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223年接手的,到底是怎樣一個爛攤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23年去世的劉備,傳給劉禪和諸葛亮的蜀漢,是一個滿目瘡痍的攤子。
從領土來說,自從半個荊州被東吳占領,以及上庸、房陵等郡叛變投魏後,蜀漢只剩下益州,把漢中郡單列出來算,也不過一個半州,而且漢中郡原先的老百姓還都被曹操給遷走了。
別看地圖上量著面積還挺大,多數都是崇山峻岭,或者少數民族散居區。
在漢晉那時候是標準的地狹人少。
相比來說,東吳當時占據大半個荊州、大半個揚州以及整個交州,實打實的兩個半州;魏國更是占據北方的八九個州。
三家土地差不多是7:2:1,蜀漢不但墊底,簡直是慘不忍睹。
根據《三國志》記載,蜀漢滅亡時百姓人口為94萬,東吳是230萬(其中還有大量被豪門隱匿的人口未統計)。
而西晉初年的全國人口是1000多萬。
即使排除人口波動和統計誤差,蜀漢在人力資源上比起其他兩國差距也相當明顯。
蜀漢軍事實力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劉備帶領入川的部隊。
這是劉備幾十年轉戰全國所搜羅積累的精銳。
但這些精銳又被陸遜給滅了不少。
結果,諸葛亮還是只能用本土提供的兵源,來對抗遠遠超過自己的強敵。
因為劉備去世,皇帝年幼,朝廷上的波瀾也難以避免。
官場上充斥著各種刺頭,有人對諸葛亮獨掌大權不滿,有人想渾水摸魚,還有的只是單純的憤青,因為對國家目前的處境或者個人的待遇不滿,從而大發議論。
真是形形色色,不可計數。
甚至就連僅次於諸葛亮的實權二把手李嚴,有時候也跟諸葛亮要求提高待遇,或者擴大權力。
這些都讓諸葛亮頭疼。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東吳和曹魏並未聯合起來。
夷陵之戰剛剛打完,曹丕就出動大軍,企圖用「卞莊刺虎」之計滅掉東吳。
於是蜀漢的兩個對手之間又爆發大戰。
這場戰爭持續時間不長,吳將朱桓在濡須擊退曹仁,擒殺魏將常雕;朱然守江陵,擊退魏將曹真、夏侯尚,曹魏就消停了。
東吳和曹魏的翻臉,避免了蜀漢遭遇兩家圍剿的風險,給蜀漢的外交行為提供了改良的空間,也為諸葛亮的《隆中對》保留了最後一線希望。
不得不說,相對於最理想化的《隆中對》,眼前的條件已然是面目全非。
「跨有荊益」的戰略格局,現在只剩下益州一隅;原本計劃的「兩道出兵」,現在隨著荊州丟失和夷陵之敗,是既沒有「道」,也沒有「兵」;《隆中對》中計劃一員上將從荊州北伐中原,劉備親自帶兵從益州攻擊關中,現在劉備也死了,「上將」也沒剩下。
接下來怎麼辦?
劉備攻打孫權替關羽報仇,諸葛亮不勸劉備,原因有6點
當時劉備的手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集團,起家的中原集團張飛,趙雲,糜竺,簡雍等,以及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荊州丟了,荊州集團就第一個不答應,益州集團也不答應,因為沒了荊州,原荊州集團的人就要進入益州...
夷陵大敗諸葛亮難辭其咎!
夷陵大戰,讓蜀漢政權元氣大傷,從此再也無力逐鹿中原,可以說是三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役了。可是說到這次戰敗,中興蜀漢的功臣諸葛亮,可以說是難辭其咎的。發動夷陵大戰的原因,也許是劉備的一時之氣...
關羽進攻樊城完全是違背隆中對規劃,也註定隆中對無法實現
在我國,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典故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後,荊州被瓜分,劉備按照隆中對規划進軍益州,於是留下關羽鎮守荊州。劉備集團進軍益州時,荊州形勢很微妙,三方形成了一個平衡。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從南...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只要放棄一地 集結兵力於此 蜀漢就能打敗曹魏統一中國
大家都喜歡看《三國演義》,估計有很多朋友都對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將,卻未能統一中國的劉備勢力大感惋惜。那麼劉備勢力(以下稱蜀漢)有沒有機會統一中國呢?有人說不行,因為天下十三州,曹魏占了九,東...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