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評價諸葛瞻成熟太早,難成大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瞻[1]
(227—263年),字思遠。
琅邪陽都(今山東臨沂)人。
諸葛亮之子,三國蜀漢大臣,工書畫。
諸葛瞻從小聰明穎慧,諸葛瞻擅長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是一個早熟的人才。
諸葛亮評價諸葛瞻成熟太早,難成大器。
延熙六年,諸葛瞻拜騎都尉,翌年出任羽林中郎將,後來又升遷為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併兼任軍師將軍。
鄧艾伐蜀時,他與長子諸葛尚及蜀將張遵、李球、黃崇等人防禦綿竹(今四川德陽),後其不聽黃崇死守的建議出城與鄧艾決戰,在交戰時陣亡,綿竹也因此失守。
諸葛瞻(227年—263年),諸葛亮之子,三國蜀漢大臣,工書畫;諸葛瞻從小聰明穎慧,是一個早熟的人才。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在軍旅中寫信給他的哥哥諸葛瑾說:「瞻今已8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下引同)表現出對其子成長的期望和擔心。
他17歲時便娶了蜀漢的公主為妻。
為此,漢廷授給他以騎都尉的官職。
這是一種比將軍略低的武官。
第二年,他又被升為羽林中郎將,負責護衛皇宮。
以後,他又升遷為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等職。
當時,由於蜀地人不忘舊德,十分懷念諸葛亮,便也愛惜諸葛瞻的品德情操以及才華,凡是有了成績,都歸功於他,說是他建議倡導的——實際上,他是借了父親諸葛亮的餘蔭,只不過是一種美名虛譽而已。
漢懷帝景耀四年(261年),諸葛瞻為行都護、衛將軍,統帥諸將,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並平尚書事。
景耀六年(263年)冬,魏將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今甘肅文縣南)小路入川,諸葛瞻率領諸路軍馬至涪(今四川綿陽東)停駐,其先頭部隊被魏軍打敗,他只好退軍駐守綿竹。
此時,鄧艾又遣使送信給他,勸降說:「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
」諸葛瞻看了信件以後大怒,斬了鄧艾派去的使者,接著,率兵迎戰魏軍,戰敗,死於沙場,終年37歲。
諸葛瞻作為諸葛亮之子,自幼受到家教的陶冶,使他品學兼優。
他死得十分壯烈,實踐了儒家「文死諫,武死戰」的格言,成就為一個忠烈人物。
諸葛亮對他的早年教育,如《誡子書》,對他的思想和品德的形成,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
而諸葛亮治國督軍的才能,自然也影響到他,特別是諸葛亮被政治天才和軍事天才所掩蓋了的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對他也頗有影響。
諸葛瞻在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上均有一定造詣,是後三國時代屈指可數的人才。
諸葛瞻的長子諸葛尚,與諸葛瞻一起戰死於沙場;次子諸葛京,於264年遷居河東(今山西夏縣西北),後任郿縣令、江州刺史等職,在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官職:行都護、衛將軍、平尚書事、武鄉侯(世襲)
人物生平
編輯
早年經歷
公元227年(建興五年),諸葛瞻出生。
公元234年(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出兵武功,其間寫信給諸葛謹,稱「諸葛瞻如今已經八歲,十分聰明可愛,只是怕他過早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
又在臨終前作《誡子書》與諸葛瞻。
諸葛亮病死,諸葛瞻襲爵。
公元243年(延熙六年),諸葛瞻十七歲,娶蜀漢的公主為妻,被授為騎都尉。
美名虛譽
諸葛瞻公元244年(延熙七年),諸葛瞻擔任羽林中郎將,先後擔任射聲校尉、侍中。
