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筆談34:免死金牌有用嗎?看看趙匡胤和李重進君臣就知道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
此為第34篇。
李重進不同於李筠,這是趙匡胤必須要騰出手來解決的。
他既是郭威外甥,又執掌禁軍多年,柴榮都忌憚他。
如果他造反,那是名正言順。
趙匡胤難以睡得安穩。
但李重進最大的問題是優柔寡斷。
趙匡胤抓住他這一弱點,專門給他下了一個又一個套,最終決定了李重進的敗局。
進京被拒
陳橋兵變後,李重進尚未認清自己的局勢,未能當機立斷,仍然向趙匡胤表態,說想進京參拜。
趙匡胤可能內心有愧,又怕李重進進京生事,就找來翰林學士李昉,說,你寫了個詔書,看看怎麼拒絕他。
李昉有文采、有策略。
詔書說,咱倆君臣,君為元首,臣作股肱,雖在遠方,仍同為一體,朝拜俗禮,何須此日?
李重進一看,詔書是文采斐然、感人涕下,可咱們的關係好像沒到那一步,有點太假了吧?
所以,趙匡胤越是演戲,李重進越是不安,開始招兵買馬,準備大計。
信了內奸的話
等到李筠起兵的時候,李重進派自己的心腹翟守珣去聯絡李筠,相約起事。
這翟守珣估計是一個政治投機分子,唯恐天下不亂,說不準慫恿李重進造反、聯絡李筠的主意都是他出的。
因為翟守珣還有個底細,他原本就與趙匡胤相熟。
他直接跑去開封,通過樞密承旨李處耘見到了趙匡胤,密告了一切。
趙匡胤問,如果我賜給李重進鐵券,他會不會相信我?
這鐵券就是俗說的"免死金牌"。
翟守珣一聽要賜給他鐵券,那他還怎麼反,自己還怎麼立功?
所以,他十萬個肯定的說,不管你賜他什麼,李重進終歸是要反的!
趙匡胤察覺到翟守珣的心理,於是重重的賞賜了他,並許諾給他爵位,讓他安心。
然後說,你給我回去,說服李重進稍微反慢一點,以免讓我既要應付他,又要應付李筠。
翟守珣回去後,就力勸李重進說,造反要穩重,要有充足的準備,不要輕舉妄動。
李重進居然信了,白白喪失了良機。
反還是不反?
等到李筠被平定,趙匡胤騰出手來了。
九月,他下令,李重進移鎮為平盧(青州)節度使。
趙匡胤生怕他不上鉤,還派陳思誨前往賜給他鐵券。
陳思誨一到,李重進一看鐵券有了,就準備和他一塊入朝。
結果,李重進的身邊同志,估計又是翟守珣出場,開始不斷慫恿。
優柔寡斷的他進退為難。
後來一想,自己畢竟是郭威的外甥,趙匡胤恐怕難以相容。
於是就將陳思誨關了起來,準備起兵。
找錯了幫手
李重進再派人向南唐李璟求援。
這又是一大失策。
南唐的李璟早就被中原王朝打怕了,尤其是被趙匡胤打怕了。
所以,他怎麼可能出兵相助?
李璟派人對李重進說,你反也可以,關鍵是時機不對,當初趙匡胤剛篡位,天下不安,李筠又造反,那時是最佳時機,錯過了就沒有了,現在人心已定,你僅憑几千烏合之眾,怎麼能抵擋中央禁軍?
就這幾千烏合之眾,李重進還信不過。
他怕手下的軍校不跟隨自己,先把幾十個軍校除掉了。
南唐方面,拒絕李重進後,再賣了個人情給趙匡胤。
李璟馬上報給了趙匡胤。
趙匡胤如何應對呢?
多謝欣賞。
讀完此篇,如仍感興趣,敬請關注本號,後續連載更精彩。
陳橋兵變之後,此人立即起兵造反,沒想到卻幫了趙匡胤的大忙
960年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建立大宋王朝,但是此時趙匡胤並沒有掌控全國,還有很多土地和兵馬掌握在各地的節度使手中,這些掌握兵權的武將們都是新政權的潛在威脅。趙匡胤首先採取了一個措...
李重進和宋朝啥關係?李重進為何沒有坐上皇位?
李重進(?-960),滄州(今河北省滄州市)人,五代時後周禁軍統帥之一,太祖郭威第四姊福慶長公主之子。另一禁軍統帥趙匡胤建立北宋後,李重進起兵拒命,兵敗身死。李重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是宋朝人,...
宋史筆談67:開國之初趙光義對禁軍沒有想法嗎?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為第67篇。趙光義應該聽母親杜太后說過她的想...
宋史筆談44:那一夜大雪紛飛,他們三男一女定下了未來二十年大事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為第44篇。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只是承接...
郭威為何不傳位給李重進?李重進為什麼要造反
李重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是宋朝人,李重進的主要活動年代是五代時期,那麼宋朝和李重進之間的聯繫是什麼呢?可以說李重進的身份在五代時期非常顯赫的,因為他的母親是福慶長公主,可以說是皇親國戚,而因...
陳橋兵變之後,此人想歸順宋朝,趙匡胤卻逼他造反
周世宗柴榮去世之前,為了保證柴家天下能夠延續,曾經作了周密的安排,雖然這些安排最終被趙匡胤一一破解,但是這其中的一條安排,還是給趙匡胤造成不大不小的麻煩。柴榮去世前委任一批後周皇親到地方任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