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周柴宗訓禪位,為何沒有起兵維護統治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上趙宋王朝的建立給人的印象總是那麼輕鬆和容易,好像整個過程就是趙匡胤黃袍加身,然後在大軍擁護下就那麼自然的得到了群臣的擁護,以及後來符太后的認可和柴宗訓的禪位,一切來得似乎太過於順利,以致於給後世人的感覺,趙匡胤得皇位實在是歷代開國帝王中最為簡單的。


後周作為五代十國中的王朝,歷經三代,而世宗柴榮是眾所周知的雄才偉略之君,勵精圖治之下,將危機四伏的後周建立成為了當時的一個強國,就是後來令得大宋惴惴不安的遼國都畏懼三分,後世一致認為,如果不是天妒英才,讓得世宗柴榮早早駕崩,相信華夏必定是另外一番局面,那困擾兩宋幾百年的幽雲十六州定然被強勢收復,也不會令得戰略上一直處於被動的局勢,以致於帶來無盡的屈辱。

言歸正傳,趙匡胤出生普通,雖然被提拔為殿前都點檢,掌控著禁軍,可是從陳橋驛兵變到趙宋王朝建立,過程貌似很是輕鬆和順利,怎麼就沒有什麼像樣的抵抗呢?對於此,筆者要說的是,趙匡胤奪權是表面的輕鬆,暗中卻是極為兇險的,很多人揣測趙匡胤是陰謀兵變,對於此我們就不予以討論了,而我們的重點是他怎麼就能夠搖身一變直接開國了呢?

如果說趙匡胤是一帆風順,那就太不了解當時的背景了,趙匡胤在陳橋驛的時候被部下黃袍加身了,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竟然到了這一步,已經算是騎虎難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所以大軍調轉槍頭直指開封,而守城的主要將領是石守信、王審琦是趙匡胤過去的「結社兄弟」,他們裡應外合,放大軍入城。

而在當時趙匡胤大軍返還的時間恰好是早上8、9點的時間,這個是有講究的,按照當時的情況看,幾乎所有高級文武都還在宮廷之內商討國事,如此趙匡胤就可以一網打盡。

要想抵抗趙匡胤,也就意味著要有兵權,而當時在朝廷中最有威望和能力的有著二個人,他們分別是張永德和李重進,在世宗在世時,有這麼一個叫法「一龍二虎」,龍指的是世宗,而二虎也就是說的張永德和李重進,這兩個人當年都是有機會一爭皇位的,可見他們的影響力,只不過因為「點檢做天子」的謠言,趙匡胤的頂頭上司張永德被罷免了殿前都點檢的職位,沒有了君權,而李重進被調任淮南,鎮守揚州,也失去了對禁軍的掌控,所以一時之間趙匡胤在禁軍中一家獨大,再加上他平時交朋結友,所以在禁軍中人緣很是不賴,當然這倒不是說趙匡胤就翻雲覆雨了,當時還有一個任命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叫做韓通的將領,他是有權調動兵力的,在得知趙匡胤兵變之後,他一路狂奔回府,準備組織反抗,沒曾想趙匡胤早派人盯著他,最後全家被殺害。

雖然很快控制了京畿之地,朝臣俯首,皇帝柴宗訓也禪位,可是畢竟趙匡胤是陰謀奪位,名不正言不順,而地方勢力未必就服從趙匡胤的統治,果不其然,不久昭義節度使李筠夥同北漢出兵,這對於趙匡胤的新王朝是極為重大的挑戰,勝則可以殺一儆百,敗則局勢將危如累卵,因此他御駕親征,李筠前後三戰三敗,主力大軍3萬失利,最終被宋軍攻破澤州城池,李筠自焚而亡;除此之外,還有李重進也反叛了,而在趙匡胤親征之後,揚州被攻破,重進自殺,自此多次的鐵血鎮壓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而趙宋王朝逐漸趨於穩定。

說到當時為什麼起兵維護後周統治的人並不多的原因,筆者歸納了一下幾個。

第一,五代十國,皇權更替頻繁,你方唱罷我方登場,走馬觀花一般,亂世之中人們也就沒有什麼忠君愛國的思想,誰有實力誰就是老大,赤裸裸比拼的是軍權。

第二,當時皇室成員很少,太祖郭威和世宗柴榮的妻兒都被後漢給滅絕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李重進、張永德和柴榮並非郭威之子卻能夠爭奪皇位的原因,沒有像樣的宗族勢力的維護,皇室實力羸弱,自然就被人給可乘之機。

第三,後周統治者孤兒寡母,在亂世之中兵士們自然不願意擁護一個年幼的皇帝,就算是屢立戰功,皇帝都不會記住其功勳,那就違背了他們的意願。

第四,趙匡胤勢大,擁有最精銳的禁軍,且文武朝臣在手,而李筠和李重進就是反抗的下場,自然不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和新朝廷作對。

第五,後世才歷經三代人,短短十年的時間,未能深入人心,對於亂世求存的人們而言,保證高官厚祿,光耀門楣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孔孟儒家的思想,在這個黑暗的時代是不盛行的。

話又說回來了,趙匡胤在得知地方叛亂時,他是很不安的,甚至都做好了戰敗之後的打算,由此可見當時的情勢是危機重重的,如有閃失,趙宋別說開國了,想必遭遇滅頂之災也未可知,所以一切的回報都是和風險成正比的,只不過趙匡胤贏了而已。

說歷史,話風雲,明自身,茶餘飯後舒心自我,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風雲天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陽光下的陰謀(一)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人們熟知的版本是這樣的,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在駕崩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統領全國軍隊。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

疑案陳橋兵變

清人查慎初詩云:「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要說宋太祖趙匡胤代周的陳橋兵變,還得從他在後周末年的實力地位說起。 趙匡胤出身於將門,祖籍雖是涿州,卻出生在洛陽夾馬營,至於《宋史》本紀說他生...

是誰殺死了後周,為趙匡胤的造反鋪平了道路

五代十國,中國歷史上又一次大分裂的時代,無數英雄豪傑振臂一呼,希望憑藉一己之力重新收拾破碎的山河,然而最終卻是一位來自河北涿州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憑藉一次非常可疑的兵變,最終兵不血刃的登上了皇位...

趙匡胤黃袍加身真的是被逼無奈?

''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後周世宗柴榮去世不足一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帶兵直指都城開封,脅迫恭帝禪位,趙匡胤登基稱帝,史稱宋太祖。

柴榮死後趙匡胤怎麼做

雄才偉略的柴榮曾經感嘆說:「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統一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年僅三十九歲就告別人世,將天下拱手讓給趙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

做開國皇帝指南:聊一聊趙匡胤的創業史

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唐王朝在經歷了無比的繁榮之後,終於無可避免的走向了衰亡。大唐滅亡之後,群雄崛起,逐鹿中原。一些握有雄兵的節度使,擁兵自重,割據不已。在中原地區,先後經歷了後梁、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