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真的罵死了王朗嗎?王朗:別聽羅貫中瞎忽悠,他沒恁大本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王朗,歷史上一個因被罵而成為千古廣為人知的人物。
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武鄉侯罵死王朗中這樣說的,諸葛亮北伐時,王朗不顧已經76歲之高齡,胸有成竹來勸諸葛亮「棄暗投明」被諸葛亮一番酣暢淋漓的痛罵揭下他偽善面具,徹底擊潰他的心理防線「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三國演義》在民間影響深遠,王朗之死又是以回目出現的,所以一般人都認為王朗之死就是被諸葛亮罵死的。
王朗被諸葛亮活活罵死,成了歷史上第一位被罵死在陣前的人。
諸葛亮的那句「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也隨之流傳下來。
為什麼諸葛亮會對王朗說出這樣一句話呢?原因有三個。
其一,王朗本是漢室朝臣,但是卻依附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魏,還說出了天下本應該是有德者居之,成為了反賊的朝臣。
其二,當時漢室衰落,宦官朝野,民不聊生,之後又是戰火不斷,生靈塗炭,而在這個時候,王朗身為王司徒卻沒有任何作為。
其三,王朗是出身文藝世家,初舉孝廉坐上了官,本來應該輔佐漢室,但是卻做了反賊的走狗,幫助反賊謀權篡位。
在諸葛亮的言論下,王朗成為了不忠不義不仁之人,罪孽深重,天地不容,王朗急火攻心,一激動死了,反而坐實了諸葛亮的言論。
歷史真實的面貌往往與小說有很大的出處,諸葛亮罵死王朗,這段精彩情節其實只是小說家羅貫中的杜撰。
羅貫中在小說中為什麼要編造「諸葛亮罵死王朗」的情節呢?清代毛宗崗曾經有過精闢的分析:羅貫中是把這一段對話當作諸葛亮征討曹魏的檄文,借諸葛亮之口為北伐中原尋找正義的理由:「武侯雖有出師之表上告嗣君,恨無討賊之文布告天下。
今觀罵王朗一篇,即以此罵曹丕,即以此當布告之文可耳。
」
王朗的出身十分不錯,年輕時候,他跟隨當時的太尉學習,遍讀不少詩書,對儒學有不錯的見解,太尉對這個聰慧的學生十分滿意。
而在老太尉逝世之後,王朗特地辭掉了自己的官職,為自己的老師守孝服喪,果真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王朗的行為讓朝廷為之動容。
在服喪期滿後,他得到了孝廉的稱呼,可在官府赴任職位,王朗在這段時間裡,一路升到了會稽太守。
會稽,是江東的一個郡縣,很讓人不解的是,江東原本屬於楚地,本應對秦始皇多有仇恨,可是會稽的人民還在祭祀著秦始皇,甚至將他和夏朝的大禹同為一廟祭祀,這樣的舉措,令王朗十分震驚。
在大漢的主流思想下,秦始皇當然是個暴君,這樣的無德之人,是不配得到人民的祭拜的,於是,王朗將這種行為予以取締。
在古代,為官者強制更改百姓的祭祀對象,是會得到百姓的極力反對的,然而王朗沒有,不是當地的百姓畏懼權貴,而是因為王朗的治理有功,在他四年的任期里,會稽的百姓生活十分安樂,也就對於祭祀誰毫不在意了,或許,這就是儒家的魅力所在。
之後,江東為孫策拿下,王朗不敵孫策之勇,只是留下了自己的性命,在會稽安居著。
這時候,占據朝廷的曹操向王朗發出了徵辟,王朗也就投奔朝廷去,就是這個時候,他成為了曹操的手下。
曹操掌權後,對人才極為重視,因久仰王朗之大名,就拜他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
在每一個崗位上,王朗的工作都十分出色,深得曹操的器重。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次子曹丕繼承了王位,以華歆為相國,賈詡為太尉,王朗為御史大夫。
不久後,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於他,在大臣的輔佐下登基稱帝,恢復漢朝的三公之官銜,王朗為司空,後被任命為司徒,這也達到其政治生涯的頂峰。
作為曹魏的司徒,王朗壓根就未曾與諸葛亮碰過面,更不可能被活活罵死於陣前。
若說兩人的交集,只是曾經進行過筆墨相鬥,也就是寫信互噴。
據《三國志•許靖傳》記載,在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後,王朗在曹丕的授意下,曾多次寫信給許靖等蜀漢大臣,勸說他們投降曹魏,跟著劉備沒有前途。
但是,這些大臣都忠於蜀漢,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高官厚祿的誘惑,這讓王朗決定另闢蹊徑,寫信勸降丞相諸葛亮。
也許他太過天真,諸葛亮豈能是他三言兩語就能忽悠的?果不其然,諸葛亮在接到王朗的勸降信後,立馬回了一封信,語言相當犀利,痛罵王朗為漢賊,但並沒有把他氣死。
另外,儘管王朗死於公元228年,也就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時。
然而,此時作為司徒,他壓根就沒有跟隨魏軍到前線,而是病逝於都城許昌。
既然正史上沒有諸葛亮罵死王朗的事跡,為何羅老先生要故意編造這個橋段呢?
很多人認為,跟隨曹操,那就是大漢的叛徒,諸葛亮所屬的蜀漢,才是正道。
從這個角度,罵王朗是個「厚顏無恥之徒」,一點都沒有罵錯,可是,大漢氣數已盡,難道百姓們都要跟隨這個過氣了的朝代垂死掙扎,付出自己的一切嗎?
