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他到底是愚蠢至極還是大智若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扶不起的阿斗」這句俗語在如今大多被人們用在形容那些平庸無能、不成才之輩。

如果被這句話賴上了,那在別人眼中也就是平庸無能的代名詞了。

而這句話真正的主人便是演義中稱之為「大漢皇叔」劉備之子——劉禪。

不論是在《三國演義》中還是民間傳說對於此人皆是貶義多於褒義。

作為蜀漢亡國之君,留下的又何止這一句話,還有一句成語「樂不思蜀」。

很多人都願意把劉禪當成懦弱無能之人,然而,劉禪(阿斗)真的是這樣扶不起嗎?

對於劉禪這「扶不起的阿斗」宣傳最為廣泛應屬《三國演義》了吧。

而這一句話的由來其實也是因為一個成語「樂不思蜀」:劉禪在投降魏國之後,被封為安樂公,居住在京城洛陽。

有一天,魏國大將軍也就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邀請他喝酒,在宴會上喝的正火熱,司馬昭就問了劉禪一句:「安樂公,你都離開蜀地那麼久了,今天我特地為你安排了這一場蜀地色彩的舞蹈,來減輕你的憶鄉之情」呢。


這段舞蹈讓所有蜀漢舊臣都十分難過,也愈加的懷戀起家鄉來。

唯獨安樂公劉禪坐在那欣賞舞蹈,一點難過的表現都沒有,司馬昭看到後就問他:「看你如此欣賞舞蹈,你還想不想回西蜀老家呢?」劉禪笑著說:「這裡有歌有舞,這酒又這麼好喝,我怎麼捨得這生活回去西蜀呢。

」也就是因為劉禪的這些話,讓其舊臣心跟著死了,而劉禪的昏庸無能也因此在歷史中出名了。

劉禪也被漸漸比喻成:扶不起的阿斗。


我們來從歷史中看看劉禪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對於白帝城託孤大家應該是比較熟悉的,雖然在演義中有不少歷史並未記載,但大體上還是與歷史差不多。

對於白帝城託孤他的本質,大家有沒有想過,劉備把蜀漢整個大權全部都交到了諸葛亮的手上,雖然劉備可能也留下了後手,但這不能不說劉備對於諸葛亮的信任,而劉禪繼位在當時來說,諸葛亮想要取而代之很容易。

劉禪剛繼位便宣告:「政由葛氏,祭則寡人」,終諸葛亮之世,以父事之,在這中間劉禪一點都沒有露出要和諸葛亮爭權意圖。

《三國志》裴注中引孫盛點評此事是:古之顧命,必貽話言;詭偽之辭,非託孤之謂。

幸值劉禪闇弱,無猜險之性,諸葛威略,足以檢衛異端,故使異同之心無由自起耳。

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釁。

這裡面評價劉禪「暗弱」的同時也稱讚其「無猜險之性」繼承了其父劉備的廣闊胸襟,完全沒有其他君王皇帝的猜忌之心,但凡想一想,如果劉禪對諸葛亮有奪權之心,那蜀國還能舉國一心,不生異心和間隙,恰如其分的稱道呢?

再者劉禪在位期間,不論是諸葛亮在世還是離世之後,蜀國百姓都安居樂業了四十年左右。

這可是很難得的,如果真的是昏庸無能的話,又怎麼不大興工程建造宮宇呢?而且在諸葛亮北伐過程,演義曾說劉禪因聽信讒言,把正在北伐的諸葛亮給拽回來了,其實在歷史中這一段是沒有的,也就是說這是演義虛構的,在筆者來看,可能是有意無意的去黑化劉禪以此來承托諸葛亮的忠心且減輕諸葛亮未能北伐成功的罪過。

大家心裡都很清楚一件事,蜀漢被滅亡是遲早的事,其滅亡根本原因,可以說從關羽丟失荊襄、劉備猇亭慘敗,兩戰合計近十萬大軍以及大批良將的損失,就已註定了它的立國先天不足、偏安一隅,兵寡物微。

再加上《三國演義》本是一本「尊劉貶曹」的小說,而劉禪又作為蜀漢的亡國之君,很悲催的被作者用來黑化了,不然又如何能承托其父與諸葛亮的神威與神人呢?

一些認為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的學者並不贊同以上觀點,在它們看來,劉禪若非平庸之輩,絕對不會在蜀漢主力軍隊基本完整的情況下輕易投降,他寧願當亡國之君也不願舉全國之兵力與魏國做拚死一搏,這不是無能是什麼?其實,在當時那種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即便蜀國舉全國之兵力與魏國相抗爭,也無異是以雞蛋碰石頭。

劉禪為了使蜀國的軍民免遭戰火的摧殘而向魏國投降,亦並非是不明智之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阿斗真的是弱智真的扶不起嗎?

劉禪,蜀漢後主,劉備之子,小名阿斗。劉禪幼年時多遭難,但是幸得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入蜀後,劉禪被立為太子。在位四十二年。但是歷史上對劉禪的爭議頗多。例如說扶不起的阿斗,就是說劉阿斗在諸葛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