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口中「厚顏無恥」的王朗,歷史上是怎樣的一個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三國演義》來,很多人會記得「武鄉侯罵死王朗」的情節。

近日,有網友提問:

諸葛亮口中的「厚顏無恥之人」王朗,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他真是被諸葛亮罵死於陣前嗎?

1、王朗為漢末經學大家

據《三國志》記載,王朗為東海郡人,通曉經書,先是被任命為郎中,後升職為菑長,因辭官為老師、太尉楊賜守喪,舉孝廉,被徐州刺史陶謙推舉為秀才,後擔任會稽太守。

孫策平定江南時,王朗戰敗投靠孫策。

因被認為是儒雅之士,孫策釋放了他。

王朗流浪了一段時間,曹操慕名上書後徵召入朝。

王朗從曲阿輾轉數年才入朝,被任命為諫議大夫。

曹丕稱帝後下詔推舉君子,王朗因推薦楊彪有功,辭官後又被勸說重新出山做官。

史載,王朗治學有方,頗受文人所敬仰,並屢有諫言,得到漢獻帝、魏文帝曹丕的信任,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等文集。

2、勸曹丕施政文武兼施

史書記載,曹丕曾問王朗等人,如何用道德的力量治理天下?王朗回答:施政者德高望重,施仁政、做好事,百姓會感念其恩,就不忍騙他;施政者能夠明察秋毫,官吏們也不敢騙他;施政者依法從事,百姓怕犯法也不敢騙他。

王朗說,上述3種情況效果相同,出發點卻不相同。

要求下屬忠心,但盡忠不是單向的,施政者不義,下屬不會忠心。

反之,下屬會感恩,這就是孔子所說的「施以仁愛、道德,人們會有教養,即便違法也容易改正」,這就是文治。

王朗說,如果靠明察秋毫、嚴刑重法,人們過日子提心弔膽,或者尋找法律漏洞作惡,甚至逃脫法律制裁,自以為高明還不知恥,這就是孔子說的「靠法令治家,用刑罰治民,會導致做壞事的人想辦法逃脫制裁併不以為恥」。

所以,施政者要權衡利弊,把握好平衡。

3、諸葛亮曾隔空痛罵王朗

在歷史上,諸葛亮曾隔空痛罵王朗。

劉備死後,司徒華歆、司空王朗等人寫書信給諸葛亮,稱魏國取代漢室江山是順理成章的,蜀國應該向魏國稱臣。

自然,諸葛亮不會答應

並大罵王朗。

大意如下:

過去,西楚霸王項羽對民不施仁德,力量再強大,再有帝王威勢,最終身敗名裂,被漢室取代。

如今魏國不吸取教訓,效仿項羽,即使曹操有幸不死,其後代也必然滅亡。

你們這些傢伙,如同蘇秦、張儀一樣憑三寸爛舌,顛倒是非,抵毀聖君,枉費心力,這也會被君子所不恥。

《軍志》說:「如果萬名戰士,以必死決心面對一切,就可以天下無敵。

想當年軒轅皇帝率數萬勇士,擊敗四位帝王,一統天下。

何況蜀國有幾十萬勇士在替天行道,你們這些有罪之人怎麼能是我們的對手?

也許,是這段歷史,是諸葛亮的這番話語,啟發了羅貫中的靈感,在《三國演義》中演繹了一出「武鄉侯罵死王朗」。

4、王朗是不是被罵死的

王朗顯然不是被罵死的,而是病死。

但是羅貫中為何非要說是被罵死的呢?這是因為王朗的品行被認為有問題:

——為漢室守衛會稽戰敗,投降孫策;通過曹操舉薦入朝,不事忠君,投靠魏國官至大理;曹丕時升任御史大夫、安陵亭侯;曹魏廢漢升任司空、樂平鄉侯;曹睿繼位晉升為司徒、蘭陵侯。

明為漢臣,實為魏臣;不忠漢室,卻忠魏國——這樣的經歷被後人所詬病,這也是羅貫中要寫他被罵死的主要原因。

通過諸葛亮「厚顏無恥之人」評價,也抨擊了歷代毫不立場和氣節、一心只為求官保官的「牆頭草」式人物。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王朗被諸葛亮罵死也不冤枉。

圖據網絡,文為指動濟南原創,轉載請註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被《三國演義》嚴重坑害的兩大名人

在《三國演義》中,魏國司徒王朗自告奮勇,跟隨曹真迎敵諸葛亮,曹真任大都督,王朗任軍師。這是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的事情。當曹真商量退敵之策的時候,王朗誇下海口,說只要他到陣前一番說辭,就能讓諸葛亮...

王朗死因真相,並非諸葛亮罵死!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嚴 ,字景興。東海郯(今山東臨沂市郯城西北)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重臣、經學家。 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後因楊賜去世而棄官為其服喪,後來...

三國史中最奇葩之人:論毒舌小娘子諸葛亮

【原創保護:未經授權允許,嚴禁轉載。】世人往往一提起智聖,不由立馬想到諸葛亮,在三國的歷史中,諸葛亮作為一名「運籌帷幄」的智者頻繁出現,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乃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

歷史上的 王朗 真是被 諸葛亮 罵死 的嗎?

歷史上的王朗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嗎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回稱作是《武鄉侯罵死王朗》,是說諸葛亮兵出祁山,曹魏大都督曹真率軍迎敵,軍師王朗自逞其能,說他用一席話,就能夠讓諸葛亮「拱手而降」。結果這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