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白帝託孤,帳下真的埋伏了刀斧手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我朋友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不禁想要拿我的鞋底和他的臉做一個親密接觸。
我第一次聽說這個事可能是在易中天先生所講的三國,雖然易中天現在對三國在民間的普及做出來貢獻,讓我有了更多愛歷史的好友,但是關於白帝託孤,帳下埋伏刀斧手我有一些個人的看法。
還記得許多年前,47歲的大漢左將軍,豫州牧,天子皇叔的劉備三顧茅廬一個二十七歲的農民諸葛亮,名垂千古的隆中對就此誕生。
更加玄幻的是,諸葛亮二十七歲吹的牛,僅僅十年就實現了。
十年的風風雨雨,劉備和諸葛亮可以說是君臣的典範,一句「君可自取」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這一句「君可自取」,有的人認為是可以自行其是而不是取而代之,因為劉備除了劉禪還有其他兒子。
可是如果是這個意思為什麼前面的話要用曹丕做比呢?既然認為是取而代之,那麼又人說這是試探,可是這個試探是沒有用的,如果諸葛亮是忠臣這句話白說還會嚇到人,事實也確實如此。
如果諸葛亮是奸臣,那麼這句話真是美滋滋啊。
要知道白帝託孤的不只是諸葛亮一個人,還有一個人他叫李嚴,劉備這句話正是說給李嚴聽的。
李嚴是什麼人呢?李嚴是南陽人,在荊州劉表手下干過,後來又投了益州劉璋,劉備入蜀便跟了劉備。
而劉備的舊臣大部分都是荊州和益州的官員組成的。
李嚴可以說在兩面都混了臉熟。
亮正嚴副的託孤可以說同時安撫了兩大派系,在劉備死後蜀漢依然可以維持一個穩固團結的局面。
「君可自取」這句話正是告訴李嚴,諸葛亮是我安排的,自取都可以了,你們就不要給他添亂了。
劉備喊了一輩子的仁義,而他也確實做到了仁義,就算是惺惺作態也值得讚賞,因為道德行為才是評判的道德水平的依據。
而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此二人確實是君臣的典範,我們就不要用陰暗的思想去想帳下埋伏多少刀斧手了。
況且,要殺諸葛亮一個文臣又何須刀斧手,埋而不用以諸葛亮的智慧會察覺不到嗎?諸葛亮一死,蜀漢恐怕就要提前亡了。
說的我口水快幹了,我朋友說:「你是個蜀粉」
劉備臨死託孤,讓諸葛亮可以自己做蜀漢皇帝,這是真心還是假意?
蜀漢昭烈帝劉備死前的"白帝城託孤",將後主劉禪連同蜀漢江山,一同交付給丞相諸葛亮照管。這一幕本為千古佳話,令無數後世君臣士子感懷。同時亦有許多人以己度人,認為劉備並非真心,甚至以為一旁埋藏了多少...
劉備在託孤的時候,後面有刀斧手在等著諸葛亮麼?
劉備白帝託孤在歷史上被傳為佳話,體現了諸葛亮和劉備之間深厚的關係,但是畢竟諸葛亮是臣子,而劉備是帝王,劉備在託孤的時候有沒有安排刀斧手呢?我們從四點來分析。
《三國演義》諸葛亮也不是神人,來看看他有哪些決策失誤!
小時侯看《三國演義》,最喜歡本事大如天的諸葛亮,感覺他比那些浴血疆場的猛將還厲害。每當看到諸葛亮出場,心裡便不慌了。諸葛亮為劉備服務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207年,諸葛亮那年27歲,劉備47歲,有...
劉備白帝城託孤,臨死前對諸葛亮說出這番話,到底什麼意思?
千古名章《出師表》流傳後世,讓人感慨諸葛亮對蜀漢的忠心,所謂「士為知己者死」當是如此。劉備和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賢君忠臣的代表,但是前些日子看《三國志》,有這麼一段話讓人情不自禁多想了些東西。這段...
蜀漢風雲事件3——永安託孤
著名的「白帝城託孤」實際上應該是「永安託孤」,因為準確來說劉備實際上是在永安宮託孤的。」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帝王已時日不多,此時朝政局面不佳,兒子還未過而立之年,且難堪重任...
劉備白帝託孤諸葛亮「君可自取」,康熙:都是陰謀,鄙視他
劉備白帝託孤乃是君臣際遇的千古雅事,但是近代某些人卻懷著陰謀論的看法對此表示鄙視,尤其是滿清皇帝康熙在披閱《通鑑輯覽》時說劉備這番話是猜疑之語,既然已託孤於諸葛亮,就不應該再說自取的話,其目的無...
劉備白帝城託孤帳後竟然埋伏刀斧手?對李嚴說:你不是諸葛對手
三國時代,英雄輩出,有許多我們所熟知和喜歡的武將和謀士,比如關羽、趙雲、諸葛亮等等。不過有一個人物,雖然是三國中的絕對主角,但是怎麼都讓人喜歡不起來,他就是蜀國君主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