因為蜀漢人士都懷念諸葛亮,加上諸葛瞻精通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所以大家都很喜歡諸葛瞻才思敏捷。
每當朝廷頒布一項好的政令,儘管不是諸葛瞻建議倡導。
百姓們都會互相轉告說:「這是諸葛武鄉侯所提倡的」。
因而諸葛瞻的美名受到過分渲染,有些名過其實。
公元253年(延熙十六年),吳國太傅諸葛恪因為在東興之戰打敗魏國軍隊,於是打算大舉用兵,當時諸葛瞻官至侍中。
張嶷寫信給諸葛瞻,提醒諸葛恪大肆用兵,可能招致惡果。
果然,諸葛恪在同年大敗而回,被孫峻殺害。
公元244—260年(蜀漢延熙七年—景耀三年),諸葛瞻累遷至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
公元261年(景耀四年),諸葛瞻擔任代理都護並任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共同執掌尚書台政務,統領國事。
但當時宦官黃皓弄權,朝中大臣都遷就庇護他,沒有人出來糾正這一弊端。
廖化約宗預一起拜見諸葛瞻,宗預說:「我們已經年過七十,所得的已經夠多,現在是差一死,有什麼要相求年輕後輩而是自己勞累呢?」最後宗預沒有前往拜見。
公元262年(景耀五年),姜維北伐敗回,諸葛瞻與董厥等人認為姜維好戰無功,致使國內疲弊,於是上表給劉禪,要求讓姜維擔任益州刺史,並削奪他的兵權,這份表據說為蜀漢長老所保存。
以後,他又升遷為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等職。
當時,由於蜀國人不忘舊德,十分懷念諸葛亮,便也愛惜諸葛瞻的品德情操以及才華,凡是有了成績,都歸功於他,說是他建議倡導的。
實際上,他是借了父親諸葛亮的餘蔭,只不過是一種美名虛譽而已。
戰死綿竹
景耀六年(263年)冬,魏將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今甘肅文縣南)小路入川,諸葛瞻率領諸路軍馬至涪(今四川綿陽東)停駐,其先頭部隊被魏軍打敗,他只好退軍駐守綿竹。
此時,鄧艾又遣使送信給他,勸降說:「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
」諸葛瞻看了信件以後大怒,斬了鄧艾派去的使者,接著,率兵迎戰魏軍,戰敗,死於沙場。
終年37歲。
諸葛瞻作為諸葛亮之子,自幼受到家教的陶冶,使他品學兼優。
他死得十分壯烈,實踐了儒家「文死諫,武死戰」的格言,成就為一個忠烈人物。
歷史年表
編輯
(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
諸葛亮出兵武功,其間寫信給諸葛謹,稱「諸葛瞻如今已經八歲,十分聰明可愛,只是怕他過早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
諸葛亮病死,諸葛瞻襲爵。
(蜀漢延熙六年)公元243年
諸葛瞻十七歲,娶公主為妻,被授為騎都尉。
(蜀漢延熙七年)公元244年
諸葛瞻仰擔任羽林中郎將,先後擔任射聲校尉、侍中。
因為蜀漢人士都懷念諸葛亮,加上諸葛瞻精通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所以大家都很喜歡諸葛瞻才思敏捷。
每當朝廷頒布一項好的政令,儘管不是諸葛瞻建議倡導。
百姓們都會互相轉告說:「這是諸葛武鄉侯所提倡的」。
因而諸葛瞻的美名受到過分渲染,有些名過其實。
(蜀漢延熙十六年、吳建興二年、魏嘉平五年)公元253年
吳國太傅諸葛恪因為在上一年(吳建興五年,公元252年)打敗魏國軍隊,於是打算大舉用兵,當時諸葛瞻官至侍中。
張嶷寫信給諸葛瞻,提醒諸葛恪大肆用兵,可能招致惡果。
果然,諸葛恪在同年大敗而回,被孫峻殺害。
(蜀漢延熙七年—景耀三年)公元244—260年
諸葛瞻累遷至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
(蜀漢景耀四年)公元261年
諸葛瞻擔任代理都護並任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共同執掌尚書台政務,統領國事。
但當時黃皓弄權,朝中大臣都遷就庇護他,沒有人出來糾正這一弊端。
廖化約宗預一起拜見諸葛瞻,宗預說:「我們已經年過七十,所得的已經夠多,現在是差一死,有什麼要相求年輕後輩而是自己勞累呢?」最後宗預沒有前往拜見。
(蜀漢景耀五年)公元262年
姜維北伐敗回,諸葛瞻與董厥等人認為姜維好戰無功,致使國內疲弊,於是上表給劉禪,要求讓姜維擔任益州刺史,並削奪他的兵權,這份表據說為蜀漢長老所保存。
