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英雄傳(5)揭秘劉禪被稱為扶不起的阿斗的原因,實屬冤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三國時期,魏軍入川,劉禪不戰而降,被司馬昭封為安樂公。

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劉禪那集觀看蜀地風情的歌舞表演的時候,他不僅嬉笑自若,還說在這裡快樂,並不思念蜀國。

這讓觀眾們恨得咬牙切齒。

從此劉禪就成了人們心中弱弱扶不起的阿鬥了。

可是實際上,劉禪並不是這樣,也並非扶不起的阿斗。


劉禪和諸葛亮

長期以來,不少史集都是提到劉禪昏庸萬能,都認為他是個十足的庸君。

後世的百姓也認為劉禪不配被供奉在武侯祠。

一怒之下,砸碎了劉禪的塑像。

不過對於劉禪的這種評價,現在的專家們又有了新的看法。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研究人員這樣說道「你說他真的是樂不思蜀嗎?你看到的也許是一種假象,因為這個時候,更重要的是保全自己的性命。

如果說劉禪想念故土,想回去蜀漢的話,那麼被殺頭的可能性會很大。

劉禪樂不思蜀

在當時,只有在保全性命的前提才能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所以劉禪才裝出沒心沒肺的樣子,主要是姓麻痹敵人,讓司馬昭放鬆了警惕。

而對劉禪為何不戰就開城門投降魏軍,雙手將蜀國葬送給了魏國。

專家認為劉禪當時應該是有其他方面的顧慮。

專家說了,如果硬拼是打不過的,因為鍾會已經兵臨城下了,再抵抗已經是毫無意義的了。

應該說是很大成分是因為劉禪出於對民眾的考慮,與其讓老百姓跟他受戰爭的這種生靈塗炭之苦,不如他就投降,保全百姓的性命。

劉禪投降後蜀國民眾生活實照

三國演義中的阿斗昏庸甚至有點弱智的行為,也和歷史不相符。

事實上,從白帝城託孤到投降魏國這段時間裡,劉禪總共做了四十二年的皇帝,是三國期間在位最久的皇帝。

據史料記載,劉禪在位期間,社會風氣呈現出了「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景象。

雖然連年發動戰爭,但是老百姓都沒有怨言,朝廷也比較穩定。

而且整個蜀國在這段時期,還是比較安定團結的,農業還是比較的穩定地發展。

當時的蜀錦非常發達,魏國和吳國都來蜀國買蜀錦。

劉禪治國親民,賢臣進諫

蜀國的穩定發展,離不開諸葛亮等一批賢臣的輔佐和經營。

不過賢臣和明君,想來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君明才有臣賢。

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還重用了諸葛亮為他舉薦的費禕和蔣琬等賢臣。

這說明劉禪還是比較聽信諸葛亮和這些賢臣的勸諫的,他並不像暴君一樣,動不動就杖打殺頭之類的。

蜀漢四英之一,蔣琬

不過,對於蜀國的滅亡劉禪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他執政的後期,更多是器重一些像黃皓一樣的宦官,也印證了宦官滅國的古老名言。

當時姜維給劉禪打了個報告,要求在陰平小道,有一個一人把守萬夫莫開的想要的關隘,要求派兩百士兵去把守,這個黃皓把這個密報截了下來,沒有給劉禪看。

後來之所以蜀國滅亡,就是鄧艾帶來了三萬人偷渡陰平,就是從這個小道過來,如果當時有兩百人把守的話,鄧艾是偷不進來的。

那蜀國的滅亡,肯定還要推遲若干年。

蜀國滅亡,官宦黃皓,罪魁禍首

劉禪雖然沒有什麼突出的雄才偉略,但是守疆四十二載,大部分時間能夠任用賢臣武將是,政治親民,倒也不失為一個好皇帝。

如果再說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也太委屈他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