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美化的專橫權臣諸葛亮,劉禪不服:我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琅琊榜》火了,裡面的那位王爺真的憨嗎?其精明不亞於任何人,要不然也不會安穩的做王爺。

劉禪傻嗎?真的只是樂不思蜀,一事無成嗎?我看未必,在諸葛武侯的權力下,他又有多少不幸?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位子孔明的諸葛武侯享受了千年的美名。

作為傑出的軍事家,其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一副隆中對談盡天下事。



外聯孫權,奪取荊、益州南扶夷越,西和諸戎,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勵精圖治,七擒孟獲平定南方,《出師表》夙興夜寐,六次北伐失敗,最後病死五丈原。

論功,諸葛亮乃蜀國之幸;然,若論臣,諸葛亮縱然不是奸臣,也是威壓皇帝的權臣。



說起諸葛亮權臣就不得不說白帝城託孤這個轉折點。

畢竟在劉備時期當副手時,劉備打著皇叔和仁義的旗號,聲名遠遠高於諸葛亮,還有自己的兩個兄弟,權臣心理想想還可以。



不過,到了劉禪這裡,蜀國全國最有聲望的是誰?是他諸葛武侯。

此時,桃園三結義的兄弟全掛,黃忠戰死,趙子龍五虎上將里最聽諸葛亮,馬超受關羽排擠,對諸葛亮也很依賴。

文臣里諸葛亮是老大,從劉備伐吳不帶諸葛亮,連個人看懂吳軍的計謀的也沒有,還需要快馬加鞭給諸葛亮送信,這就可以看出劉備身邊文臣能人的缺乏。



好了,白帝城託孤,劉禪繼位當皇帝了,劉備終究不是一般人,一句:彼可取而代之。

諸葛亮一聽嚇的驚恐跪地,算是鎮住了,託孤之事大白天下,諸葛亮也就如劉備囑託那樣輔佐劉禪。

對劉禪悲劇的是:武將不聽自己的,文臣在丞相手裡,可以說自己幾乎就是個名義上的傀儡皇帝,大權沒有,萬事需要和丞相商量。

劉禪提事情,丞相不答應,對不起,這事不能幹;丞相提出來意見,劉禪不同意,對不起,為了國家大計,為了你父親遺志反對無效

這,就是一個接受皇帝在超級權臣下的生活。



繼位,劉禪接手的就是一個被自己父輩打殘的爛攤子

五年農業恢復元氣,蜀吳從歸於好,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關羽之孫,張飛之女立為皇后,名為父輩關係的維繫,實為拉幫結派組建自己勢力;夏侯霸來投,作為皇帝親自出身迎接一個尋求庇護的人,這等度量完全不輸於人。




「卿父自遇害於行間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

一語將這筆血債輕描淡寫地撇清之後,話鋒一轉,指著自己的兒子對夏侯霸說:「此夏侯氏之甥也。

就是說,你的父親並非死於我父輩之手,況且,我的兒子還是你外甥呢,咱們是真正的親戚啊!這智商也是沒誰了



談回來諸葛亮,劉禪這般聰明,怎麼變得無能了?歷史,人寫的。

架空劉禪,排擠黨異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記住了征伐統一,忘記了把權力過渡給劉禪,排擠黨異李嚴。

事無大小,皆出於亮。

大權獨攬,確實鞠躬盡瘁,不過,這江山到底是誰的?夙興夜寐,難怪司馬懿說:「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北伐,打不打,皇帝說了不算。

北伐之戰,是劉禪與諸葛亮分歧的開始,早期,兩人都遵循著劉備的囑託,和和樂樂。

隨著劉禪對軍國治理的深入,感覺到了諸葛亮軍事力量的龐大,自己的無能為力。

《出師表》聞名於世,卻看不出商量的意思。

諸葛亮完全是:皇帝,我決定了要北伐魏國,這也是你老子想做的,你就在這守著都城吧,記住,要用我想讓你用的人。

劉禪此時是不贊成北伐的,幾年的休養生息,蜀國剛剛恢復元氣,不適合打仗,然並卵,劉禪只能感激涕零,讓諸葛大人出征。



不效則治臣之罪。

大意失街亭,諸葛亮不聽劉備勸告,可以說有點剛愎自用,認為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之中,最後揮淚斬馬謖也是被逼無奈,找個背罪的,自於他自己:「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

於是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諸葛亮自己上書自貶三等,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罪行自己定,越三級行使丞相職權。

死後也不放權。

諸葛亮死後將大權遞給蔣琬,蔣琬死後,才結束事無大小,咸決於「丞相」(劉禪廢丞相,尚書令最大)的局面。

是他有意最關鍵的是諸葛亮並不是無意,一切都而為。

其自評曰:「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諸葛亮為什麼會有這樣擔心呢?問題就在於戰爭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伏屍千萬,血流成河,同時對環境、文化的破壞,自己也認為自己殺伐過重,人民生活困苦,有損天和。



諸葛亮死前劉禪不敢說話,死後劉禪的態度明顯的表現出了對丞相的不滿。

不立廟。

起初並不準備為諸葛亮立廟,是在眾人強烈要求下勉強答應。

廢丞相。

單這一點可以看出來劉禪對丞相這個職位多痛恨。



劉禪在諸葛亮死後做了二十九年的皇帝,足以說明劉禪並不是一無是處。

劉禪不主戰,休養生息一直是其主要政策,蜀國並沒有變弱,對於滅亡,國家早就被父輩打壞了,諸葛亮窮兵贖武,民不聊生,劉備在世也救不了。

何況,諸葛亮號稱鳳雛,一樣被司馬懿一次次擊敗,病死五丈原,一個爛攤子劉禪看著頭疼也無能為力。

對此司馬昭也曾對賈充說:「劉禪這個人沒有心肝到了這步田地,即使諸葛亮活到現在,恐怕也沒法使蜀漢維持下去,何況是姜維呢!」

劉備會見曹操,在「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下匙著落地,劉禪在司馬昭的地盤上除了表現的喜笑顏開「這兒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別無他法。

劉禪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作為超級權臣也沒有記載的那麼偉大。

封建王朝,樹立起諸葛亮這麼一個人物作為洗腦的代表,都在情理之中。

權臣?忠臣?諸葛亮到底什麼樣?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還是權臣之下傀儡皇帝的悲哀?你怎麼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