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三國第一名將—周瑜,你覺得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是一個典型的戰爭時代,群雄並起,你征我伐,是培養名將的肥沃土壤。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自己的三國夢,小編自小沉迷三國故事,對三國的各種名將尤為嚮往,有的以勇猛取勝,有的品格過人,有的謀略雙全,有的文武雙全。

尤其喜愛吳國周公謹,若不是英年早逝,必可成就一番大業。

都說周瑜的人品都三個詬病:一是心眼小,容不下比他高明的諸葛亮。

二是氣量小,一受挫就生氣,最後被諸葛亮活活氣死。

三是無良心,赤壁之戰諸葛亮多次幫他的忙,反而恩將仇報要殺諸葛亮。

可真實如此嗎?如果真的相信《三國演義》裡面說的那就大錯特錯了。

《三國演義》只是通俗小說,裡面虛構了大量的歷史,很多都是張冠李戴,還有就是對漢室的推崇備至,擁劉反曹。

小編翻看正統史書《三國志》,還有《後漢書》、《晉書》、《資治通鑑》,都沒有相關記載。

那麼周瑜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呢?他的真實人品如何。

《三國志》記載的人品,有三個大:一是大方,慷慨。

周瑜出生於安徽廬江舒縣,出身高官名門,家庭富裕,「長壯有姿貌」。

,就是現在典型的高富帥了|。

十六歲時從家鄉到壽縣,拜訪孫策。

兩人志趣相同,話語相投,便結為親兄弟一樣的好友,後來又分別娶了大喬小喬兩姐妹。

五年後孫策準備打過江東,開創基業,無奈力量單薄,兵才千餘,騎數十。

當他走到歷陽時,周瑜已經為孫策籌措了大筆資金,招兵買馬,兩人合併後足有五六千人,足見周瑜之大方。

二是大義,當時社會最重要的大義是君臣間的大義。

建安五年,孫策二十六歲,遭遇暗箭身亡,孫權接班,孫吳政權內部開始動盪,內有山越反抗,外有荊州黃祖入侵。

內憂外患之際,周瑜站了出來,帶頭穩定了局勢,才讓孫權安心當上君主,一切得以有序進行。

三是大度,《三國演義》記錄了一個片段,「性度恢廊,大率為得人,唯與程普不睦。

」但全貌卻是孫權曾給周瑜三萬人,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部都,所以程普心裡不平。

程普作為孫策最早期大將,自然自視甚高。

但是,周瑜不跟他計較,而且對程普屢次的欺負,不和他馬上發作。

最後程普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竟然非常的佩服周瑜。

如果說品格決定一個名將的基礎,那麼輝煌的戰績就是他歷史的見證。

曹操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後,在北方站穩了腳跟。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下了一封公文給孫權,讓他送一個人質來表忠臣。

通常都是嫡長子,萬一忠誠出問題,接班人就要見閻王了。

這時孫權面臨嚴重的考驗,送還是不送?張昭等文臣就打太極,是周瑜列出很多理由不能送人質。

隨後曹操下戰書,誓要踏平江東,張昭等文臣又以事理不順、長江天險不存在,力量差距太大這三條理由而採取迎接曹操。

孫權不悅,最後魯肅建議請回周瑜,在周瑜點中曹操各種軟肋的表態下,孫權才下定決心敢與曹操一戰。

結果赤壁一戰,打的曹操狼狽竄逃,周瑜因此流名千古。

周瑜活了三十六歲,他的軍事生涯才短短十五年,最輝煌是生命的最後三年。

江夏、赤壁、江陵之戰,其實就是赤壁之戰三部曲。

先說江夏之戰,是孫權向西擴張的第一步,周瑜打成一個完整的殲滅戰,在這一場用兵當中,周瑜表現出來的用兵特色總結起來四個字:「一慢兩快」,一慢是總攻時間準備慢,要等到條件充分成熟的時候才發動總攻,不是貿然就發動總攻,兩個快呢,一個快是應變快,一發現黃祖的防守非常堅固,馬上針對實際的戰況找出他的穴位軟肋,一招致敵,應變快;第二是一旦發動強攻,動作也快,不給對手任何還手招架的機會。

