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兩天內死三人:從王陽明一篇祭文中看,為何是他創立「心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明朝正德四年(1509),這是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的第3年。

他在這兒的正式官職是:龍場驛丞——相當於貴州(今修文縣)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的國營郵政所所長,負責傳遞公文、接待官員、運送物資等事務,地位很低。

後來的李自成就曾在驛站里當過快遞小哥,後來因為裁員,沒有生路了,才把造反當成畢生的事業。

王陽明為什麼來這裡?正德元年(1506),時任兵部主事的王陽明因批評朝政,得罪宦官劉瑾,差點死在錦衣衛的監獄裡。

幸虧命大,挺過來了。

後來被貶,赴任途中,還屢遭追殺,被他機智地擺脫了。

王陽明到南門找到父親,說不想赴任了,狀元父親勸他說去吧,畢竟是朝廷命官。

(王陽明住的山洞)

於是王陽明就來到了龍場。

龍場這地方,鳥不拉屎,又窮又落後,還語言不通,更要命的是氣候極端不讓人適應。

瘴氣讓他和隨從都生過病。

王陽明沒地方住,只好住進山洞。

這對於一個從小立志做「聖人」的王陽明來說,真是折磨。

正德四年這一年的秋天,有位吏目從北京來貴州上任,帶著兒子和一個僕人,晚上借住隔壁苗人家裡。

當時天晚了,又要下雨,王陽明打消了打探北京消息的念頭。

第二天早上派人去問,他們已經出發了。

快到中午時,有人說在蜈蚣坡看到一個老人死了,旁邊兩個人在哭,王陽明猜到是那個吏目;到了傍晚時分,又有人說,死了兩個人,傍邊有一個人在哭,一問形貌,是吏目的兒子;第二天,有人說在坡下碰到了三個死人。

王陽明很悲傷,不願讓他們暴屍荒野,命童子去埋葬三人。

童子開始不願意,王陽明對他們說:「我們和他們是一樣的命運!」童子才去了。

王陽明寫了一篇《瘞旅文》,來祭奠他們。

在這篇著名的祭文中,王陽明表達了四層意思:

第一,自古以來,遊宦不逾千里,我是被放逐,你也是這樣?既願意來這兒,難道是為了「五斗米」?

第二,你既為那點工資來,就應該欣然上任,為什麼我看你面有憂色?

第三,我長期呆在這兒,之所以能保全性命,是因為我「未嘗一日之戚戚」,心態樂觀;而你不是這樣。

第四,我如果死在這兒,你們就和我做伴吧; 如果我僥倖回去,這兒還有許多「中土之流離」者,你們也不孤單。

王陽明「龍場悟道」是在正德三年(1508),有一天半夜,他忽然歡呼雀躍,嚇壞了隨從,因為他忽然想明白:「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就是說,聖人的心,我們每個人自己就有遇事不能求之於外,而應該求之於我們內心。

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支撐他面對艱難處境的是樂觀心態,也說明了為何是王陽明創立光耀千古的「心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心學大師王陽明

王陽明 (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因被貶貴州龍場驛時曾自稱居住的地為陽明洞,後世稱陽明先生。陽明先生,是明朝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心學創始人。也是史上近...

百家講壇|五百年來王陽明

王陽明,一代心學宗師,從被囚詔獄到被貶龍場,他經歷九死一生。從南贛剿匪到平寧王之亂,他一路所向無敵。他一生最愛是講學,他說人人心中都有個聖人。五百年過去了,他提出的「知行合一」、「事上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