(蜀漢景耀六年/炎興元年)公元263年
冬天,魏國征西將軍鄧艾奇襲陰平,自景谷道攻入,諸葛瞻帶領尚書張遵(張飛之孫)、尚書郎黃崇(黃權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子)督率軍隊前往抵抗,到達涪縣後盤桓不前;尚書郎黃崇多次勸他迅速搶占險要地勢,不讓敵人進入平原,諸葛瞻猶豫不決,沒有採納他的意見,黃崇因為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
鄧艾長驅直入,蜀軍前鋒被打敗,諸葛瞻退守錦竹,鄧艾遣使送信誘降諸葛瞻:「你如果願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為琅邪王。
」諸葛瞻大怒,斬殺鄧艾使者,率軍出戰。
戰前,諸葛瞻悲痛說道:「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面目回去呢?!」於是堅守陣地準備決戰。
三國魂壯綿竹關之諸葛瞻這時,黃崇也激勵將士決一死戰,李球臨陣授命,於是漢魏最後一戰——綿竹之戰爆發!諸葛瞻在綿竹擺好陣勢等待鄧艾,鄧艾派遣其子鄧忠從右包抄,又派遣司馬師纂從左包抄,結果兩人都被諸葛瞻打敗退回,報告說:「敵人難以擊破!」鄧艾大怒說:「生死存亡,在此一舉,有什麼不可以的!」要將兩人斬首,於是兩人再次出戰,擊敗漢軍,諸葛瞻、張遵等人戰死。
諸葛瞻之子諸葛尚聽說軍敗後,嘆息說:「我們父子受了國家那麼多的恩惠,而沒有提早斬除黃皓,以致慘敗,還有什麼面目活下去呢?!」於是沖入敵陣戰死。
(東晉永和三年)公元347年
原蜀漢史官常璩(《華陽國志》的作者)向西蜀長老考證,聽說陳壽曾經在諸葛瞻手下任職時受辱,所以誣陷諸葛瞻,把不能阻止黃皓的過失歸咎於諸葛瞻身上。
人物評價
編輯
諸葛亮:「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
鍾會:「巴蜀賢智文武之士多矣。
至於足下、諸葛思遠,譬諸草木,吾氣類也。
」
干寶:「瞻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
司馬炎:「諸葛亮在蜀,盡其心力,其子瞻臨難而死義,天下之善一也!」
山濤:「郿令諸葛京,祖父亮,遇漢亂分隔,父子在蜀,雖不達天命,要為盡心所事。
」
陳世崇 :「孔明之子瞻、孫尚戰死,張飛之孫遵,趙雲次子廣亦戰死,北平王諶哭於昭烈廟,先殺妻子乃自殺,魏以蜀宮人賜將士,李昭儀不辱自殺。
禪不特愧於將士,亦且愧於婦人矣。
」
孫奇逢:「考蜀之亡也,關氏後彝一門,殲於龐賊之手。
外更得八人焉,北地王諶、武侯子瞻孫尚、張飛孫遵、趙雲子廣、傅彤子僉、李恢侄球,皆所謂不愧其先者也。
」
羅貫中:「蒼天有意絕炎劉,漢室江山至此休。
諸葛子孫皆效死,成都卿相盡添愁。
」[5]「智謀雖不扶危主,忠義真堪繼武侯。
古往今來多少淚,行人哀怨哭墳丘。
」
毛宗崗:「諸葛瞻父子受命於大事既去之後,而能以一死報社稷。
君子曰:武侯於是乎不死。
蓋戰死綿竹之心,亦秋風五丈原之心也。
使當日甘心降魏以圖苟全,則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家訓,不其有愧乎?故瞻、尚亡則武侯存。
」
蔡東藩:「諸葛瞻不依黃崇之議,讓敵深入,猝至戰死,是咎在諸葛瞻。
」
家族成員
編輯
父親:諸葛亮
母親:黃碩(黃月英)
兄弟姐妹:諸葛喬(其親生父親為諸葛亮之兄諸葛瑾,過繼與諸葛亮)、諸葛懷、諸葛果
子:諸葛尚、諸葛京、諸葛攀(諸葛喬之子, 後江東諸葛氏因專權被誅, 回吳作瑾之後。
)
人物記載
編輯
演義記載
諸葛亮之子,自幼聰敏,諸葛亮死後不久,諸葛瞻之母黃氏也去世,遺教諸葛瞻以「忠孝」二字。
諸葛瞻襲其父諸葛亮武鄉侯之爵。
景耀四年遷行軍護衛將軍。
當時黃皓用事,故諸葛瞻託病不出,後鄧艾奇襲陰平,劉禪採納郤正建議,連發三詔征諸葛瞻領兵,以諸葛瞻之子諸葛尚為先鋒,對抗鄧艾。
初戰勝利,鄧艾修書誘降,諸葛瞻怒斬其使。
後與鄧艾交戰失利。
遂修書請東吳發兵救援。
東吳派老將丁奉率精兵援救,然救兵僅至巴丘,未進蜀境,諸葛瞻只好再度出戰,被重兵包圍,中箭落馬,最後自刎殉國。
而後丁奉得知消息,遂領兵還建業。
諸葛瞻之子諸葛尚也戰死沙場,鄧艾憐其忠,將諸葛瞻父子合葬。
諸葛瞻傳
瞻字思遠。
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兄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年十七,尚公主,拜騎都尉。
