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官二代,臨終自省三道罪,道道都能壓垮蜀漢,何顏見乃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魏蜀吳三國,君王且不論,哪個大臣對他的國家最重要,答案顯而易見,肯定是蜀相諸葛亮。
劉備死後諸葛亮可以說是獨自支撐著劉禪的蜀漢,諸葛亮要是倒了,蜀漢頃刻覆亡。
既然諸葛亮這麼重要,那麼他的家人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在蜀漢肯定是一等一的權貴。
諸葛亮就兩個兒子,長子諸葛瞻,次子諸葛喬,諸葛喬是養子,親生兒子也就諸葛瞻一個。
作為諸葛亮的獨苗,諸葛瞻算得上是蜀漢第一官二代,甚至說他是三國第一官二代都不為過。
諸葛瞻7歲那年父親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沒多久諸葛瞻便承襲了父親的爵位。
父親諸葛亮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禪也沒有虧待諸葛瞻。
諸葛瞻17歲便做了蜀漢的駙馬爺,劉禪還把禁軍交給諸葛瞻掌管,可見劉禪對諸葛瞻信任至極。
諸葛瞻位高權重,但其才能遠不及父親諸葛亮,即便在蜀漢的眾多臣子中,諸葛瞻也屬於泛泛之輩,能受劉禪如此恩寵,全仰仗諸葛亮生前攢下的功德。
諸葛瞻36歲那年,姜維鎮守劍閣,與魏軍大將鍾會殺的難解難分。
正在此時,魏將鄧艾率數千兵馬,偷渡陰平進入蜀中腹地,大部分蜀軍被牽制在劍閣,鄧艾進入蜀地之後勢如破竹,連下數城,直逼蜀漢都城成都。
此時諸葛瞻領兵在綿竹攔截鄧艾,可惜諸葛瞻不復父親當年之謀,慘敗與鄧艾之手,諸葛瞻見敗局已無法挽回,便想以死殉國,臨終前他自我反省一生的三大罪過: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
諸葛瞻臨終前的這番話,嚴格上將應該是謙詞,不能算作他犯下的過錯,只能說是他的三大遺憾,而正是這三個遺憾導致了蜀漢最終的結局。
奸臣黃皓攪亂蜀漢朝堂,致使蜀漢內政不穩,諸葛瞻未能除之而後快,此第一大遺憾也;姜維繼承諸葛亮遺志,連連北伐拖垮了蜀漢,諸葛瞻未能及時制止,此第二大遺憾也;鄧艾偷渡陰平,諸葛瞻未能守住綿竹,導致魏軍兵臨城下,此第三大遺憾也。
從個人角度上講,諸葛瞻的確未能扶大廈之將傾,三大憾事未能完成,他自己攔下罪責倒也是男子漢所為。
但從大局上看,他的大三罪責不過是表象罷了,蜀漢的敗局從關羽大意失荊州的那一刻其就註定了。
荊州一丟,劉備政權就被關死在蜀地了,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了。
再加上劉備死後,諸葛亮不思休養生息、發展國力,反而以攻代守,肆意消耗著蜀漢的國力。
沒有國家實力作為後盾,僅憑天險想守住萬世基業,實在是痴人說夢。
諸葛瞻攔罪,只是因為參不透而已,其真正的罪責是沒能及時改變蜀漢的國策,僅僅只看錶象,有何顏面見父親諸葛亮呢?
滅蜀之戰:鄧艾為何只用幾千兵馬就逼得劉禪投降
熱播電視劇《虎嘯龍吟》濃墨重彩地演繹了蜀漢、曹魏、孫吳之間的激烈爭鬥。特別是蜀漢和曹魏,幾十年來互為敵我,干戈不休。應該說,在諸葛亮時代,蜀漢以攻為守,一直對曹魏呈進攻態勢;到了姜維時代末期,曹...
八一八魏延那些事兒(7)鄧艾能冒險,魏延憑啥不能冒險?
在談論魏延的「子午谷」之策時,支持方往往喜歡把三國末年鄧艾偷渡陰平的戰例拿出來。邏輯很簡單:既然鄧艾都能冒險成功,憑什麼說子午谷之計就不行?諸葛亮活生生斷送一條好計啊。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美聲溢譽,有過其實,直接導致蜀國的滅亡
蜀國滅亡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諸葛瞻只善長於書畫,記憶力比較好,而政治軍事並不善長,就因為是諸葛亮之子,所以蜀國人民都愛他才思敏捷。蜀國朝廷只要出台好的惠民政策,其實不是諸葛瞻所建議...
面對曹魏進攻,蜀漢為何抵抗三個月就滅亡了?與這三人有直接關係
面對曹魏進攻,蜀漢為何抵抗三個月就滅亡了?與三個人有直接關係——姜維、劉禪和諸葛瞻,下面就來說說看:一、姜維的戰略失誤,讓曹魏找到了滅蜀時機 曹魏為何選擇在263年大舉進攻蜀漢?這和姜維的戰略失...
三國歷史上姜維真的是諸葛亮的私生子嗎?
提起三國時期的名將姜維來,他給人以一種英雄身不逢時的感受。縱有一腔的忠義,卻沒能發揮好,最終落得被亂兵所殺的下場。所以一些介紹三國歷史的書都同情的中把姜維稱作「孤臣」。
蜀漢的最後一戰:諸葛亮和張飛的後人力戰而死!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魏滅蜀之戰是三國後期的吞併戰,公元263年,掌握魏國大權的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
蜀漢的快速滅亡,姜維至少要承擔三分之一責任
公元263年蜀漢被滅國,比吳國早滅亡17年,疆域北到今陝西漢中、甘肅隴南,南包今雲貴川大部分,西南到今緬甸越南一帶,還占有今廣西一部分,雖是三國末流實力,但也不應該滅國這麼早呀!依據天險七百里陰...
三國疑案:領兵2000的鄧艾為何能滅亡蜀國
(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
鄧艾偷渡陰平後,蜀漢尚有十萬大軍,為何劉禪會投降?因為一個人
魏元帝景元四年,魏國征四方之兵約十八萬,分三路進攻蜀國。當時征西將軍鄧艾率魏軍三萬餘人,自狄道向沓中;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魏軍三萬餘人,自祁山向武都、陰平橋頭;鎮西將軍鍾會率魏軍主力約十二萬人,分別...
劉備之子是扶不起還是太過聰明?
依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魏滅蜀之戰是三國後期的吞併戰,公元263年,把握魏國大權的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起戰爭,差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