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敢跟趙匡胤叫板的名將,其實他的資源比趙匡胤更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朝名將系列之三十三·李重進》

成王敗寇,歷來如此。

關於李重進,平常人估計是沒有什麼印象的,即便是史書也只是一筆帶過——起兵造反、兵敗身亡,仿佛在他身上多留一點筆墨即是大罪過。

然而如若細細探究,他這一生頗為傳奇,大起大落統統經歷過,至少也是跟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較量過的。

可惜現實就是這個樣子,輸了就一文不值了。

接下來咱們就聊一聊他的故事。

李重進本是後周重臣,他老舅郭威乃是後周的君主,再不濟人家也是皇親國戚了。

而李重進也絕非無能的富二代或者紈絝子弟,至少帶兵打仗還是很有一手的。

按理說,有本事有關係,再加上郭威膝下無子,後周的皇位還是有他李重進的份的,不過,尷尬的是郭威偏偏不走尋常路,效仿起後周的禪讓制,把皇位傳給了他的養子柴榮。

確實,現在看來柴榮確實是帝王之才,郭威也有識人之明,然而最倒霉的就是李重進了。

明明自己才是候選熱門啊,轉眼沒自己什麼事了,心在滴血啊。

雖然不太開心,但是李重進倒是也沒怎麼發牢騷,接到上面的指令讓他去當淮南節度使,二話不說就走馬上任了。

李重進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不僅能帶兵打仗,還能治理一方,平心而論也算能人了。

在淮南那幾年,他一門心思搞經濟建設,給當地的老百姓謀福利,還設想了許多具有前瞻性的項目。

原來,早在一千年前,李重進就在為中國夢奮鬥了。

這些舉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連當時跟他同級的趙匡胤也是很服氣的,所以後來北宋初建就封給他不錯的官銜。

不過有才能的人大多都是池中臥龍,小恩小惠是說服不了他們的。

比如說李重進,其實他心裡一直都是有野心的,然而好歹自己也是皇親國戚,舅舅對自己也算不錯,要是造反那也太說不過去了,所以他也只是心裡想想而已。

但是隨著郭威去世,再加上自己這幾年在淮南一帶乾的風生水起,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於是乎就膨脹了,尋思著有天能榮登大寶。

期間,他也做過後周的禁軍統領這種職務,即便是這樣手握生死大權的位子也滿足不了他了。

這時候,估計李重進心裡的小鹿早已是亂撞了。

動亂的局勢恰恰給了他機會。

在位六年的柴榮突然身亡,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周大變天了。

趙匡胤即位之後,雖說知道李重進的才能,然而畢竟他是後周皇室血親,心裡還是有忌諱的。

所以仍然封李重進為節度使,但是進行了調動,壓制了他的大權。

此時的李重進一方面是憤憤不平,我們後周待你不薄,你小子卻反客為主,我不准!另一方面覺得自己坐擁淮南財富,再加上自己的聰明才智,應該是可以打倒趙匡胤的,所以還沒有仔細想想,李重進就宣布要起兵造反了。

李重進也不是傻子,一開始他到處找尋幫手,極力地慫恿李筠跟他一塊。

結果還沒等兩個人談成交易呢,趙匡胤的人馬就殺到了,把他們兩個教訓了一頓。

深受打擊的李重進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潛伏了幾個月之後,又一次起兵造反,公開地跟趙匡胤叫板。

大宋初建不穩,趙匡胤正想著殺雞儆猴呢,李重進這齣頭鳥就撞到槍口上了。

你一介諸侯再怎麼強也強不過一個國家啊,李重進這次真的栽了。

趙匡胤派出了當時的開國名將石守信打先鋒,自己更是御駕親征,雙方在揚州城大戰數日。

結果證明,李重進確實高估了自己,只可惜這樣的錯誤沒有改正的機會。

僅一個月後,揚州城破。

傻了眼的李重進自知死路難逃,選擇了舉家自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初李重進反

徹底平定完李筠的叛亂後趙匡胤懸著的心終於落下了,曾經一度自己也感到了恐慌,如果那封信送到了李筠手裡。。。。。。原來就在李筠準備起兵反叛的時候,李重進也準備起兵。

郭威為何不傳位給李重進?李重進為什麼要造反

李重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是宋朝人,李重進的主要活動年代是五代時期,那麼宋朝和李重進之間的聯繫是什麼呢?可以說李重進的身份在五代時期非常顯赫的,因為他的母親是福慶長公主,可以說是皇親國戚,而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