順,但是趙匡胤卻委婉拒絕了,後李重進想在李筠(節度使,現在的山西長治)起兵造反時,自己也起兵,與李筠南北夾擊,當時李重進在揚州,可是當時派去聯絡的人卻把信件給了趙匡胤,回來後還勸李重進養威持重,未可輕發,自此李重進失去了最好的起兵時機,輕信於人啊。
趙匡胤收拾了李筠後,開始收拾李重進,因為後來的李重進感到自己越來越危險,就想聯合南唐,可惜的是南唐皇帝李璟把這件事告訴了趙匡胤,於是趙匡胤起兵進攻李重進,據史料記載,石守信領兵到揚州的時候,觀之,旦夕可破,請太祖親往觀之。
果不其然,太祖到時,即日破城。
李重進攜全家跳進火中自殺,以這種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雖然史料沒有明確記載趙匡胤和李重進是否有舊怨,但從結果來看,小編揣測他們應該是有恩怨的,而且還不小,有以下幾點為證:第一,李重進想主動示好歸順,趙匡胤不允許,這明顯就是想要逼人造反;第二,趙匡胤對後周的其他外戚都是很好的,例如符彥卿(世宗的岳父),張永德(太祖女婿)等,唯獨對李重進不同;第三,趙匡胤這個人從史料記載來看應該是一個能容人且不嗜殺的人,可是這次破揚州後,屠殺了一大批人;第四,趙匡胤和張永德的關係非常好,可是張永德卻常揭其短,乃至告重進謀反,這其中到底有沒有趙匡胤的功勞,不好說。
不管如何,趙匡胤又一次掃清了他統一中原的一個障礙,他來不及回顧,只有向前,趙匡胤策馬而去,前方的風景,更值得期待。
郭威為何不傳位給李重進?李重進為什麼要造反
李重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是宋朝人,李重進的主要活動年代是五代時期,那麼宋朝和李重進之間的聯繫是什麼呢?可以說李重進的身份在五代時期非常顯赫的,因為他的母親是福慶長公主,可以說是皇親國戚,而因...
陳橋兵變之後,此人想歸順宋朝,趙匡胤卻逼他造反
周世宗柴榮去世之前,為了保證柴家天下能夠延續,曾經作了周密的安排,雖然這些安排最終被趙匡胤一一破解,但是這其中的一條安排,還是給趙匡胤造成不大不小的麻煩。柴榮去世前委任一批後周皇親到地方任節度使...
至少有三個人擺明了要篡位,一代英主柴榮為何不知道
後周有這麼一位大將,明明有兩次機會可以拿下江山當皇帝的,最後卻走了背運自焚而死,這是怎麼回事呢?當年的後周太祖郭威本來還是後漢一員猛將,卻被後漢隱帝劉承祐猜忌,導致全家被殺,而也正是這一舉動激怒...
宋史筆談34:免死金牌有用嗎?看看趙匡胤和李重進君臣就知道了!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為第34篇。李重進不同於李筠,這是趙匡胤必須...
自古誰家無忠臣,陳橋兵變後鮮為人知兩場「叛亂」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說到,陳橋兵變是一次奇特的政變,一次首先由兵士譁變,很快轉變為政權內部自行改變的上下同謀的政變!這次的兵變發生的太突然、太巧妙,以至於整個上層社會來不及反應,等到諸位大臣回過...
趙匡胤當皇帝以來第一次御駕親征李筠兵敗自盡,接下來是秋後算帳
鎮守山西的昭儀軍節度使李筠不滿趙匡胤篡位登基而起病造反,趙匡胤立即派石守信等三路大軍圍剿,兩軍在長安見面,一番廝殺李筠大敗而歸,石守信等人一路就追到了澤州城外,李筠逃進了澤州城內,他想固守城池...
陳橋兵變之後,此人立即起兵造反,沒想到卻幫了趙匡胤的大忙
960年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建立大宋王朝,但是此時趙匡胤並沒有掌控全國,還有很多土地和兵馬掌握在各地的節度使手中,這些掌握兵權的武將們都是新政權的潛在威脅。趙匡胤首先採取了一個措...
唯一敢跟趙匡胤叫板的名將,其實他的資源比趙匡胤更好
《宋朝名將系列之三十三·李重進》成王敗寇,歷來如此。關於李重進,平常人估計是沒有什麼印象的,即便是史書也只是一筆帶過——起兵造反、兵敗身亡,仿佛在他身上多留一點筆墨即是大罪過。然而如若細細探究,...
為什麼說宋朝的武將,趙匡胤當之無愧排列第一?
有人說,宋朝的武將,趙匡胤排第一,這個觀點對不對呢?我認為當之無愧。為什麼?看看趙匡胤的成長經歷,以及他經歷的烽火戰爭,以普通軍官出身的他,一條盤龍棍打下四百座軍州,其機智、勇敢、善戰的戰績,絲...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周柴宗訓禪位,為何沒有起兵維護統治的人?
歷史上趙宋王朝的建立給人的印象總是那麼輕鬆和容易,好像整個過程就是趙匡胤黃袍加身,然後在大軍擁護下就那麼自然的得到了群臣的擁護,以及後來符太后的認可和柴宗訓的禪位,一切來得似乎太過於順利,以致於...
李重進和宋朝啥關係?李重進為何沒有坐上皇位?
李重進(?-960),滄州(今河北省滄州市)人,五代時後周禁軍統帥之一,太祖郭威第四姊福慶長公主之子。另一禁軍統帥趙匡胤建立北宋後,李重進起兵拒命,兵敗身死。李重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是宋朝人,...
他是忠臣,是不識時務,還是有狼子野心的人
在中國歷史上,李重進是後周難得的將領之才,但是其最終的命運卻十分可悲。李重進親身經歷了後周的滅亡以及北宋的建立,雖然在北宋成立之後,李重進也被封官進爵,但是最終李重進還是發動了叛亂。關於李重進為...
李筠李重進叛亂已清除,趙匡胤想辦法重製中央集權統治和長治久安
駐守揚州的淮南節度使李重進一直猶豫不決到底要不要起兵造反,這個時候提前起兵的昭儀軍節度使李筠已經被宋朝軍隊擊敗,李筠自焚。這時候李重進才明白當時沒有起兵是個大錯,所以他把趙匡胤的來使軟禁起來決...
黃袍加身的將軍-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一舉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混戰的局面,統一了大半個中國。又以杯酒釋兵權等策,削奪禁軍宿將及藩鎮兵權,加強中央集權。 宋太祖,著名名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