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為何諸葛亮難以位列千古名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是千古名相似乎是歷史定論。

其實,諸葛亮只能算是一個千古忠臣,並非千古名相;而史書中說諸葛亮是一個千古名相,這就有待於商討了。

因為諸葛亮就是不能識大體、棄細務,凡事必親躬,說明身邊人才貧乏;有良才而不用,以庸才而誤事,沒有識人之明;統兵無功導致幾次伐魏失敗,這乃是為官為相之忌。

但諸葛亮對蜀漢忠心不二,真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說諸葛亮只能說是忠臣,而非千古名相

用人上的失誤。

首先是讓關羽鎮守荊州,關羽性格高傲,剛而自矜,有勇無謀。

關羽失荊州,使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兩路出兵北伐的設想變空,並使蜀國在今後的戰爭中始終處於背動地位。

其次是用馬謖守街亭,馬謖自幼熟讀兵法,好論軍計,甚為諸葛亮所器重。

但劉備覺得馬謖言過其實,臨終時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諸葛亮卻不以為然,還經常同他談論兵法,有時通宵達旦。

喪失街亭,使諸葛亮的主力側翼受威脅,整個作戰計劃遭到破壞,被迫撤軍。

對於人才的限制;諸葛亮輔政後,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這看上去很令人欽佩,但無意中卻限制了人才的發展。

經如任免一個縣官的小事,諸葛亮也要親自處理;軍中「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

結果諸葛亮死後,蜀國人才青黃不接,造成「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

用兵上的失誤。

「諸葛一生唯謹慎」,用兵謹慎,這是諸葛亮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

用兵應以慎為主,以奇為輔。

奇正並用,並能建大功。

時魏延曾提出自率萬人,偷襲潼關,諸葛亮認為此舉草率,未同意。

後鄧艾滅蜀,正是用偷襲之策。

司馬懿在給其弟司馬孚來的信中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晉書·宣帝紀》)。

此話雖有誇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事實

諸葛亮不懂得培養人才,曹操手下謀士如雲,而劉備只迷信諸葛亮,諸葛亮作為軍師,一點也不著急,他太自信了,認為自己一定可以幫助劉備奪得天下,直到自己死之前才發現已經沒有人才了。

他還有些嫉妒,不能把心態放平,喜歡全身而退,不懂得放手一搏,太過相信自己的判斷,不給別人留機會。

所以他的手下有許多年輕人沒有鍛鍊機會,成了紙上談兵之輩。

他不注重教育後代,以至於他的兒孫只會模仿他。

所以說,西蜀在他手上建立,在他手上輝煌,也在他手上滅亡! 過於謹慎。

因為謹慎,六出祁山,寸土未得。

除了客觀原因,至少兩次是由於謹慎而失去機會。

首出祁山,魏延大膽提出,由自己帶精兵取道子午谷直插長安,這在當時的情況下,絕對不失為一條出奇致勝的妙計,因為此時鎮守長安的是笨蛋夏侯懋,不是曹真,可惜,孔明笑曰:「此非萬全之計也。

」不敢冒險用兵,失去戰機。

窮兵黷武,禍國殃民。

諸葛亮在執政期間,僅為完成「先主之心愿」和他自己的「隆中對」的策略而不顧國力民力,六出祁山。

由於力量相差太遠,無法收復中原,反而令國家背上一個大包袱,並直接影響他的繼承人姜維,令北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壓抑,打擊原有優秀人才。

劉備死後,很多優秀人才得不到重用。

如趙雲老死贖中,魏延多次被打壓。

而很多虛有其表的(如馬謖)得到重用。

處理內部矛盾不恰當。

對內部將士之間的矛盾,諸葛亮採用兩邊安撫的方法。

劉備在世時,封關羽,趙雲,張飛,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時關羽不受。

諸葛亮讓費詩拍關羽的馬屁,令關羽更加驕橫,為失荊州埋下禍根。

對魏延和楊儀的矛盾,同樣採用兩邊安撫的方法,使兩人矛盾無法根除,為魏延造反埋下禍根。

不敢直言劉備過失,不敢勸阻劉備過錯。

劉備調諸葛亮入川,授意留關羽守荊州。

諸葛亮明知關羽不可當大任而不讓趙雲代關羽守城,對失荊州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劉備東征東吳,不敢直言利害,也不要求從軍,只負責後方建設,導致劉備兵敗,死於白帝城。

劉備說:「若法正在,安有此敗?」可見對諸葛亮失望至極。

錯誤選擇繼承人。

諸葛亮將自己的繼承人定為只懂打仗的姜維。

費煒等只是過渡人物。

造成姜維執政後,不顧人民幸福和國力強弱,強行九伐中原而血本無歸,加速蜀國衰敗。

任人唯親。

對街亭這樣的重地交給劉備臨終時一再叮嚀要小心的馬謖,不起用優秀人才.

其實我覺得,縱觀諸葛亮一生,他是功大於過的。

他處理政務上的功績和能力值得肯定。

但在用人,軍事方面諸葛亮固執己見,導致出現了這些紕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用人不如曹孟德——評魏延悲劇

漢末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在我國古代政治家中確實是一位佼佼者。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和為追求天下統一大業而鞠躬盡瘁的奮鬥精神,以及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風範,確實使人敬佩。可他也不是完...

諸葛亮實屬相才而非將才 細數他的八大敗跡

諸葛亮是中國著名的政治家、發明家、軍事家、外交家,其一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忠臣及智者的代表人物。但諸葛亮更多的是謹慎言行,為了是自保,所以縱使他有萬千計謀,也不敢放手一...

諸葛亮——真的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神」嗎?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有神聖化一個人的特點,或者說是過分誇大一個人的優點,即使對於一個非常成功的人,其實他也沒有我們想想的那麼神聖,也不是什麼全才,或者說是有多麼的了不起,也許人家在某一個點發光了,

「中華智慧的化身」:謀臣諸葛亮

3成 就諸葛亮首先提出「治國之道,務在舉賢」,把用人放在治理國家的首位。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建言「親賢臣,遠小人」,並向後主推薦了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這些人都是當時的賢士。他提出選拔人才時要...

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有這麼聰明嗎?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耕種。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輔佐劉備建...

諸葛亮一生的十大敗跡,人無完人臥龍亦如此!

諸葛亮對蜀國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苦苦支撐數十載本應值得表彰。可是他獨攬大權,派人監視後主的一舉一動,以長輩自居教導劉禪,對一個君王來說,是何等感受?由於滿朝都是諸葛亮親信,導致劉禪聽信於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