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這麼厲害,為什麼沒能幫助劉備光復漢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是三國裡面智慧的化身,水鏡先生司馬徽對諸葛亮的評價是:「臥龍、鳳雛,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

」的確,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不僅建立了蜀漢,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而且諸葛亮在劉備死後,更是獨挑蜀漢大梁,多次北伐魏國,立志收復中原,光復漢室。

可縱然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勞心勞力,最後還是沒有完成劉備的宏願,落了個病死五丈原的下場。

諸葛亮的死,令人扼腕嘆息,但人們更遺憾的是,即使天縱英才再加上如此盡心盡力的諸葛亮,為何還是沒能光復漢室?

從個人能力來講,諸葛亮沒有任何問題,但從性格來說,諸葛亮並不是一個出色的管理者。

他的性格缺陷直接反映在他對蜀國的管理上,蜀國最後的敗亡,和他的管理之道有很深的原因。

諸葛亮用人存在重大問題

諸葛亮是一個全能型人才,外交、軍事、理政、治國,諸葛亮樣樣拿手,這看起來是諸葛亮的優點,但這對於一把手來說,未必就是優點。

因為諸葛亮太優秀了,別人的意見他都聽不進去,凡事他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

所以,諸葛亮在用人時,只要與他的想法不同的人,諸葛亮都不喜歡。

對於諸葛亮來說,他只需要執行者,不需要有頭腦的屬下。

比如第一次伐魏時,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卻立即拒絕,拒絕的理由是:「此非萬全之計也!」諸葛亮認為魏延的想法太過簡單了。

但從實際分析,魏延這個計謀十分出色。

你要知道,魏延提出這個方案,絕不是信口胡說,而是有充分的依據。

魏延曾鎮守漢中長達五年之久,他十分熟悉漢中一帶的地理,他想帶奇兵通過子午谷一舉拿下長安。

此計雖然兇險,即使不能成功,這五千精兵作為主力的策應,用來牽制魏軍也是相當不錯的。

那諸葛亮為何在沒有與魏延進一步商討之前就武斷地否定呢?因為諸葛亮一直很反感魏延,再加上魏延太有自己的想法,並且當眾傷了他的面子,諸葛亮才當面否決。

這也為諸葛亮死後楊儀和魏延互指謀反、相互內鬥埋下了導火索。

後來司馬懿說:「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

若使吾用兵,先從子午谷逕取長安,早得多時矣!」

這說明,連諸葛亮最忌憚的敵人——司馬懿都認可了魏延的方案,也認可了魏延的軍事才能。

可諸葛亮卻扼殺了魏延的才能,也失去了多麼難得的機會。

在馬謖的使用上,同樣也暴露出諸葛亮用人問題。

馬謖是馬良的弟弟,諸葛亮很喜歡他。

平定孟獲時,馬謖的意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諸葛亮也一直將馬謖帶在身邊,馬謖也發揮了很好的參謀作用,但是馬謖並沒有單獨領軍作戰的經驗。

在第一次北伐時,平時謹慎的諸葛亮竟然用馬謖為主將去守街亭要地。

而守街亭只要穩、謹慎,讓王平為主將,馬謖輔之豈不更好?

結果自負的馬謖不聽王平勸言,一意孤行,丟掉了街亭。

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麼以諸葛亮的性格缺陷,導致他「用人也疑,疑人不用」,手下人要麼窩火,要麼窩囊。

諸葛亮為人極其自負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時,就自比為管仲、樂毅,持才傲物,自命不凡。

事必躬親是針對他能掌控的事情而言,但是這種特點放在他不能掌控的事情上,則變成了弱點。

很少有人提到諸葛亮第二次伐魏的失敗原因:

司馬懿早就料到諸葛亮欲效韓信暗渡陳倉之計,而舉薦郝昭在陳倉道口築城把守,城中只有三千守軍。

諸葛亮出兵之前,竟然沒有做任何偵查,直接出兵陳倉道,到了跟前才發現魏軍已經築城把守,無奈之下強攻陳倉城,「二十餘日,無計可破」,隨後魏軍後援趕到,諸葛亮糧盡而退兵。

