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北伐曹魏的三大出兵方案,一個太冒險,一個有人滅了一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建立的蜀漢王朝雖然偏霸一方,卻一直不忘「北伐中原,恢復漢室」的志向,所以一直不定時的出兵北伐,無論是諸葛亮,還是諸葛亮的繼承人,他們都曾提出自己的出兵方案。

縱觀整個蜀漢歷史,蜀漢北伐曹魏的出兵方案有3個,其中一個太冒險,一個有太保守,但是有一個有人成功了滅一國,卻沒有來得及實施。

那麼到底是哪三個方案呢?

第一個方案:諸葛亮的出祁山,走秦川大道,取隴右(雍州,涼州)。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決策,是貫徹落實《隆中對》策,使蜀隴連成一片,擴大地盤,建立蜀隴戰略基地,進可攻,退可守,有較大的軍事迴旋餘地。

這一戰略思想,在《隆中對》中早有設計,同時劉備集團很早就把涼州列入獵取版圖之中。

以奇兵「六出祁山」,平取隴右,是避實就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雖然蜀軍戰果頗豐,但終因各種原因而退軍;但是最終還是失敗,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病逝五丈原。

第二個方案: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以奇兵出子午谷偷襲長安,取關中。

在北伐時期,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魏延親自率領萬餘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

諸葛亮一向用兵謹慎,認為此計過於兇險且難以成功,故棄而不用。

後世有人認為諸葛亮過於謹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大大地失策,錯過了絕好時機。

第三個方案:蔣琬提出順漢水直下,與吳國夾擊魏國,令姜維為涼州刺史偏師出祁山,聯合心存漢室的羌胡部族,進攻隴右和涼州。

在諸葛亮逝世後,蔣琬接任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主持蜀漢軍國大事。

蔣琬認為,諸葛亮生前多次出兵秦川,道路艱險,來往不便,不如沿漢水、沔水東下,於是,蔣琬大造舟船,準備襲擊魏國的魏興、上庸二地,但不料舊疾復發,未能成行。

但是朝中官員大多認為:水路出兵容易,但萬一失敗則回返不易,不是上策。

於是朝廷派尚書令費禕、中監軍姜維來漢中,試圖勸阻蔣琬,可惜這一方案還沒有實施,蔣琬就病逝了。

蔣琬之後,蜀漢的君臣將此束之高閣,再也無人問津。

但是蔣琬這個出漢水直下,與吳國夾擊魏國的方案卻在千年之後,得到了驗證。

公元1231年,蒙古名將拖雷就利用大迂迴戰術,攻破大散關,攻入漢中,沿漢水直下,達唐、鄧州,公元1232年春,拖雷精騎與完顏合達軍在鈞州(今河南禹縣)西北的三峰山大會戰。

金軍35萬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

從此金國再無還手之力,1234年金國滅亡。

蜀漢的軍事路線一直非常保守而且求穩,所以進展不大,如果蜀漢能夠嘗試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或蔣琬的北伐方案,或許結局又不一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何至死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三國時期,劉備死後,諸葛亮南下征服了孟獲,不久就開始了他的北伐,這一北伐就開啟了停不住的模式,一直到累死五丈原。諸葛亮屢次北伐,其實蜀漢集團一直都有人反對,但是諸葛亮總是打著一個旗號:「為報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