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為何成就遠超"務於精熟"的徐庶等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是三國時代的蜀漢丞相,他取得的成就不但造就了三足鼎立的三國時代,而且對中國古人治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等理念形成也有深遠的影響。

歷朝歷代的君王都將諸葛亮作為賢臣的典範,甚至很多君王和名臣將相成為諸葛亮的鐵粉。

而他的成就不但影響著國家的上層,也深入到了民間的老百姓中,成為中國人公認的"智聖"的代表。

對於諸葛亮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歷史學者們眾說紛紜,數千年來一直爭論不休。

其中有個說法是,諸葛亮讀書的方法與別人大為不同,而這種方法上的差異照舊他的輝煌人生。

據史書的記載,諸葛亮隱居於隆中時,與潁川石韜、徐庶、汝南孟建、博陵崔鈞等人為好友,一同在襄陽求學,是同窗的關係。

當時徐庶等人讀書"務於精熟",讀書時"卑躬早起,常獨掃除,動靜先意,聽習經業",求得"義理精熟",可謂勤於治學,有錐股懸樑之功。

然而諸葛亮卻與眾不同,他並沒有像別人那樣廢寢忘食,而是保持的正常的生活習慣。

但是他在讀書方面"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自比於管仲、樂毅",得到的結果是"時人莫之許也"。

一般認為他們的讀書方法不同,使得最終取得的成就相差極大。

這種說法在大方向上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在細節上卻出現爭論。

尤其是對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的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說法,至今並無統一的意見。

從史料上看,當時人推崇的是徐庶等人勤奮治學的做法,認為"務於精熟"才是治學之道,而對諸葛亮"觀其大略"則表示不屑一顧。

因此後世很多學者認為諸葛亮讀書只讀個大概,求的是讀書廣博而不是尋章摘句,所以諸葛亮知識面非常廣,在治理國家中有著深厚的知識儲備,這才是他成功的關鍵。

而徐庶等人只精通一門或一類,在知識儲備上有所欠缺,所以難成一國之相。

這種說法是有其道理的,但這種常人之理卻很難站住腳。

平常人認為讀書要循序漸進,一門一類的讀精了,才能轉向其他的領域。

而古人讀書大多如此,很多人不但對書本掌握熟練,甚至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

但這樣的人中,大多數成為了迂腐的書生,只有極少部分成為國家之棟樑。

徐庶等人算是這種教育方法培養起來的國家棟樑,但在能力上與諸葛亮差距非常明顯。

實際上他們不但在知識儲備的廣博上遠不如諸葛亮,在他們擅長的領域中也低諸葛亮一籌。

這顯然不符合大眾心中的"精熟"強於"大略"觀念,所以單純的認為諸葛亮讀書"看大概,求廣博"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換一種思路,當時人對諸葛亮"觀其大略"的做法不屑一顧,但徐庶等人卻高看諸葛亮一眼,主動與諸葛亮結交,於是成就了"諸葛四友"的名聲。

如果諸葛亮的讀書方法真的不可取,為何"務於精熟"的徐庶等人更看重諸葛亮?如果徐庶等人只是求知識廣博的話,又何必與諸葛亮深交,只需要多看書就好。

這種不合邏輯的情況,恰恰說明了諸葛亮讀書方法具有高明之處,徐庶等精英正是看見了這個要點,才與諸葛亮為友。

而普通人由於知識層次的差異和傳統觀念的束縛,他們不能理解諸葛亮的高明,只能自以為是的評論。

仔細分析史料中關於諸葛亮讀書的這段文字,其實可以看到裡面隱藏的很多內容,而這些細節才是說明問題的關鍵所在。

首先,理解這段文字的核心在"大略"二字,這是諸葛亮讀書方法的精髓。

很多人將這個詞語的說法與現代漢語結合起來,解釋成大概和概略的意思,其實是大錯特錯了。

這個詞本意是兩個詞,分別指大和略,大為層次高遠,略為戰略、策略、方略的簡稱。

"觀其大略"的本意應該是站在很高的層次上去看書中內容的戰略、策略和方略方面內容。

這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用通俗的說法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不論是現代的教科書,還是古代的書本都是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因此書中大部分內容是作為輔助知識存在的,其核心要義沒有多少。

