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真的罵死了王朗嗎?王朗:別聽羅貫中瞎忽悠,他沒恁大本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朗,歷史上一個因被罵而成為千古廣為人知的人物。

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武鄉侯罵死王朗中這樣說的,諸葛亮北伐時,王朗不顧已經76歲之高齡,胸有成竹來勸諸葛亮「棄暗投明」被諸葛亮一番酣暢淋漓的痛罵揭下他偽善面具,徹底擊潰他的心理防線「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三國演義》在民間影響深遠,王朗之死又是以回目出現的,所以一般人都認為王朗之死就是被諸葛亮罵死的。

王朗被諸葛亮活活罵死,成了歷史上第一位被罵死在陣前的人。

諸葛亮的那句「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也隨之流傳下來。

為什麼諸葛亮會對王朗說出這樣一句話呢?原因有三個。

其一,王朗本是漢室朝臣,但是卻依附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魏,還說出了天下本應該是有德者居之,成為了反賊的朝臣。

其二,當時漢室衰落,宦官朝野,民不聊生,之後又是戰火不斷,生靈塗炭,而在這個時候,王朗身為王司徒卻沒有任何作為。

其三,王朗是出身文藝世家,初舉孝廉坐上了官,本來應該輔佐漢室,但是卻做了反賊的走狗,幫助反賊謀權篡位。

在諸葛亮的言論下,王朗成為了不忠不義不仁之人,罪孽深重,天地不容,王朗急火攻心,一激動死了,反而坐實了諸葛亮的言論。

歷史真實的面貌往往與小說有很大的出處,諸葛亮罵死王朗,這段精彩情節其實只是小說家羅貫中的杜撰。

羅貫中在小說中為什麼要編造「諸葛亮罵死王朗」的情節呢?清代毛宗崗曾經有過精闢的分析:羅貫中是把這一段對話當作諸葛亮征討曹魏的檄文,借諸葛亮之口為北伐中原尋找正義的理由:「武侯雖有出師之表上告嗣君,恨無討賊之文布告天下。

今觀罵王朗一篇,即以此罵曹丕,即以此當布告之文可耳。

王朗的出身十分不錯,年輕時候,他跟隨當時的太尉學習,遍讀不少詩書,對儒學有不錯的見解,太尉對這個聰慧的學生十分滿意。

而在老太尉逝世之後,王朗特地辭掉了自己的官職,為自己的老師守孝服喪,果真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王朗的行為讓朝廷為之動容。

在服喪期滿後,他得到了孝廉的稱呼,可在官府赴任職位,王朗在這段時間裡,一路升到了會稽太守。

會稽,是江東的一個郡縣,很讓人不解的是,江東原本屬於楚地,本應對秦始皇多有仇恨,可是會稽的人民還在祭祀著秦始皇,甚至將他和夏朝的大禹同為一廟祭祀,這樣的舉措,令王朗十分震驚。

在大漢的主流思想下,秦始皇當然是個暴君,這樣的無德之人,是不配得到人民的祭拜的,於是,王朗將這種行為予以取締。

在古代,為官者強制更改百姓的祭祀對象,是會得到百姓的極力反對的,然而王朗沒有,不是當地的百姓畏懼權貴,而是因為王朗的治理有功,在他四年的任期里,會稽的百姓生活十分安樂,也就對於祭祀誰毫不在意了,或許,這就是儒家的魅力所在。

之後,江東為孫策拿下,王朗不敵孫策之勇,只是留下了自己的性命,在會稽安居著。

這時候,占據朝廷的曹操向王朗發出了徵辟,王朗也就投奔朝廷去,就是這個時候,他成為了曹操的手下。

曹操掌權後,對人才極為重視,因久仰王朗之大名,就拜他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

在每一個崗位上,王朗的工作都十分出色,深得曹操的器重。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次子曹丕繼承了王位,以華歆為相國,賈詡為太尉,王朗為御史大夫。

不久後,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於他,在大臣的輔佐下登基稱帝,恢復漢朝的三公之官銜,王朗為司空,後被任命為司徒,這也達到其政治生涯的頂峰。

