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 王朗 真是被 諸葛亮 罵死 的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上的王朗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嗎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回稱作是《武鄉侯罵死王朗》,是說諸葛亮兵出祁山,曹魏大都督曹真率軍迎敵,軍師王朗自逞其能,說他用一席話,就能夠讓諸葛亮「拱手而降」。
結果這話倒是說了,可不但沒有說的諸葛亮投降,反而被諸葛亮大罵一頓,以至於「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
《三國演義》在民間影響深遠,王朗之死又是以回目出現的,所以一般人都認為王朗之死就是被諸葛亮罵死的。
歷史上的王朗並不是被諸葛亮罵死的,那麼,王朗是怎麼死的?在王朗的性格當中,有可能被人罵一頓就會「氣滿胸膛」而死嗎?還有,小說家為什麼會寫成王朗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呢?
(諸葛亮 圖片來源於網絡)
王朗的大致經歷
王朗字景興,東海郡郯縣人。
早年擔任過菑丘縣長,後在陶謙手下擔任治中。
在徐州時,王朗和別駕趙昱等人勸說陶謙擁戴天子,陶謙派趙昱到了長安,皇帝於是任命陶謙為安東將軍,任命趙昱為廣陵郡太守,王朗為會稽郡太守。
孫策渡過長江攻占江北土地,王郎的功曹虞翻認為兵力不足以拒敵,不如避敵不戰。
王朗認為自己身為漢朝官吏,應該保守城鎮,於是發兵和孫策作戰,戰敗後,渡海到了東冶。
孫策又來追擊,王朗再次大敗。
王朗去見孫策,孫策因為王朗風度儒雅,只是詰問責難了一番而沒有殺害他。
曹操上表徵召王朗,王朗從曲阿出發,輾轉於江海之間,奔波了一年多才到達。
朝廷任命王朗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
魏國剛建立時,王朗以軍祭酒的身份兼任魏郡太守,後又升遷為少府、奉常、大理卿。
曹丕時期,王朗擔任御史大夫,後改任司空,到魏明帝時由司空改任司徒,直到去世。
(王朗 圖片來源於網絡)
王朗的經學成就名冠一時,被稱之為「王學」。
除此之外,王朗在司法、行政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如善於處理訴訟案件,主張疑罪從輕。
可別小看了這個「疑罪從輕」,在「有罪推定」的古代,它的進步意義非常大。
勸諫曹丕減少遊獵和伐吳,建議曹丕和曹睿減徭薄賦,發展生產。
在軍事方面,王朗的表現主要是獻計決策,如吳、蜀夷陵之戰時,王朗認為應該首先坐觀勝敗,到形勢明朗時再出兵,一旦出兵則一戰成功,不留後患。
為曹丕所採納。
王朗有可能被罵致死嗎?
從王朗的經歷中可以看出,他和諸葛亮並沒有接觸過,那麼,從他的性格特徵上來說,他有沒有可能因為「氣滿胸膛」而死呢?看一看他和曹操的一番對話就可以得知。
曹操曾經請王朗赴宴,宴席上嘲諷他說:「不能效法你當年在會稽那樣丟了好米飯碗。
」王朗仰頭嘆息,說:「事情應該適當卻難在做到恰到好處(宜適難值)。
」這句話似乎和曹操的話有點兒不接茬,於是曹操問:「這話怎麼說?」王朗回答說:「像我那樣,當年既為漢吏,應該是保境安民,不應該改變自己的(氣節)而實際上改變了(如朗昔者,未可折而折);像明公您今天在這個場合,原本應當體現出恭敬好客,折節求賢的氣度,結果卻沒有這樣做,這就是該折而不折(如明公今日,可折而不折也)。
所以說,這適度實在是太難了!」潛台詞是:我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你說了不該說的話。
東吳有國,孫堅打下了根基,但這地域卻是孫策一城一地攻打下來的,江南多少比王朗有勢力的太守都敗在了孫策手下。
按理說,軍事方面不是王朗的強項,王朗敗在這樣一個人手裡也算不得什麼。
但是,古人把氣節看得很重,投降孫策畢竟是王朗一生經歷上的一個污點。
你曹操以皇帝的名義把人家召來,人家被扣一年,就是不當孫權的官吏而一心來投奔你,你曹操是完全應該折尊禮賢,給王朗更多尊重的。
事情恰恰相反,曹操偏偏在廣庭大眾面前揭王朗的傷疤。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要麼表現的「怒火填胸」,要麼就是「甩袖而去」,又或者是「獻媚自嘲」,但王朗卻表現的不卑不亢。
王朗在用一句話過渡之後,巧妙地指出曹操的「無禮」,既避免了自己的尷尬,又使事情圓滿收場,可以說是思路清晰,機智冷靜。
從這件事的情節上來看,王朗不是一個無端生氣之人,因而也就不會出現被人一罵就會「氣滿胸膛」而死的人。
王朗被諸葛亮罵死的創作依據是什麼?
