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三國演義里的一句話,他蒙冤了數百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曾經寫過很多歷史人物,從先秦到明朝,從美女到名將,隔著現代的電腦鍵盤,將古人們的生平故事一一講來,有時會有種時空停頓的錯覺,仿佛當時當地,我在冷眼旁觀,他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

而有一個人,在我心裡重中之重,始終不敢輕易去觸碰,是因為怕自己拙筆,不能完全還其原貌,兜兜轉轉直到今日。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

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太尉。

相信三國這段歷史,大家並不陌生,前有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後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後者因為更具可讀性和傳播性而廣為流傳,裡面將周瑜刻畫成雖有才華而實際上是一個嫉妒狹隘之輩,「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句話聽上去是多麼的諷刺曲折、朗朗上口,從此一個並不光彩的將軍形象,深刻地印在了吃瓜群眾們的心中。

我小時候原本也是一直這麼認為,直到後來長大看到了正史《三國志》,才了解了歷史上真正的周郎。

初識

周瑜,和歷史上的孫策、蘭陵王、潘安、獨孤信一樣,都是「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要靠才華」的人,史書上的一句「瑜長壯有姿貌」,不知將多少歷史迷妹,帶入了將軍的世界。

當初,孫策孫權的父親孫堅,因為舉兵討伐董卓,全家遷到了廬江。

孫策與周瑜同年,都是恰英雄少年的時候,二人惺惺相惜,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既與孫策交好,周瑜便將自己的一處大宅讓給孫策居住,並且升堂拜母,結下了「總角之好,骨肉之分」的情誼,從此互相扶持、互相倚重。

有一次,周瑜去探望從父,正巧孫策即將領兵東渡,到了歷陽,馬上派人告知周瑜,周瑜二話不說率兵相迎,孫策大喜過望,就像吃了顆定心丸。

策大喜曰:「吾得卿,諧也。

)果然在之後的戰役中,協同作戰,連克數城,由此一戰成名。

那個時候,周瑜二十四歲。

現代人的二十四歲,剛剛走出大學校門,初涉社會,而彼時的周瑜已經建功立業,納了絕色美女小橋為妾(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

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

),又有好友孫策襄助,正是人生得意時。

可惜,就在一切都順風順水的時候,建安五年,孫策意外地被刺客擊傷,英年早逝,年僅二十六歲。

失去了好友的周瑜,拾起心中的悲痛,自此留在吳地,一心輔佐孫策的弟弟孫權。

建安七年,曹操擊破袁紹,兵威日盛,便下書責令孫權送子入質,孫權和眾臣商量,張昭、秦松等人猶豫不決,而獨有周瑜坦蕩進言:江東如今兵精糧多、境內富饒,何必送子入質?質子一入,便不得不聽命於曹氏,得詔即入,如此豈不是受制於人?再富貴也不過是一侯印,僕從十幾人,車數乘,馬數匹,怎麼能和南面稱孤相提並論呢。

若曹氏真的能舉義而正天下,將軍再事之未晚;如果只是暴亂爭勢,反倒引火燒身。

將軍如今只應韜勇抗威,以待天命,哪裡有送質子的道理!

讀周瑜的一番話,眼光高遠、骨氣凜然,自有一番絕世風度在裡頭,我猜想,若是孫策還在世,必定想法和他一樣,斷不會受制於人,所以才有了江東這數年基業。

赤壁

史書上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轉眼間到了著名的「赤壁之戰」那一年,這一戰役的三國演義版本,大家想必都爛熟於心了,《三國演義》上的諸葛亮在這一戰役里大放異彩,屢獻奇計,最終使得弱小的孫吳大敗曹操。


然而,這一戰役的光環原本應該屬於周瑜與黃蓋。

曹操得了荊州水軍數十萬,震動了東吳朝野,孫權再次緊急召見眾人商議,大家都建議曹操勢太大,不如迎之。

所謂迎之,說穿了就是投降、俯首稱臣,如果這樣的話,江東的基業將毀於一旦。

這一次,又是周瑜挺身站了出來,他力排眾議,剖析利害,指出曹操的諸多不利因素,並自願領兵,與曹操決一死戰。

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史料原文,周瑜進言慷慨激昂,看時事透徹睿智,此段相當精彩。

莫說是孫權大帝,就算是我,聽了也會被其所感染。

孫權本就不願去率兵迎曹軍,被周瑜一勸,更加堅定心意,拔出刀斬了前奏案說:「諸將再有敢說當迎曹操者,與此案同!」

於是孫權派遣周瑜、程普,和前來相約一同抗曹的劉備,力拒曹軍,一起來到了赤壁這個地方。

這時,赤壁大戰的第二位功臣黃蓋出場,他獻計:現在敵眾我寡,不能長期與其相持下去。

我看見曹軍的船艦首尾相連,這樣的話,可以用火攻!(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

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而在《三國演義》裡面,卻被改成了是龐統的主意。

黃蓋的計策最終被採納,東吳找來數十艘船,裡面裝滿了薪草,並將膏油灌入其中,外面裹上帷幕,就這樣浩浩蕩蕩開往曹營。

因為事先告訴了曹操,說黃蓋想要投降,所以曹操的將士們看到船來,都在觀望議論,黃蓋見此,突然點燃船上薪草,數十艘船隻同時燃燒,加上當時風力很猛,火勢蔓延很快,一下就燒到了岸上的營地。

