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真相:周瑜妒忌諸葛亮是真的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談起周瑜,人們就會想到〝既生瑜,何生亮!〞這句名言。

或許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將周瑜與〝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聯繫在一起,那麼,歷史上的周瑜是否真的如小說所描寫的妒忌諸葛亮呢?歷史的真相往往讓人震驚。

〝大江東去,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宋代大文學家蘇軾這首氣勢磅礴的詞作中提到的〝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郎正是三國時的風雲人物之一:江東孫權的大將周瑜,周公瑾。

據《大紀元》刊登的《千古英雄人物》之周瑜篇寫道,周瑜不僅相貌英俊、溫文儒雅、飽讀詩書、精通兵法、深諳音律,而且器量廣大,年紀輕輕便有雄才大略,因此才被劉備稱為〝萬人之英〞。

羽扇綸巾的儒將

《三國志》記載,周瑜出生在今天安徽廬江舒縣一個世家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做過東漢的太尉(九卿之一),父親周異則做過洛陽令,可以說是門庭顯赫。

身為名門之後的周瑜〝長壯有姿貌〞,意思是他身材高大挺拔,體格健壯,容貌俊美。

不但如此,周瑜還能文能武。

周瑜不僅相貌英俊、溫文儒雅、飽讀詩書、精通兵法、深諳音律,而且器量廣大,年紀輕輕便有雄才大略,因此才被劉備稱為〝萬人之英〞。

史載,周瑜年少時就精通音律,彈得一手好琴,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後,彈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錯,他都能覺察到,並立即會扭頭去看那個出錯者,予以指點。

由於周瑜相貌英俊,彈奏的女子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將曲譜彈錯。

民間因此流傳〝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自魏晉時代之後,〝周郎顧曲〞常作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現在各類詩歌、戲曲等文學作品中。

唐人李端有《聽箏》詩讚道:〝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精通音律、儒雅的周瑜,在軍事上也具有非凡的才能。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

破虜將軍孫堅起兵討伐廢少帝的權臣董卓,並把家遷到了舒縣。

孫堅的兒子〝小霸王〞孫策與周瑜同年,兩人志趣相投,情同手足。

周瑜還將自家的一處大宅讓與孫策居住,並〝升堂拜母,有無通共〞。

之後,周瑜與孫策合兵征戰,所向披靡,稱霸江東。

當時勢力較強的袁術很欣賞周瑜的才幹,邀請他到自己手下為將(當時的孫策名義上還隸屬於袁術)。

周瑜看出袁術不是一個可以成大器的人,就找藉口回到了孫策身邊。

孫策聽聞周瑜回來,親自迎接,並授其建威中郎將,撥二千人和五十匹馬供其調遣。

這一年,周瑜二十四,吳中人都很推崇他,叫他〝周郎〞。

此後,周瑜協助孫策四處征戰,在攻下皖地後,得當地喬家兩個女兒,都是國色天香。

孫策娶了姐姐大喬,周瑜娶了妹妹小喬。

郎才女貌,一時傳為佳話。

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以中護軍的身份和長史張昭共同輔佐孫策的弟弟孫權。

張昭負責朝廷之事,周瑜負責領兵在外,抵禦外敵,開疆拓土。

當時江東有〝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的說法。

忠心耿耿的周瑜在外領兵有方,接連殲滅寇匪一萬多人,並擊退了劉表軍隊的進攻。

公元208年,在孫權決意討伐江夏後,周瑜被任命為前部大都督。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被描寫成一個嫉妒諸葛亮、次次想置孔明於死地的心胸狹隘之人,但真實的歷史是,所謂的周瑜忌恨孔明、孔明三氣周瑜,乃至周瑜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後離世,全是子虛烏有。

真正的周瑜是氣度非凡,胸襟寬廣,雅量高致。

《三國志》稱周瑜〝性度恢宏,大率為人⋯⋯實奇才也〞,他禮賢下士,深得眾人愛戴。

而《江表傳》記載的周瑜與大將程普的故事更能說明問題。

程普是東吳老臣,曾跟隨孫堅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戰功。

他看見家世顯赫的周瑜年少得志,心生不快,認為是受前人庇蔭,因此常常在周瑜面前表現出盛氣凌人的一面,並多次羞辱周瑜。

周瑜對此並不記恨,反而更加恭敬地對待程普,相忍為國。

程普心生感動,對周瑜越發敬重,並對身邊的人說:〝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喝甘甜的美酒,不知不覺自己便陶醉於他了。

能讓心高氣傲的老臣程普折服讚美,足見周瑜的胸襟和人格魅力,這樣的人又如何能去嫉妒諸葛亮?