作為曹魏的司徒,王朗壓根就未曾與諸葛亮碰過面,更不可能被活活罵死於陣前。

若說兩人的交集,只是曾經進行過筆墨相鬥,也就是寫信互噴。

據《三國志•許靖傳》記載,在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後,王朗在曹丕的授意下,曾多次寫信給許靖等蜀漢大臣,勸說他們投降曹魏,跟著劉備沒有前途。

但是,這些大臣都忠於蜀漢,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高官厚祿的誘惑,這讓王朗決定另闢蹊徑,寫信勸降丞相諸葛亮。

也許他太過天真,諸葛亮豈能是他三言兩語就能忽悠的?果不其然,諸葛亮在接到王朗的勸降信後,立馬回了一封信,語言相當犀利,痛罵王朗為漢賊,但並沒有把他氣死。

另外,儘管王朗死於公元228年,也就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時。

然而,此時作為司徒,他壓根就沒有跟隨魏軍到前線,而是病逝於都城許昌。

既然正史上沒有諸葛亮罵死王朗的事跡,為何羅老先生要故意編造這個橋段呢?

很多人認為,跟隨曹操,那就是大漢的叛徒,諸葛亮所屬的蜀漢,才是正道。

從這個角度,罵王朗是個「厚顏無恥之徒」,一點都沒有罵錯,可是,大漢氣數已盡,難道百姓們都要跟隨這個過氣了的朝代垂死掙扎,付出自己的一切嗎?

因此,筆者認為,王朗並非諸葛亮所罵那樣,從整個百姓利益角度來說,諸葛亮才是那個厚顏無恥之徒!我們且看,東漢末年,是桓靈二帝的昏庸統治,導致了黃巾之亂的爆發,而後又是十常侍與何進之爭,令董卓亂京,最終大漢分裂成群星割據的局面。

當曹操舉起大漢的旗幟,要為大漢一統天下的時候,又分裂出了劉備和孫權最後兩股勢力,孫權不多說,劉備就是為了大漢的正統而堅持下去的嗎?大漢已經證明了它不再是這個天下最好的統治者了,歷史的車輪滾滾來了,劉備、諸葛亮正在做的事,僅是延遲這股車輪的到來。

諸葛亮罵死司徒王朗,乃是小說之言,歷史上的王朗並非死於諸葛亮的詈罵。

然而,回歸到《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王朗為何會被諸葛亮罵死呢?皆因王朗沒有抓住此次論戰的核心。

而在此次論戰中,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是站在一個道德高點,去指責王朗乃是厚顏無恥的貳臣賊子。

然而,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真正的厚顏無恥之人又怎麼會被輕易地罵死?當初,項羽威脅劉邦,要將劉邦的爹給煮了。

劉邦便耍無賴,說:咱倆結拜過,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把咱爹煮了,就分我一杯羹。

試想,如果是諸葛亮與劉邦論戰的話。

那麼,這場論戰最終吐血身亡的一定會是諸葛亮。

故而,諸葛亮罵死王朗,不但不足以證明王朗的厚顏無恥,反而證明了王朗愛惜名譽。

在論戰之前,王朗信心滿滿,書中寫道:..朗曰:「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

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

」那麼,信心十足的王朗為何輸掉論戰呢?且看書中寫道:..朗曰:「久聞公之大名,今幸一會。

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

這兩句是王朗與諸葛亮論戰的核心所在,王朗之所以會被罵死就是沒有抓住這場論戰的核心。

以致於讓諸葛亮位居道德高點,而使自己處於被動。

諸葛亮所言,奉詔討賊,顯然是奉蜀主劉禪之詔。

王朗只要論證漢魏禪讓合法、蜀漢乃係偽系僭越,即可推倒諸葛亮的道德高點。

而在書中,王朗雖勉強抓住了前半句論點,卻沒有抓住後半句。

結果卻被諸葛亮一路推到、強按在地,實則上劉備與曹操並無二致,不過是以「匡扶漢室」為口號而實現自己的帝王之志而已。

即便這正統名分不在曹魏,也絕輪不到劉備,王朗更沒必要向諸葛亮低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