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沒有取而代之:是精明選擇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話說關羽敗走麥城,被俘,不降,被東吳所害。

意氣用事的劉備為報兄弟被害之仇,親率全部大軍遠征東吳,結果被名不見經傳的小將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敗了個一塌糊塗。

退到白帝城的劉備因此一病不起。

臨終前,劉備託付諸葛亮:「我兒可輔則輔,若不可輔,君則自立為王」。

簡單說來就是如果我兒子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你就盡力輔佐;若不是當皇帝的料,你就廢黜了他,自己當皇帝算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帝城託孤」。

網絡配圖

眾所周知,從東漢末年到三國初期,那是一個群雄四起,人人爭著稱王稱帝的時期,劉備之子劉禪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無德無能,根本無力勝任一國之君,諸葛亮「取而代之」既是蜀漢眾望所歸,又是履行劉備的遺言,但他為何不肯「取而代之,自立為君」呢?真是書上說的那諸葛亮愚忠、盡忠盡孝嗎?其實不然,真正的原因是諸葛亮太過精明,打著自己的精明算盤,其精明表現在三個方面。

劉備讓諸葛亮「取而代之」是假,探視諸葛亮是否「別有用心」是真,是在考驗諸葛亮的忠心。

世襲禪讓,子承父業,數千年的傳統了,誰願意將自己好不容易打來的江山拱手相讓一個異性人呢?精明的諸葛亮深知這一點,他也深知劉備對他並不信任,早懷有防備之心。

還在劉備入川時就能看出,當時劉備帶得是龐統,而把諸葛亮安置在老家,就是為防止諸葛亮因功勞大而居功自傲。

即使諸葛亮後來加入劉備軍團的初期,諸葛亮也沒有很大的權力,地位也在糜竺、孫乾等人之下。

諸葛亮深知劉備的用意就是要給自己一個旁敲側擊,要安守本分,盡力輔佐,不要僭越本分,別有用心。

劉禪再差也輪不到你取而代之,阿斗即使是塊爛泥,你也得想辦法扶上牆頭。

因此諸葛亮聽到劉備的託付後,當即下跪,表示自己誓死效忠,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的駕崩,無疑是諸葛亮上位的最好時機,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他也有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否則他早就終老在隆中了。

中國有句古話:「不像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那個群雄四起,眾人都搶著當皇帝的時代,不像當皇帝的英雄也不是真英雄。

若說諸葛亮沒有當皇帝的心思,那絕對是假話,只是精明的諸葛亮有著自己的顧慮。

劉備逝於白帝城後,以諸葛亮在蜀漢的威望,自然也能稱帝,但諸葛亮稱帝必然引發蜀漢的內部權力鬥爭,必然加速蜀漢的滅亡。

雖說在蜀漢的建立中諸葛亮功不可沒,但蜀漢江山終究是劉氏父子的,蜀漢中的眾多文臣武將忠的也是劉氏父子,你諸葛亮當了君王,人家未必心悅誠服,因此,擁劉(禪)派和擁諸(葛亮)勢必會展開一場你死我亡的內部鬥爭,即便諸葛亮獲勝稱帝,也終將勝之不武,必將像曹魏篡漢一樣背負漢賊的罵名,這對於一直打著討伐漢賊、興復漢室口號起家的蜀漢而言,無疑是自打嘴巴,自取其辱。

話說天下形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一統是大勢所趨,是歷史的必然。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只是暫時的,三國中魏國實力最強,蜀國實力最弱,隨著實力的此消彼長,實力最弱的蜀國首當其衝,必然滅亡,必然成為被吞併的對象。

劉備東征失敗後,本就實力不強的蜀國,元氣大傷,國力進一步衰落。

加上昔日的「五虎上將」死的死,老的老,新人又未能及時湧現,蜀漢人才斷層,顯得後繼無力,以致於後來到了「蜀國無大將,廖化充先鋒」的尷尬境地。

反觀魏國,隨著司馬氏父子逐步掌握了曹魏大權,魏國政局趨於穩定,經濟也得以恢復和發展,新人輩出,人才濟濟,東有羊祜,西有鍾會鄧艾,都是一等一的人才,魏國的實力日益膨脹。

料事如神的諸葛亮自然也早有先見之明。

早在諸葛亮未出廬時,就在隆中曾給劉備規劃,成就三國鼎立的霸業後,若天下有變,便可派一上將直取中原,統一大業即可實現,然而一個簡單的「變」字卻有無數變數,諸葛亮也只是猜測,有很多不確定性,那時已顯出他對統一的信心不足,那麼在《後出師表》里的表述就更直接明了了。

「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之,孰與伐之」,諸葛亮這話的意思很明顯,劉備的王業終究保不住,遲早要葬送,只是時間的問題,只是葬送在誰手中的問題,與其等著人家來滅,還不如自己拼一拼,說白了就是以攻為守,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姜維的九伐中原,無不如此,也無一例外地無功而返。

對於諸葛亮當皇帝和不當皇帝,除去頭銜外,差別並不大,反正劉禪都聽他的,蜀國的內政外交,大小事物,他一人說了算,不當皇帝甚至還有好處,如果諸葛亮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統一大業,那麼他首邀其功必將成為像伊尹、姜尚之類的千古輔臣而名垂青史,即便失敗,甚至蜀漢滅亡,那背頭等黑鍋的便是那扶不起的阿斗。

如果諸葛亮取而代之,當了蜀漢君王,那就不可同日而語了,他將被推上風口浪尖,一當蜀漢滅亡,即便不是他在位時,他也難逃其咎,必將背負葬送劉氏蜀漢的千古罪行,精明的諸葛亮自然不願如此去做。

在「白帝城託孤」一事上,世人總評論諸葛亮「愚忠」,其實他的「愚」是聰明絕頂的大智若愚,能如此之「愚」從古自今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白帝城託孤諸葛亮不肯取而代之 是愚忠還是精明

眾所周知,從東漢末年到三國初期,那是一個群雄四起,人人爭著稱王稱帝的時期,劉備之子劉禪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無德無能,根本無力勝任一國之君,諸葛亮「取而代之」既是蜀漢眾望所歸,又是履行劉備的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