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諸葛亮和劉備一場稱霸當老大的密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志原文: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
」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將軍宜枉駕顧之。
」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
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願諸君勿復言。
」羽、飛乃止。
從這段話中,明顯看出,劉備諸葛亮在密謀找個地方當老大!二人正好是不謀而合:
一,諸葛亮「三分天下」的言論很合乎劉備的心思。
曹操實力雄厚,自不必說,孫權占據江東天險,也是不可動搖了。
這不是只有27歲的諸葛亮能看出來的問題,歷經「軍閥混戰」、年紀將近50歲的政治老手劉備焉能不知?劉備當然想成就為第三方勢力,諸葛亮這話是說到他心裡去了。
二,劉備是個無家可歸的人。
劉備前期一直不順,徐州被呂布攻取之後,就投奔了曹操,然後又與董承合謀想推翻曹操,結果被曹操發覺,只得逃奔袁紹,曹操滅袁紹後,劉備又投靠荊州的劉表,荊州降曹後,劉備又被曹兵追的逃往夏口,到劉表的兒子劉琦處安身,可謂顛沛流離,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三,諸葛亮一直想當官。
他「躬耕隴畝」,卻「每自比於管仲、樂毅」,對劉備很是吹捧:「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完全不是讓劉備在草廬外坐等的姿態了。
四,劉備急於尋找政治上的出路。
劉備想稱雄自不必說,然而天下之大卻沒有他的立錐之地,北方都是曹操控制,東南是孫權,他要想稱霸,除了荊益二州也沒別的地方可選了。
然而他不能做,那樣就會落下不仁不義的罪名。
他的心思顧慮諸葛亮說出來了解決了:「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智能之士思得明君」,這是上天的安排,理所應當的事,他們即是這樣的不中用,你不去占領替代他們,天下智能之士都會覺得遺憾,劉備焉能不「有意乎」?
五,劉備自己一直想做皇帝。
劉備的口號是興復漢室,然而曹丕稱帝後,劉備便迫不及待的稱帝,這能說是「欲信大義於天下」嗎?既要為天下討公道,為漢室討公道,何以不扶持一個漢室宗親為帝呢?整天嚷著「漢室傾頹,奸臣竊命」,而劉備自己又什麼時候把漢皇帝放在眼裡放在心裡了呢?其原因恐怕就是他自己想做皇帝罷了。
也對,誰願意編一輩子的草鞋呀。
第九篇:欣賞一篇 隆中對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
一個較為真實的出山之前的諸葛亮?
縱觀人類歷史上眾多偉人的人生軌跡,相似的例子數不勝數,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雖然劉表對前來荊州定居的所有人都表示歡迎,但幾乎所有這些人物的歸宿都是安靜地找一塊土地隱居而不是...
諸葛亮寧可當12年農民,為什麼不去投奔挾天子令諸侯的曹操或近在咫尺的劉表,而選寄人籬下的劉備?
古往今來,一直有很多人不明白,諸葛亮當時為什麼不去投奔求賢若渴挾天子已令諸侯的曹操,反而追隨了實力弱小,沒有自己根據地的劉備。諸葛亮字孔明,諸葛亮的「亮」字 是光亮的意思,孔明的「孔」字不是百家...
諸葛亮的《隆中對》計策並不高明:定位過於模糊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
如果這世上有一個最偉大的丞相,那一定是諸葛亮
在中國兩千五百年封建社會歷史中,有一段歷史是亂世,群雄並起,三分天下。它結束了一個偉大的朝代,也開創了一個偉大的朝代。這就是三國。三分魏蜀吳,期間有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他創造了很多...
別笑 一本正經來翻譯(四) 隆中對
隆中對魏晉:陳壽不正經翻譯諸葛亮一米八幾的個頭,絕對是種田的料。他也確實種了一畝三分地,有事沒事還扯著嗓子唱《梁父吟》。他經常跟別人說:「管仲、樂毅那些人,也就一般般了!給我個支點,我也能撬動地...
隆中對,老江湖劉備是怎麼樣向未出茅廬的諸葛亮虛心請教的
《三國演義》中,劉備親自前往隆中上門面試,結果兩次都撲了空。而《三國志》中的記載,則只是「凡三往、乃見」寥寥數語而已,並沒有說諸葛亮不在家中。歷史真相雖已經杳不可知,但事情不外乎有兩種可能:諸葛...
一人數次上門求見,諸葛亮這一番話卻泄露了後50年的天機
一般來說諸葛亮正式登上歷史舞台是從他與劉備在隆中對話開始,這一年是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隆中對話對於諸葛亮與劉備乃至整個漢末政治形勢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各路軍閥...
百戰奇略 第一卷 一計戰
原文 凡用兵之道,以計為首。未戰之時,先料將之賢愚,敵之強弱,兵之眾寡,地之險易,糧之虛實。計料已審,然後也兵,無有不勝。法曰: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戰例:漢末,劉先主在襄陽,三往求...
《隆中對》原文、 賞析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傑並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
劉備在「隆中對」中暗藏的5大政治陰謀,彰顯梟雄本質
諸葛亮「天下三分」的論斷最初見諸於他和劉備暢談天下大勢的「隆 中對」上。筆者在反覆研讀這段對話後,發現這不過是劉備用障眼法上演 的政治謊言,是老謀深算的劉備親手導演的一場政治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