徐庶等人讀書遵循古人讀書的原則,對書中一字一句都搞得清清楚楚,則會出現一葉障目的弊端,難以把握書中的重點和核心。

雖然他們在某一科目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卻相當部分消耗在重要性不大的地方,反而難以抓住書中的要義。

而諸葛亮站在更高的層次通讀知識,對其進行分類篩選和總結規律,去蕪存菁,從中抓住核心所在,其能力自然強於被課業壓垮的徐庶等人。

而且書本上的知識經過去蕪存菁後,真正需要讀者掌握的內容就大幅度縮減,這不但節約了讀書的時間,和減少了精力的耗費。

如此一來,讀者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看更多的書,使知識面得到擴充,於是諸葛亮在知識儲備的廣博程度上遠超於徐庶等人。

這種讀書便是我們常說的活學活用,是聰明人的讀書方法。

由於個人的智力水平和生長發育有天然的差異,所以書籍的編撰者不可能按照聰明人的要求編書,否則就會讓絕大多數人看不懂。

因此聰明人讀書需要自己去總結和提取核心,做去蕪存菁的功課。

而像普通人那樣讀書,是對聰明人才智的浪費。

諸葛亮不但是聰明人,且多智而狀妖,那是最頂級的高智商人士,自然不會採用因循守舊的讀書方法。

他在讀書中抓住了知識的規律,自然就能事半功倍,很快的掌握,其學習效率和最終的成就都遠超於常人。

在那段史料中也充分的說明了這樣的情況,原文中說諸葛亮"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便是他抓住書中核心要義的體現。

這句話看似在講諸葛亮的個人行為,實際上在這裡面卻隱藏著"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感嘆。

常常讀書的人都有此體會,當一個問題豁然開朗時,必然在心情上有種舒暢的感覺,甚至想大聲呼喊出來。

這種心情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同,但其根本是一樣的,那就是知識的規律被讀者掌握了,全書的內容瞭然於胸。

從這段文字來看,這種現象並非偶然,而是在諸葛亮讀書時經常出現的。

由此可見他讀書的效率之高,達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

這種事情經常在早晨或夜裡發生,可見諸葛亮讀書時也是廢寢忘食的,否則不會在別人睡覺時發出這樣的行為。

正是由於讀書的勤奮,又擅長總結和提取書中要義,才讓諸葛亮得到的知識在廣博和精熟上超過徐庶等人,最終成就了一代賢相的傳說。

水鏡先生司馬徽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便是從兩人讀書上對兩人能力的評定。

而徐庶等人雖然也是精英,但只能成為一州一郡的良才,比諸葛亮就差很多了。

諸葛亮能在讀書上表現出高人一等的方法和效率,在治國上的能力會被無限的放大。

在對天下大勢的判斷,長遠的戰略目光,國家政務的掌握,都能體現出他這種透過現象抓本質的特點。

因此在加入劉備陣營後,諸葛亮迅速在陣營中崛起,成為劉備身邊的第一謀士。

他在能力上遠超同時代的人,能把握住歷史的發展規律,都是來自於這種讀書方法和思維模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108種讀書方法,學會了將受益終生

讀|書|方|法第一種諸葛亮:觀大略法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是一位智者的化身。不過,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一個文學形象,有些地方還將他神化了。史書中的諸葛亮,才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裴松之...

10位名人讀書方法,教你愛上讀書!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提起讀書,都覺得是個苦差事。但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我們來看看名人的讀書方法,為學海之舟加上引航的帆,助力的槳,事半功倍,苦中作樂。諸葛亮|「...

「務於精熟」與「觀其大略」

「務於精熟」與「觀其大略」,指的是兩種不同的讀書法,就好比精讀與泛讀之分。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3大閱讀法寶,讓你如何高效讀好書?

如今網際網路自媒體飛速發展的時代,掀起一股閱讀學習熱潮。讀好書,是我們《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所提及的。精美源於細節,細節造就成功,「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再偉大的成就,都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