因此,筆者認為,王朗並非諸葛亮所罵那樣,從整個百姓利益角度來說,諸葛亮才是那個厚顏無恥之徒!我們且看,東漢末年,是桓靈二帝的昏庸統治,導致了黃巾之亂的爆發,而後又是十常侍與何進之爭,令董卓亂京,最終大漢分裂成群星割據的局面。
當曹操舉起大漢的旗幟,要為大漢一統天下的時候,又分裂出了劉備和孫權最後兩股勢力,孫權不多說,劉備就是為了大漢的正統而堅持下去的嗎?大漢已經證明了它不再是這個天下最好的統治者了,歷史的車輪滾滾來了,劉備、諸葛亮正在做的事,僅是延遲這股車輪的到來。
諸葛亮罵死司徒王朗,乃是小說之言,歷史上的王朗並非死於諸葛亮的詈罵。
然而,回歸到《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王朗為何會被諸葛亮罵死呢?皆因王朗沒有抓住此次論戰的核心。
而在此次論戰中,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是站在一個道德高點,去指責王朗乃是厚顏無恥的貳臣賊子。
然而,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真正的厚顏無恥之人又怎麼會被輕易地罵死?當初,項羽威脅劉邦,要將劉邦的爹給煮了。
劉邦便耍無賴,說:咱倆結拜過,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把咱爹煮了,就分我一杯羹。
試想,如果是諸葛亮與劉邦論戰的話。
那麼,這場論戰最終吐血身亡的一定會是諸葛亮。
故而,諸葛亮罵死王朗,不但不足以證明王朗的厚顏無恥,反而證明了王朗愛惜名譽。
在論戰之前,王朗信心滿滿,書中寫道:..朗曰:「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
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
」那麼,信心十足的王朗為何輸掉論戰呢?且看書中寫道:..朗曰:「久聞公之大名,今幸一會。
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
這兩句是王朗與諸葛亮論戰的核心所在,王朗之所以會被罵死就是沒有抓住這場論戰的核心。
以致於讓諸葛亮位居道德高點,而使自己處於被動。
諸葛亮所言,奉詔討賊,顯然是奉蜀主劉禪之詔。
王朗只要論證漢魏禪讓合法、蜀漢乃係偽系僭越,即可推倒諸葛亮的道德高點。
而在書中,王朗雖勉強抓住了前半句論點,卻沒有抓住後半句。
結果卻被諸葛亮一路推到、強按在地,實則上劉備與曹操並無二致,不過是以「匡扶漢室」為口號而實現自己的帝王之志而已。
即便這正統名分不在曹魏,也絕輪不到劉備,王朗更沒必要向諸葛亮低頭。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話沒毛病,但水鏡先生隱瞞了下半句
直到今天,很多人最熟悉的一段歷史,估計就是三國了。這很正常,由於小說《三國演義》已經問世了幾百年,三國的故事一直深入人心。三國演義是明朝初年才子羅貫中所著。據說羅貫中,曾是農民起義兒軍首領張士誠...
王朗真的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嗎?看過真相,嚇出一身冷汗!
《三國演義》中精彩的地方很多,但是諸葛亮罵死王朗這段,可能很多人都記得。但是,很多學者經過考證認為,這段故事純屬羅貫中編造的,真實的歷史上並不存在。
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不光不是諂媚之臣,還是一名忠於漢朝的忠臣
諸葛亮,實際上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角。為了表現諸葛亮智絕天下的 人物形象,作者從諸多方面對其進行了重點塑造。除了智慧、謀略之外,還突出了諸葛亮的口才。「舌戰群儒」是第一例。而在第九十三回描述的「...
劉備臨終為何將諸葛亮比作曹丕 周瑜不如諸葛亮這些三國豪傑被黑慘
劉備白帝託孤,和諸葛亮說,你的能力強於曹丕十倍,漢室復興的重任就靠你一肩挑了。如果我的兒子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不能輔佐你就把他廢了,自立為帝。諸葛亮磕頭如搗蒜,我一定輔佐少主中興漢室,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王朗是怎麼死的 諸葛亮罵死王朗是無中生有
《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罵死王朗這段挺火的,特別諸葛亮那句「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一時之間成為了網絡流行語。那麼歷史上的王朗是否如演義這般如此不堪呢?
諸葛亮口中「厚顏無恥」的王朗,歷史上是怎樣的一個人?
說起《三國演義》來,很多人會記得「武鄉侯罵死王朗」的情節。近日,有網友提問:諸葛亮口中的「厚顏無恥之人」王朗,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他真是被諸葛亮罵死於陣前嗎?1、王朗為漢末經學大家據《三國志》...
王朗真的被諸葛亮罵死了嗎?兩人在歷史上有什麼恩怨
舊版《三國演義》電視劇中有一段王朗勸降諸葛亮,卻被諸葛亮以唇槍舌劍反殺的精彩情節。這一段劇情,在當年也沒受到多大的重視,不過這兩年卻經過網絡的改編、傳播,莫名其妙的火了。那麼歷史上的王朗是什麼人...
他位居三公,學問德行名滿江湖,只因被諸葛亮罵,竟遺臭天下!
小時候看老版的《三國演義》,看到後半部分曹操、劉備、關羽、張飛、孫權等大咖過世之後,幾乎都是靠著諸葛亮硬撐劇情,總覺得乏善可陳,其中有一節還算得上精彩絕倫,成了我們小孩子們津津樂道的亮點。這就是...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能罵死王朗,全憑占領了道德制高點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寫,小編看了不下三遍,諸葛亮收降孟獲之後,蜀國南方平定,兵精糧足,諸葛亮一出祁山,北伐曹魏,蜀軍連戰連捷,曹魏州郡望風歸附,諸葛大軍兵臨渭水,進逼長安。魏主曹睿派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