一時間,火勢薰天,曹軍一片慌亂,人馬燒死溺死者眾多,不得已,曹操只好退軍到南郡。

自此,赤壁大捷。

縱觀全局,勝利的榮耀應屬於東吳,而不是蜀漢。

是周瑜的據理力爭定下了抗曹的主基調,又是東吳大將黃蓋有勇有謀,獻出奇計,並親自執行,方才最終有了以弱勝強的這一次著名戰役。

可笑曹操後來修書和孫權說:「赤壁之戰,正巧兵士們生有疾病,所以我是自己燒了船退走的,白白讓周瑜得了這個虛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真可謂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隕落

赤壁之戰後,周瑜和程普又領軍進到南郡,與曹軍隔江相對。

當時,曹操自己已經回了北方,只留下曹仁等據守在那兒。

於是,周瑜派遣甘寧前去,卻反被曹仁圍攻,周瑜得知,趕來救援甘寧,順利解圍。

周瑜又親自上馬掠陣,卻被流矢射中右肋,創口很大。

曹仁聽說周瑜臥床病重,興高采烈地整頓兵士,準備攻擊。

周瑜於是強撐自起,巡視軍營,激勵將士們,曹仁聽聞,以為情報有誤,便退兵了。


鑒於周瑜對江東的功績,孫權拜周瑜為偏將軍、南郡太守,一代傳奇將領的人生,就此達到頂峰。

然而,許是上天嫉恨,就像是當年的孫策,或是前朝英年早逝的晉悼公、霍去病,這顆璀璨的將星也即將過早的隕落。

在最後那個時刻到來之前,周瑜想的還是孫策留下的江東基業,他想要取得蜀地以為江東日後所圖,,於是自請奔赴江陵,半路上,卻遺憾地病逝於巴丘,年僅三十六歲。

天妒英才。

孫權親自為其素服舉哀,哭著說,「卿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逝,以後讓孤依賴誰?」,又說昔日趕走曹操,擁有荊州,都是公瑾的功勞,我常常不能忘。





若不是周公瑾,我是做不了皇帝的。

讀到這裡,我們也是一聲嘆息。

與孫策少時的那段兄弟友情,使得周瑜對孫權、對江東傾心相助,也算是周郎的至情至性。

而《三國演義》上描寫周瑜心胸狹隘、不容人才的句子,在正史中絲毫不見,反而記載的是他的雅量氣度,那時程普自持年長,經常欺侮周瑜,而周瑜每次都大度包容,終是不與其計較。

程普後來心裡嘆服,於是和別人說,和周公瑾相交,就像是品嘗美酒,讓人不覺自醉(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
)。


哪裡來的嫉妒狹隘?哪裡來的不容人才?冤哉,公瑾!

在史書中,我再沒看到過如周瑜這樣一個近似完美的男人——有勇有謀,長相俊美,坦蕩剛烈,胸有雅量,他甚至還精通音律,凡是曲子有錯誤,周瑜必定能聽出來,必定會回頭看看,時人都稱是「曲有誤,周郎顧」。

因為他的完美,上天讓他過早離世;而他,因為一部小說,卻背負了數百年的冤屈。

可是呢,我記憶中的將軍,一直就像是東坡先生的那首詞里描寫的那樣: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

得此讚譽,將軍足矣。

本號文章,皆為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所用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為公瑾正名——忠君愛國的翩翩少年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遙想公瑾當年......」思緒讓我回到了戰火烽飛的三國。在烽火連天的戰火中,一個翩翩少年手持玉蕭,屹立風中。看著東吳大勝,面露半分喜色。

水鏡八奇之一 周瑜的歷史評價是怎樣的?

人物生平官宦世家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漢太尉之職。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孫策和周瑜同歲,交往甚密。初平元年(190年),孫堅兵討董卓時,...

"既生瑜,何生亮"的下一句是什麼

《三國演義》中為了塑造諸葛亮偉大的形象,把周瑜塑造成了一個心胸狹隘,善妒賢能的人,通過貶低周瑜來抬高孔明,這對周公瑾其實有點不太公平。歷史上的周瑜其實是一個胸懷寬廣的真豪傑,他更不是活活被諸葛亮...

不戲說不演義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周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

東末名將:被評價稱為青年團員的周瑜

今天我們說說東末名將周瑜,但這之前我想引用首詩: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還你一個真實的周瑜

關於周瑜,大家耳熟能詳的莫過於《三國演義》中「既生瑜,何生亮」、「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周公瑾」等典故。在多數人眼裡,對周瑜的固有印象是小人、嫉妒心強、心胸狹窄等。然而,歷史上很多被誤解或曲...

三國演義裡面的,周瑜,不為人知的秘密

你眼中的周瑜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赤壁之戰的前因後果又是如何?後人根據《三國演義》的藝術加工,將周瑜誤讀為一個心胸狹窄之人。事實上,周瑜不僅胸襟寬廣,而且多謀善斷,是一個幾近完美的儒將形象。品讀歷史...

遙想公瑾當年,歷史上真正的周公瑾

提到周瑜周公瑾,人們的頭腦中就立即會想起那個年輕氣盛,氣量狹小,嫉賢妒能的小人形象。想起那句著名的「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最後這個人被諸葛亮三氣而死,臨死前留下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嘆。...

他英年早逝,還被人誤會為被諸葛亮活活氣死

「既生瑜,何生亮」三國演義中把這句話演義成了周瑜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一個容易嫉妒、小肚雞腸的人物,一生與諸葛亮斗,最終卻被諸葛亮給活活氣死。不過這只是三國演義所演義的周瑜,明顯的把真實三國的周...

「既生瑜何生亮」背後的三國周瑜

【山色空濛無限美,百戰歸來再讀書】 作者:山色歸讀《三國演義》作為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以描寫戰爭見長,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