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意孤行」錯失最好統一中原的良機,自己也客死五丈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北伐出祁山的時候,蜀魏以秦嶺為界對峙,諸葛亮去長安畢竟秦嶺,而過秦嶺的路有三條;一路是東路子午谷道,其地勢險要,不易通過。
二是中路褒斜道,路途較近,蜀漢可經此路攻占郡縣,直入關中而取長安,但是路途有棧道500里,行軍困難。
三是西路有陽平關繞道渭水之西,從大陸出發,由祁山攻向隴右,攻占涼州,再去長安。
當時諸葛亮決定走西路直取涼州。
當時的主將魏延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魏延建議走子午谷道。
當時鎮守長安的夏侯楙是曹操的女婿,是一個年輕而又不懂兵法的人,魏延決定帶領五千精兵加上五千後援部隊,由褒中出發,經秦嶺向東方進軍,由子午道再轉往北向,不出十日就可以抵達長安。
由於此路大多是山區,只要行軍隱蔽,就不會引起敵軍的注意,乃至兵臨長安城下,夏侯楙必定驚慌之下棄城而逃。
主將一逃,長安城內多為文官,唾手可得。
長安城內無數糧草、兵器為我所用,我軍即可立即加強防備。
再說,魏軍由洛陽派出援兵,至少也要二十日之久,這樣丞相也會有足夠的時間,率大軍出斜谷和我會師。
如此一來,關中地區必定可以完全屬於我們。
但是諸葛亮由於過分的謹慎,直言有「萬全之策」,認為魏延的戰術太過冒險,所以堅決不予考慮,而是採用以趙雲在東線製造疑兵,給魏兵出斜谷、攻占郡縣而直入關中做假象,實則由諸葛亮自己率主力反出祁山,向西攻擊涼州的南方重鎮,再倒過來威脅長安,就是採用堡壘戰。
但是,其結果呢?司馬懿看準了蜀漢的弱勢,正好採用持久戰耗盡了諸葛亮的元氣,甚至連性命也耗死在五丈原。
魏延的分析和奇謀完全是建立對當時敵我形勢及當地特殊地形的準確判斷基礎之上的,這一戰術,對弱勢的蜀漢是最有用最有效的,因為蜀漢的的北伐每次都次因為後勤問題補給跟不上而失敗的。
魏延就是因為考慮了這也問題,才知道如果一直採用穩紮穩打的軍事戰略是不可行的,才會有了子午谷奇謀。
最後魏國滅蜀漢的時候,分兵入川,一路有鄧艾絆住姜維,使其不能分身;另一路由鍾會輕鬆奪取漢中。
而鍾會兵分三路去漢中,其中兩路分別取斜谷和子午谷道。
與魏延當時的戰術如出一轍。
給魏延洗白白!諸葛亮臨死前的秘密會議就是沒叫魏延
權且魏延這人身長八尺(一米八多),面如重棗(跟二哥有一比)。勇猛過人,又十分擅長帶兵打仗,人事管理能力強,對待自己手下也是十分的好。但是魏延這人缺點就是,長得跟關羽一樣,性格也跟關羽一樣,都是又...
三國中魏延建議諸葛亮的奇謀是否真實存在?
在研究三國歷史的討論中,子午谷奇謀是其中較為引人注目的。有關於魏延的計策是否可行,以及諸葛亮是否短於奇謀的種種話題,也一直成為人們熱議的對象。那麼,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奇謀。歷史中是否又當真存在這...
破解千年之謎,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否可行,答案是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被爭吵了千年,到底可行不可行呢?我們要根據歷史事實來分析,不能人云亦云,要言之有據,以理服人。首先聲明一點,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否真的存在存疑。也就是說魏延不一定說過這樣的話。...
三國奇謀: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爭議上千年,到底可不可行呢?
魏延,字文長。早年隨劉備征戰,深得劉備信任。後劉備稱漢中王時要遷回成都,朝中上下皆以為張飛會鎮守漢中,但劉備卻加封魏延為漢中太守,鎮北將軍。蜀漢前中期,魏延可謂是獨擋一面的大將。關於魏延的爭議,...
出師未捷身先死,孔明意氣用事,不聽諫言,北伐徒勞無功在,卒
諸葛亮北伐又稱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五次北伐,雖然蜀軍戰果頗豐,但終因各種原因而退軍;而曹魏...
魏延兵出子午谷?西蜀一戰定長安?歷史上的案例令人深思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大將魏延向諸葛亮獻計,願自己領兵五千,再帶運糧草的部隊五千,翻越秦嶺,從子午谷出直接取長安,到時長安的守軍夏侯楙膽小無能,見蜀軍大軍到城下,定會棄城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