其明年為羽林中郎將,屢遷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
瞻工書畫,強識念,蜀人追思亮,咸愛其才敏。
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
」是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
景耀四年,為行都護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並平尚書事。
六年冬,魏徵西將軍鄧艾伐蜀,自陰平由景谷道旁入。
瞻督諸軍至涪停住,前鋒破,退還,住綿竹。
艾遣書誘瞻曰:「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
」瞻怒,斬艾使。
遂戰,大敗,臨陳死,時年三十七。
眾皆離散,艾長驅至成都。
瞻長子尚,與瞻俱沒。
(干寶曰:瞻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華陽國志》曰:尚嘆曰:「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用生何為!」乃馳赴魏軍而死。
)
次子(諸葛)京及(諸葛)攀子(諸葛)顥等,咸熙元年內移河東。
歷史傳記
字思遠,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
生於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卒於炎興元年(公元263年)。
是蜀國丞相諸葛亮之子。
諸葛亮評價諸葛瞻成熟太早,難成大器。
延熙六年,諸葛瞻拜騎都尉,翌年出任羽林中郎將,後來又升遷為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併兼任軍師將軍。
諸葛瞻擅長書法繪畫,記憶力強。
蜀國人因思念諸葛亮,也偏愛諸葛瞻的才思敏捷。
每當朝廷有好的政策和措施公布,即使不是諸葛瞻建議和倡導的,百姓也會相互流傳:「是諸葛瞻做的。
」所以諸葛瞻的名聲流傳的很廣,但是卻名不副實。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出任行都護衛將軍,和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一起總領尚書事。
景耀六年冬天(公元263年)諸葛瞻與魏將鄧艾交戰於綿陽,與長子諸葛尚一起陣亡,時年三十七歲。
後世紀念
編輯
父子墓祠
綿竹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諸葛雙忠祠),是四川省重要的蜀漢遺蹟之一。
它與成都武侯祠遙遙相對,都是為了紀念諸葛一門「三世忠貞」而建的。
在成都武侯祠大殿內供奉有諸葛亮祖孫三代於一堂的塑像,而綿竹雙忠祠原有的塑像也有祖孫三代,前殿祀諸葛瞻父子,啟聖殿祀諸葛亮。
成都、綿竹兩處祠堂展示了諸葛亮祖孫三代忠貞無二,「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高風亮節。
雙忠祠在成都武侯祠大殿內供奉有諸葛亮祖孫三代於一堂的塑像,而綿竹雙忠祠原有的塑像也是祖孫三代,前殿祀諸葛瞻父子,啟聖殿祀諸葛亮。
成都、綿竹兩處祠堂展示了諸葛亮祖孫三代忠貞無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
後人景仰,多有題詠。
在成都武侯祠殿壁嵌有清代安岳令洪成鼎題《乾隆壬辰秋月過綿竹吊諸葛都尉父子雙忠祠》詩碑:「國破難將一戰收,致使疆場壯千秋,相門父子全忠孝,不愧先賢忠武侯。
」綿竹雙忠祠的前人題詠詩碑也很多,這此題詠,都將諸葛子孫聯繫在一起,歌頌他們的「三世忠貞」。
綿竹是諸葛瞻父子斬使拒降,為國捐軀的地方,故綿竹享有「忠臣孝子綱常地」的美稱。
現存的諸葛雙忠祠古建築尚有啟對殿和拜殿,啟聖殿建於清朝乾隆三年,拜殿建於道光七年。
清代自乾隆以後幾乎每隔20多年就要維修、擴建一次,到清末時,雙忠祠祠已是殿宇崔偉,題刻琳琅,規模可觀了。
1985年以來,當地政府對雙忠祠進行一次大的修繕,修復了忠孝門,維修了拜殿,整修了墓塋,新建了文物陳列室。
並在拜殿內製作了大型彩塑《魂壯綿竹關》。
這組雕塑再現了當年諸葛瞻父子死守綿竹關,寸土不讓,以死報國的悲壯情景。
雕塑用寫實的手法,造型生動,神態逼真,觀賞這組彩塑仿佛親臨當年的古戰場。
拜殿前的匾額是張愛萍將軍書題的「漢室忠烈」四個大字。