諸葛亮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不曾想世事皆變化,哪怕是一次戰役,不去做好偵查工作也是致命的。

民間總是傳說諸葛亮如何如何戲弄司馬懿,可實際情況是司馬懿對諸葛亮研究深入,諸葛亮屢屢敗於司馬懿之手,而諸葛亮對司馬懿的認識僅限於「司馬懿深有謀略」。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諸葛亮不把心思用在研究敵人、研究戰況、,而是「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與處理內政時的「事無巨細,亮皆專之」一樣,這樣的主帥,怎麼可能制定出料敵制勝的作戰方案?

謹慎和自負是根本不同的,謹慎建立在儘可能全面了解事物的基礎上,而自負是建立在自認為無所不能的基礎上。

基礎不同,結果也不同,最重要的是,出現失誤後的處理方式也不同。

諸葛亮在治理蜀國時,沒有長遠規劃

《三國志》中評價諸葛亮:「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說到諸葛亮治國「賞罰必信,無惡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其實並不盡然。

《三國志》中曾提到法正,「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

有人告訴了諸葛亮,建議諸葛亮報告給劉備進行約束,但諸葛亮卻以法正輔佐劉備立了大功而不做處理,可見諸葛亮施行的是人治而非法治。

蜀國遭受夷陵之敗,國力受到了巨大衝擊,並且折損了關羽、張飛、黃忠三元大將,如何儘快恢復國力和挖掘培養人才應是重中之重。

可諸葛亮的性格缺陷卻讓他自己「事無巨細」、「皆專之」。

沒有充分的信任和授權,沒有建立良好的制度去管理國家,僅憑一己之力想扭轉乾坤。

更重要的是,在這種人治之下,只有辦事人員,沒有才能之士,因為凡有才能者必有個性,但是在諸葛亮的治下,是不可能允許個性存在的。

他需要的,僅僅是執行,而且是要不折不扣地執行。

試想,這樣的管理方式,能培養人才嗎,不但有才能的人不願意受過多的制約和唯唯諾諾,而且人才的主觀能動性被消磨殆盡。

試想,一個對上級唯唯諾諾的執行者,他有能力、有習慣去質疑甚至改進他所接到的指令、任務嗎?

後果之一,就是在諸葛亮伐魏不再朝中的時候,朝中基本上處於空轉的狀態,造成宦官傳播流言、搬弄是非,數次生事而朝中幾乎無人阻止,而諸葛亮能做的僅僅是將生事的宦官處理掉而未能加以制度上的約束。

治國沒有長遠規劃,沒有國力儲備,沒有人才儲備,連年征戰,蜀國能強大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何不用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早就看穿一切

【導讀】魏延隨諸葛亮北上伐魏,多次要求讓他率領一萬名士兵,與諸葛亮分道進兵,在潼關會師,像當年的韓信一樣,諸葛亮沒有同意。魏延想出兵潼關,要走那一條路線呢?本文摘自微信公眾號「三國故事」《三國志...

看《大軍師司馬懿》,被高估千年的諸葛亮

從明清開始,就不斷有文化家在評論三國的故事,有的研讀陳壽老祖的《三國志》,有的在評論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隨著最近大火的《大軍事司馬懿》又把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搬上熒幕,從而讓我們再重溫...

劉備和諸葛亮鬧翻:無意說出蜀國滅亡的根源?

1那一年,劉備帶著兩個騎馬的漢子給了諸葛亮三個壁咚,拿到了三國通關秘笈。白帝城又三言兩語把他給說跪了。臨終留下最高指示,打回中原老家去。劉備給諸葛亮倒酒:「阿亮,你辛苦了。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這...

諸葛亮北伐拖垮了蜀國

諸葛亮(181—234年),三國時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號臥龍。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 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 五次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