問題是,《三國演義》的創作者為什麼要把王朗之死說成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呢?或者說,為什麼不說成其他人被諸葛亮罵死?比如說那個辛毗,他可是真正到西部魏軍當過軍師,和諸葛亮對壘,節制司馬懿對諸葛亮長期採取守勢之人啊。
仔細想來應該有兩個原因:
一是小說中王朗之死和真正的死亡時間比較接近。
諸葛亮初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這一年是蜀漢建興六年,魏國太和二年,正是王朗死亡的年份。
王朗應該是正常死亡,也就是死亡本身沒有什麼特別能引起人們注意的,讓他死在和諸葛亮的罵戰之中,不容易引起看歷史的人詰難。
同時,諸葛亮以後還有多次北伐,小說要寫到魏國的人和事甚多,尤其是魏國朝廷高官,是很難完全避開的。
既然真實的王朗也已經死亡,這個人不再出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是諸葛亮還真的對王朗有過評價。
儘管諸葛亮和王朗沒有面對面的接觸,但諸葛亮的言論當中,還真的涉及過這個人。
諸葛亮說:「劉繇、王朗各自占有州郡,但他們只會高談闊論,動不動就引經據典,搬出一個聖人來作為自己的依據,而他們的心裡卻總是一些懷疑和困難。
再這樣一個爭戰的年代,兩人今年不戰,明年也不戰,最終導致孫策逐漸發展壯大,讓他通過兼并完全據有了江東。
」
通過這段話可以看出,在諸葛亮眼裡,王朗只是一個理論上有一套,並沒有干實事能力的人,這樣的人遇到孫策這樣一代梟雄,只能是被人兼并。
縱觀王朗一生,這樣一個看法基本是正確的。
諸葛亮北伐,打的是復興漢室的口號,讓這樣一個能說會道的人死於罵戰之中,既體現了諸葛亮的「能言善辯」,又體現了諸葛亮出師北伐的「正當正義」,可謂是一舉兩得。
演義當中諸葛亮罵王朗,也突出了「折節」一事,從中也可以看出古人對於氣節的重視。
王朗一生對文化對司法是有一定貢獻的,但就因為曾經的「折節」就被曹操嘲諷,後世又被小說家貶損,也實在是讓人無語了。
《三國演義》造成的三大冤案,被戲耍的蔣干排第二,第一不是周瑜
《三國演義》只是一部小說而已,原本看完後笑笑就可以了,可是就是有太多的人把這部小說當成歷史了,因此造成了很多歷史的「冤案」;如為了神話關羽,特地把被孫堅所斬的華雄,改為了關公溫酒斬華雄。
諸葛亮罵死王朗的真相,居然還這樣評價王朗
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為了表現諸葛亮的口舌如劍,特意編排了一場諸葛亮罵死王朗的戲,說王朗如何不要臉,如何助紂為虐,如何苟圖衣食,還說王朗是個癩皮狗,一條斷脊之犬。王朗一生氣,死了。
王朗真的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嗎?歷史上的王朗是怎麼死的?
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的網友都應該對諸葛亮有非常深的印象,尤其是在劇中諸葛亮居然把王朗罵死了,那麼諸葛亮罵王朗的真相是什麼?諸葛亮為什麼罵王朗?王朗真的是罵死的嗎?下面趣歷史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
諸葛亮口中「厚顏無恥」的王朗,歷史上是怎樣的一個人?
說起《三國演義》來,很多人會記得「武鄉侯罵死王朗」的情節。近日,有網友提問:諸葛亮口中的「厚顏無恥之人」王朗,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他真是被諸葛亮罵死於陣前嗎?1、王朗為漢末經學大家據《三國志》...
王朗死因真相,並非諸葛亮罵死!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嚴 ,字景興。東海郯(今山東臨沂市郯城西北)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重臣、經學家。 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後因楊賜去世而棄官為其服喪,後來...
此人膽氣不懼孫策,卻被諸葛亮罵死,其後代卻成為一國之君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士族代表往往是這個時代的翹楚,像諸葛亮、司馬懿、荀彧、荀攸等士族代表,不但有著文人的風骨,又有著武將的膽氣,能夠馳騁戰場。在眾多文人之中,就有不少傑出代表...
諸葛亮沒罵死王朗,卻把自己累死了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罵王朗成了有名的橋段,完整的體現出了諸葛亮的舌辯之才,使諸葛亮的形象更加的鮮明,成了人們荼余飯後的談資。完全不顧人家王朗願不願意,就讓人家這麼死了,冤不冤呀。
王朗真的是被諸葛亮被罵死的麼?歷史真相併不是如此!
看過三國的都知道,諸葛亮罵王朗那一段,可謂寫的什麼精彩,諸葛亮用三寸不爛之舌,竟然把王朗活生生的罵死了,真可謂唇槍舌劍啊!但是歷史上的王朗真的是被罵死的麼?這樣死的也太憋屈了。大家也都知道,三國...
他在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罵死,歷史中卻被孫策曹操敬重!
在《三國演義》中,為展現諸葛亮的口才,羅貫中安排了兩處場景,其一是「舌戰群儒」,其二便是「罵死王朗」。演義中曹操死後王朗威逼漢獻帝禪讓帝位與曹丕,在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年已七十六歲的王朗自告奮勇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