塑像上方的橫匾則是我國著名戲劇作家曹禺先生親筆所題「魂壯綿竹關」五個大字。
拜殿後面的諸葛瞻父子墓巍然聳峙,綠樹掩映,芳草萋萋,巨型石碑立於墓前,上書:「後漢行都護衛將軍平尚書事諸葛瞻子尚之墓」,墓旁兩側各有一株已愈百年的鐵甲古松,鱗甲斑駁,夭矯如龍,葉片似劍,宛如兩個披甲執劍的武士護衛著忠魂,遊人駐足墓前,無不肅然起敬。
史海鉤沉
編輯
在今天全國各地的武侯祠中,除了諸葛亮端坐大殿正中以外,在他的兩側,一般都會供奉有他的兒子諸葛瞻和孫子諸葛尚的塑像。
諸葛亮在隆中時與黃氏結婚,婚後近三十年沒有自己的孩子。
在此期間,諸葛亮曾經將大哥諸葛瑾的第二個兒子諸葛喬過繼為子。
諸葛喬在25歲時去世。
他的兒子諸葛攀在蜀國擔任過翊武將軍。
後來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一家在東吳遭到滿門抄斬,諸葛攀又重新成為諸葛瑾的後人,為之傳遞香火。
大約在諸葛亮46歲的時候,他的親生兒子諸葛瞻出生。
史書記載,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
但他從小就聰慧可愛,擅長書畫,記憶力很強。
長大後從低級軍官做起, 一直升到他父親曾擔任過的軍師將軍。
據說蜀國朝廷裡面只要有任何順應民意的事情,雖然它並不是諸葛瞻所為,但民間都奔走相告,說這是諸葛亮的兒子做的。
後來,諸葛瞻官至衛將軍,一度執掌蜀國朝政。
魏國大將鄧艾討伐蜀國時,諸葛瞻率領軍隊前去抵抗,戰死在綿竹。
當時他的兒子諸葛尚年僅十七歲,同樣戰死沙場;諸葛瞻殉國之時,他的次子諸葛京還很小,不到參軍打仗的年齡,所以倖存了下來。
諸葛瞻晉朝統一三國之後,諸葛京被新的朝廷遷居到中原一帶,徵召為官吏。
諸葛京出任過關中地區眉縣的縣令,並把這裡治理得很好。
想當年,他的祖父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縣,都未能如願。
沒想到歷史與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讓他從未謀面的孫子成為這裡的縣令。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早年投效東吳,深得孫權的器重。
後來官至大將軍等最高軍職。
他的長子諸葛恪更是青出於藍,在吳國權傾朝野,後來死於一場政變,東吳的諸葛家族被滿門抄斬。
諸葛亮的堂弟諸葛誕很早就追隨曹操,在魏國擔任一流高官。
後遭司馬家族的打擊,其家族也被全部殺光。
如此一來,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東琅琊一帶的族人之外,史書上有記載的倖存者就只剩下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了,諸葛京在擔任眉縣縣令之後,繼續升遷,最後官至江州刺史……從此,史書上就不再有諸葛京後人的記載。
那麼,諸葛亮是否有直系後代傳承至今呢?目前,在山東臨沂和浙江蘭溪各有一批姓諸葛的人士,他們都有各自的家譜記載著與諸葛亮的淵源關係。
在浙江,諸葛後人幾乎遍布全省各地。
但據說,他們都發源於浙江蘭谿市的諸葛村。
從明代起,蘭溪一帶的諸葛族人主要以經營中醫藥業為主。
據說這是秉承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一祖訓。
後來,他們在此行業中逐漸發展壯大。
清代中後期,諸葛族人把他們的中醫藥店開到了浙江各地,乃至於全國各大城市,形成「蘭溪藥幫」這一商業幫派,盛極一時。
同時也造就了諸葛村今天眾多華麗精巧的民居建築。
民國以後,蘭溪的中醫藥業逐漸衰退。
目前,諸葛村基本上以旅遊業為主。
藝術形象
編輯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瞻的生平和正史大體相當。
自幼聰敏,諸葛亮死後不久,諸葛瞻之母黃氏也去世,遺教諸葛瞻以「忠孝」二字。
諸葛瞻襲其父諸葛亮武鄉侯之爵。
景耀四年遷行軍護衛將軍。
當時黃皓用事,故諸葛瞻託病不出,後鄧艾奇襲陰平,劉禪採納郤正建議,連發三詔征諸葛瞻領兵,以諸葛瞻之子諸葛尚為先鋒,對抗鄧艾。
初戰勝利,鄧艾修書誘降,諸葛瞻怒斬其使。
後與鄧艾交戰失利。
遂修書請東吳發兵救援。
東吳派老將丁奉率精兵援救,然救兵僅至巴丘,未進蜀境,諸葛瞻只好再度出戰,被重兵包圍,中箭落馬,最後自刎殉國。
諸葛瞻之子諸葛尚也戰死沙場,鄧艾憐其忠,將諸葛瞻父子合葬。
而後丁奉得知消息,遂領兵還建業。