接下來就是赤壁之戰,也就是在江夏之戰半年以後,周瑜率領三萬人馬,迎戰曹操號稱八十萬,實際上是二十多萬的大軍,完全是以少敵多,開創三國鼎立最初局面的一場戰役。

周瑜為何把地點放在赤壁南岸,這是周瑜布下的一個局,起碼有三點有利的方面。

一是由於消滅黃祖以後,陸口、麻屯、保屯這一帶已經成為孫吳西邊最重要的軍事要塞。

依靠這些據點發送進攻,沒有後顧之憂。

二是赤壁的南岸,是連綿的山岡,曹操很難在南岸發動進攻,因為相對這個地方登岸不容易。

三是周瑜在南紮營,曹操得在沼澤地駐紮。

另外在水面上,只有赤壁處,江面收窄,水流湍急,在這裡駕駛傳統的木船作戰,基本不太可能。

而孫吳的水軍才有這種本事,曹操步兵強,但水軍很水,就算周瑜不用火攻,曹操也贏不了。

最後想說一點,所謂的孔明借東風根本是扯淡,周瑜曾近在這兒打過黃祖,對江面風向,特別了解,用兵上觀天文,下知地理,這是必須的。

水軍在江面作戰,只要看風力,周瑜堅守在赤壁南岸,迫使曹操停留北方,等冬天的西北風吹來,吹向陡峭的江面,就像吹向牆壁,反射過來就成了東南風。

然後讓黃蓋假投降,伺機發動火攻,一把火把曹操燒的狼狽而逃。

周瑜知天、知地、知人,三十四歲就打敗了五十四歲老謀深算的曹操,
試問在當時還有誰能夠做到這樣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江陵之戰是周瑜生命中的最後一戰,周瑜知人善任,先派甘寧拿下夷陵,然後自己率領一般主力跟甘寧兩面夾擊江陵的曹仁。

可惜就在這一戰被流箭射中前胸,但是依然激勵部下,打敗了曹仁,迫使曹仁撤軍。

第二年建議孫權進入益州,得到批准,可惜途徑岳陽,巴秋山的時候不幸病死,終年三十六歲。

十五年間大小戰役從未打過敗仗,這才是真正的常勝將軍。

假如周瑜不死,益州也就沒劉備什麼事了。

更不用說後面的三國鼎立,我認為以周瑜的能力成就大業又何嘗不可。


所謂名將,不僅僅是能率領千軍萬馬,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更難得的是在國家危機存亡之際能夠挺身而出,幫助君主化險為夷,成為國家的脊樑。

結合周瑜的完美人品和對東吳的巨大貢獻,周瑜就是我心目中的三國第一名將。

大家怎麼認為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赤壁之戰的真正「主角」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赤壁之戰,是冷兵器時代難得以少勝多,場面恢弘的戰爭。我們年少時大部分人讀過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其中草船借箭、諸葛亮巧借東風等膾炙人口的情節,更是讓讀者大呼過癮。但是,今天我所說的主導赤壁之...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真是被氣死的嗎?

既生瑜,何生亮!病重的周瑜說完最後一句話,溘然長逝。《三國演義》中周瑜的形象,是個嫉賢妒能、小肚雞腸的人物,一生與諸葛亮鬥智,最終被諸葛亮活活氣死。這其實是一個極大的誤讀,真實的周瑜卻是一個接近...

我為公瑾正名——忠君愛國的翩翩少年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遙想公瑾當年......」思緒讓我回到了戰火烽飛的三國。在烽火連天的戰火中,一個翩翩少年手持玉蕭,屹立風中。看著東吳大勝,面露半分喜色。

因為三國演義里的一句話,他蒙冤了數百年

我曾經寫過很多歷史人物,從先秦到明朝,從美女到名將,隔著現代的電腦鍵盤,將古人們的生平故事一一講來,有時會有種時空停頓的錯覺,仿佛當時當地,我在冷眼旁觀,他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而有一個人,在...

碾壓諸葛亮,這才是三國英才!

一部《三國演義》,將三國那風起雲湧,英雄輩出的年代以藝術的手法,通俗地敘述出來,以至膾炙人口,談到三國,一定會提到《三國演義》。然而,《三國演義》摻雜了太多作者羅貫中個人的好惡,很多人物形象與《...

不戲說不演義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周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

羅貫中為什麼要把高富帥周瑜寫成大反派?

周瑜是一個天生的儒將,既是高富帥,又是度量大的將軍,更是精明的政治家,但為什麼《三國演義》上卻把他定位成一個半反面的角色,又說他最後會被氣死的呢?其實,周瑜是三國歷史上最大的冤案,我們關於周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