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實屬相才而非將才 細數他的八大敗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是中國著名的政治家、發明家、軍事家、外交家,其一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忠臣及智者的代表人物。

但諸葛亮更多的是謹慎言行,為了是自保,所以縱使他有萬千計謀,也不敢放手一搏,難成大業。

其雖功多,但過也不少,我們來盤點一下諸葛亮歷史上的八大敗跡便會發現。

一、任人唯親

在第一次北伐時的街亭火戰,任命只是自己賞識的馬謖,最終失去街亭,讓自己的軍隊沒有重要的據點,進退兩難,不得不退回漢中。

二、架空劉禪

劉備過世後,劉禪年幼,無能力掌握大權,由諸葛亮代為執政。

而當劉禪成人後,原本諸葛亮是要把大權移交給劉禪的,不過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做,而是把大權始終還是控制在自己手上。

更過分的是還派人監視後主的所有行為,而劉禪並沒有電視劇裡面播的那麼軟弱無能,而是拜諸葛亮所賜。

三、內部矛盾處理能力差

對驕橫的關羽採用拍馬屁的形式,使其更加驕橫,萬千計謀的諸葛亮,可見情商很低,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內部的將士,這也為後來的失荊州埋下了禍根。

而魏延的造反同樣也是諸葛亮埋下的禍根。

四、「忠言逆耳」沒做到位

劉備派諸葛亮入川,並授意關羽留守荊州,些時諸葛亮明明知道關羽無法擔當大任,卻不敢諫言劉備使用趙雲代替關羽,這是失荊州的最根本原因,諸葛亮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他怕得罪關羽,更怕劉備對他有其它想法。

劉備死前說「若法正在,安有此敗?」,指的就是劉備在東征東吳時,諸葛亮明明知道其中的利害,卻不敢直接跟劉備講,更沒有跟隨劉軍軍隊,出謀劃策,而是以後方建設重要為藉口,最終導致了劉備兵敗死於白帝城,可見劉備兵敗後對諸葛亮的失望至極,也是諸葛亮從心理上間接的害死劉備。

五、禍國殃民

在諸葛亮執政時期,僅僅只是為了完成「劉備心愿」和自己的「隆中對」不顧當時蜀國的實際情況,還六出祁山,均以糧盡無功而返,還讓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中。

六、不吸收新人才

在劉備死後,諸葛亮還是照樣原來的老將士,不僅如此,還打壓老能臣,如趙雲便是因此而老死在贖中,而一些虛有其表的人卻得到重用。

造成了後來的「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可悲局面,最終導致了蜀國的快速滅亡。

七、一味退讓

一味的對江東退讓,而江東的得寸進尺更是讓諸葛亮的部下們失去原有的團結。

然後這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嗎?

八、選擇了一個錯誤的繼承人

諸葛亮把姜維指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在其獨撐軍權後,繼續率領蜀軍北伐曹魏,遭到蜀中大臣們的一律反對,民不聊生,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劉禪投降。

至此蜀國滅亡。

諸葛亮用兵如神、錦囊妙計,是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

其實,孔明屬相才而非將才,他的治國才能之高,史上少有可比者,但他的軍事才能是演義吹出來的,所以他的敗跡大多與軍事才能有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有這麼聰明嗎?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耕種。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輔佐劉備建...

解密蜀國滅亡的原因,到底是誰葬送了蜀漢

在中國5000年歷史長河中總有那麼一個時期,是婦孺皆知的,不講知道多少遍,仍然記憶猶新;總有那麼一個時期,能讓人聽起來熱血沸騰,想要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裡叱吒風雲;也總有那麼一個時期,至今還是人...

論:諸葛亮是不是導致蜀國滅亡的兇手?

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歷來被稱為政治家、軍事家,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公正、廉明的作風,受到歷代的一致好評。但是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人,演義當中的諸葛亮是神。魯迅先生說得非常正確,諸葛亮是中...

「中華智慧的化身」:謀臣諸葛亮

3成 就諸葛亮首先提出「治國之道,務在舉賢」,把用人放在治理國家的首位。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建言「親賢臣,遠小人」,並向後主推薦了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這些人都是當時的賢士。他提出選拔人才時要...

鞠躬盡瘁!為何諸葛亮難以位列千古名相?

諸葛亮是千古名相似乎是歷史定論。其實,諸葛亮只能算是一個千古忠臣,並非千古名相;而史書中說諸葛亮是一個千古名相,這就有待於商討了。因為諸葛亮就是不能識大體、棄細務,凡事必親躬,說明身邊人才貧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