諸葛亮那麼厲害,他的兒子呢?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他將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集於一身,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諸葛亮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但人們對他的子孫後代卻知之甚少。
蜀漢的滅亡,諸葛亮兒子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蜀漢建興五年,諸葛瞻出生。孔明之憂:諸葛亮早年無子,哥哥諸葛瑾將兒子諸葛喬過繼給他,後來直到諸葛亮四十七歲才生了諸葛瞻。建興十二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出兵伐魏,其間寫信給哥哥諸葛謹,稱"諸葛瞻如今已...
蜀境|諸葛亮子孫 死戰鄧艾大軍
被譽為「小成都」的綿竹城西郊,座落著一座規模不大但亦有盛名的祠廟:諸葛雙忠祠。說到諸葛,人們很容易聯想到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諸葛亮,這是一位中國歷史上的「智慧之神」,也是一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國,諸葛亮死後,劉禪是怎麼對待他的獨子諸葛瞻的呢?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早年隨叔父諸葛...
諸葛亮掌權11年,其子孫後代結局怎樣?三個很慘,僅存一支獨苗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蜀漢政權的開創是劉備辛辛苦苦打下來的,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的諸葛亮就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不過劉備在夷陵之戰遭遇慘敗之後,不久在永安撒手人寰,託孤諸葛亮,從此進入諸葛亮執掌的時代...
諸葛亮傳奇一生,他的兒子為什麼能力一般,輸掉了最關鍵的戰役
景耀六年/炎興元年(263年)冬天,魏國征西將軍鄧艾奇襲陰平,自景谷道攻入,諸葛瞻帶領尚書張遵(張飛之孫)、尚書郎黃崇(黃權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軍隊前往抵抗,到達涪縣後盤桓不...
傳承盡忠盡孝 諸葛雙忠祠舉行迎春納福活動
今天,諸葛雙忠祠舉行了祭祀及迎春納福活動,表達對1800多年前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在古綿竹關為國捐軀盡忠盡孝的懷念,迎接新一年春天的到來,祈福新年風調雨順,人際祥和,民富國強。上午10點,2017...
除了兄弟,諸葛亮還有別的什麼親屬?
諸葛亮的一家人,在《三國演義》中的介紹是較為含糊的。在第三十六回中徐庶說道:「此人乃琅琊陽都人,覆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
三國最悲劇的名將父子,在不同陣營,一個身居高位,一個為國戰死
熟讀三國歷史,這段波瀾壯闊的戰爭歲月里,各大諸侯混戰,精英人才輩出,尤其是子承父業的父子豪傑並不少見,無論是曹魏,還是蜀漢,或者東吳。雖然父子皆為名將,卻結局卻非常悲慘。那麼三國有幾對悲慘的名將...
張紹等見鄧艾於雒城,艾大喜,報書褒納
(1)姜維北伐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少孤,與母居,好鄭氏學。原為州、郡吏。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軍向祁山,天水太守馬遵惶懼逃走,保守上邽。姜維等聞訊,追趕太守,太守關閉城門不納。...
諸葛亮之子,因為一個失誤,自己戰死兒子衝進敵陣率軍戰死
三國時期,蜀漢的諸葛亮可謂是「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一生為蜀漢兢兢業業,甚至六出祁山,最後死在了北伐的時候。然而他的兒子諸葛瞻雖然忠孝值得稱讚,但是於戰事上卻沒能繼承諸葛亮的才能,以至於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