還有歷史上蔣干遊說江東,未能說動周瑜,回來向曹操覆命,稱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閒〞。

而劉備到京口來借荊州時,曾對孫權談起周瑜,說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此外,周瑜曾借兵兩千給劉備,這也不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能做到的。

南宋洪邁的《容齋隨筆》中說到自古以來統兵的將帥,很少有不自視甚高、嫉妒超過自己的人的,但〝孫吳四英將〞即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都不是這樣的人,周瑜極力推薦魯肅就是個典型例子。

加之開篇引用的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詞作,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宋代,周瑜的形象還是非常正面的,不過從元朝開始,周瑜的形象被歪曲,並影響了後人。

赤壁大戰周郎雄姿英發

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赤壁大戰,將周瑜的軍事才能推上了一個新的大舞台,也使其名字流芳百世。

這是因為赤壁之戰,是導致三國鼎立態勢形成的決定性戰役。

沒有周瑜,赤壁之戰不會勝利,甚至不會有赤壁之戰。

因為彼時諸葛亮輔佐的劉備根本沒有戰勝曹軍的實力。

208年春,周瑜率大軍占領了江夏。

九月,曹操大軍也奪取了荊州。

東吳軍隊與曹軍一個陳兵江南,一個陳兵江北,大戰一觸即發。

有著一統天下雄心並攜水陸大軍80萬的曹操,意欲吞併東吳。

面對曹操大軍壓境,東吳內部出現了主和與主戰兩派。

主和派認為曹操名正言順,而且軍事力量強大,東吳不堪一擊,但被孫權召回的周瑜則力主抗曹。

與《三國演義》所描述的諸葛亮舌戰群儒以及周瑜中了諸葛亮的激將法不同,正史中記載的是周瑜力排眾議,並進行了精闢的分析。

周瑜首先對孫權說道:〝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

〞進而指出曹軍不擅長水戰,況且冬天嚴寒,馬無草料,士兵長途跋涉水土不服,必定會生病,而這正是用兵的大忌。

他還對孫權說,曹軍並不可怕,他只要五萬精兵,就可保證取勝。

孫權聽了非常高興,說道:〝五萬精兵一時難以湊齊,現在選編了三萬,請你與子敬、程公前去迎敵。

〞周瑜遂被任命為主帥佐都督,帶兵溯長江西上,準備與劉備的軍隊會合,共同對付曹操。

此後的戰爭也證明了周瑜卓絕的軍事才能、獨到的眼光和大膽的謀略。

周瑜領三萬水師獨自面對曹操的十五萬大軍,以一抵五,卻在談笑間,讓敵軍〝灰飛煙滅〞。

史載,孫劉聯軍會合後,在赤壁與曹軍先鋒遭遇。

由於周瑜指揮得當,加之曹軍士兵不服水土,又不習水戰,聯軍取得勝利。

曹軍暫時退回。

之後,曹軍一方面訓練水軍,另一方面為解決北方陸軍不習水戰問題,下令將戰艦全部用鐵索連在一起。

黃蓋遂向周瑜建議道:〝曹軍現在將戰艦用鐵索連在一起,我們正可用火攻來對付他們。

〞周瑜認為這一計很好,就讓黃蓋寫信給曹操詐降,並約定好了投降時間。

曹操看信後,認為連黃蓋這樣的老臣都要投降,孫權指日可破。

之後,周瑜給黃蓋準備了十隻戰船,裡面裝滿硫磺及浸過油脂的乾草、蘆草,上面用油布蓋好,每艘戰船後面繫著一艘快艇。

到了約降的那天晚上,老天相助,忽然颳起東南風。

當詐降的船來到距曹營只有二里左右,黃蓋下令各船同時點火,然後跳到後面的快艇上,砍斷與火船相連的繩索。

最後曹軍大敗,死傷大半。

作為赤壁大戰總指揮的周瑜,雄姿英發,贏得了關鍵的勝利,並聲震三國。

連甚少打敗仗的曹操在回到許都後,也悵然嘆道:〝我輸的並不丟人!〞足見其內心對周瑜謀略的讚許。

而《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草船借箭、登壇借風在正史中並不曾見到。

將星隕落

赤壁大戰後,劉備趁周瑜與曹仁在江陵相持的機會,奪取了荊州南部四郡。

為了加強孫劉聯盟,孫權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劉備。

周瑜料到劉備日後必成大事,就勸孫權將劉備留在東吳,但孫權沒有聽從。

之後,周瑜又建議孫權趁曹操新敗的時機進攻益州,奪取巴蜀,再與西涼馬超結盟,奪取襄陽,進攻曹操。

曹操一破,劉備就不足慮了。

這一設想與諸葛亮不謀而合。

孫權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就讓周瑜回江陵整頓兵馬。

公元210年,周瑜在返回江陵途中得了重病,但他還是竭力支撐來到了巴丘,檢閱軍隊。

之後東吳大軍出發,但出發不久,周瑜病逝,年僅36歲。

孫權聽到消息後,悲痛異常,哭著說:〝公瑾有王佐之才,卻忽然短命而死,以後我將依靠何人?〞他親自為周瑜素服舉喪,併到蕪湖迎回周瑜的靈柩,在吳地下葬。

229年,孫權稱帝。

在稱帝後,孫權又對公卿們說:〝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意思是如果沒有周瑜,他是當不上皇帝的。

東晉袁宏在其《三國名臣贊序》中寫道:〝公瑾英達,朗心獨見。

〞〝卓卓若人,曜奇赤壁。

〞周瑜雖然英年早逝,但滔滔的江水卻不會忘記當年周郎的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因為三國演義里的一句話,他蒙冤了數百年

我曾經寫過很多歷史人物,從先秦到明朝,從美女到名將,隔著現代的電腦鍵盤,將古人們的生平故事一一講來,有時會有種時空停頓的錯覺,仿佛當時當地,我在冷眼旁觀,他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而有一個人,在...

還你一個真實的周瑜

關於周瑜,大家耳熟能詳的莫過於《三國演義》中「既生瑜,何生亮」、「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周公瑾」等典故。在多數人眼裡,對周瑜的固有印象是小人、嫉妒心強、心胸狹窄等。然而,歷史上很多被誤解或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