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對徐庶再加工,羅貫中竟將徐福之名誤讀成「單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千百年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著名諺語,它將徐庶「以仁孝為先和以信義為重」 的品格,簡潔明快地展現出來,使人們每次讀來,都不免生髮敬佩和感傷之情。
徐庶,字元直,本名徐福,他的出生年月因史書無載而無法考證,但依據史籍記載其活動情況來看,他大概出生於漢靈帝建寧年間(168--172年)。
少年時代的徐福是一名遠近聞名的少年俠士。
東漢靈帝中平末年(188年),徐庶的一位朋友因與當地一位惡霸結怨被害得家破人亡,無奈之際,請少俠徐庶為其報仇雪恨。
徐庶接受朋友的請求後,以白色堊(音è)泥塗抹面孔,隻身闖入惡霸家中,一劍刺死了這個仗勢欺人、為害一方的惡徒。
不想卻被聞訊趕來的官差捉住,官府對徐庶進行了嚴酷審訊,徐庶出於江湖道義,始終不肯說出事情真相和自己的姓名。
官府也無可奈何,後經徐庶的朋友上下打點,費盡周折,終於將其營救出獄。
經過這件事,徐庶的思想發生了巨變,他認識到靠個人武力是不足以剷除人間不平事的,所以他毅然決定棄武從文,進入學館學習。
由於學習勤奮,天資聰穎,他學習進步很快。
漢獻帝初平年間(190--193年),漢室衰微,悍臣專政,中原大地群雄並起,混戰連綿。
徐庶和好友石韜為避戰亂,舉家南遷到荊州地區。
在這裡,他結識了客居此地的崔州平、孟公威和諸葛亮、龐統等人,並成為好朋友。
在荊州客居期間,劉表曾經多次聘請徐庶等人岀仕相助,但徐庶並不看好劉表,因此堅辭不就。
後來,徐庶經過觀察和多方了解,發現寄居在劉表手下的劉備是一個胸懷大志,有才略的人,便尋機到新野拜見了劉備,至此成為劉備手下重要軍師,幫劉備打了多次勝仗,深得劉備信任,盛讚其有王佐之才。
但徐庶卻很謙虛,極力謙讓,稱自己的才學遠遠無法同諸葛亮相比,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後經三顧茅廬,劉備終於請出了諸葛亮。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南征荊州。
劉表的兒子劉琮不戰而降,劉備率軍民二十多萬人南撤,但徐庶的母親卻不幸被曹軍擄獲,曹操還派人偽造徐庶母親的書信,要徐庶去許都。
徐庶無奈含淚辭別了劉備等人。
徐庶北上歸曹以後,心中仍十分眷戀故主劉備和好友諸葛亮。
儘管他有出眾的謀略和才華,但他不願為曹操出謀劃策,與劉備、諸葛亮為敵。
因此,徐庶在曹魏歷時數十年,卻從未在政治軍事上有所作為,幾乎湮沒無聞。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由來。
魏文帝黃初年間(220--226年),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諸葛亮三出祁山,北伐中原。
他聽到徐庶歸曹入魏後的經歷,不禁為自己好友的一生而嘆息不已。
徐庶一生,雖然命運多舛,人生道路也坎坷不平,最終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業。
但他忠直坦誠、孝敬親尊、力薦英才的人格品德將永傳後世。
以上基本都是出自《三國志》《魏略》等記載,觀《三國演義》中的徐庶,會發現有關他的一些事跡雖與正史有出入,但其「至孝侍母,力薦諸葛」等事跡,史籍中的確也有詳盡記載。
仔細對比二者也可以看到,史上徐庶與小說中的徐庶至少有以下六點不同:一是徐庶的本名徐福被作者誤讀成「單福」。
《三國演義》說徐庶本名單福,據分析,這可能是作者羅貫中誤解了史料,史載「庶先名福,本單家子」此中的「單家子」並不是姓單家的兒子,而是獨生子(或出身寒微)的意思。
徐庶為避禍只是將本名「徐福」改成了徐庶,並未改姓。
二是「徐庶走馬薦諸葛」的情節是虛構的。
諸葛亮出山發生在公元208年,徐庶離開劉備去曹營救母親也發生在208年,但諸葛亮出山在前,徐庶侍母歸曹卻在後。
三是徐庶的母親並不是被曹操騙到許都,而是被擄到許都。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先主在樊(城)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庶並從,為曹公所追。
破獲庶母。
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四是徐庶侍母歸曹後,史書並沒有記載徐庶母親自殺之事。
五是關於徐庶在赤壁之戰識破龐統計策之說,在史書中也未見記載。
六是赤壁開戰之際,龐統建議徐庶請命去散關防守馬騰、韓遂,逃過赤壁大火的說法,史書中也沒有記載。
由此可見,《三國演義》除了把徐庶的本名搞錯之外,其餘和史書的不同點,都是小說作者出於故事情節的需要,在事實的基礎上對故事進行了合理的再加工,它有助於為讀者展現一位「血肉豐滿、品性鮮明」的徐庶形象。
也正因為《三國演義》作者的這種再創造效果,才使徐庶「仁孝和信義」的高大形象家喻戶曉,口口相傳。
(文∕李德勝)
**賞表玩包,了解行業內幕,拆解名表機芯,對比各類名包材質,國際大牌鑑定真假,教你做鑑定師加微信:new10241024(長按可複製)。
他是諸葛亮的摯友,情深義重,卻成了曹魏帝國的三朝元老
單福是誰?他是徐庶的化名。為什麼要用這個化名?《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通過曹操謀士程昱之口做了一個補敘,並將其過往的經歷做了一個介紹:「此人幼好學擊劍;中平末年,嘗為人報仇殺人,披髮塗面而走,為吏...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其實他說的話比誰都多 這是他的工作決定的
大家都知道,劉備在得到諸葛亮之前,還有個頂尖謀士叫徐庶徐元直,關羽張飛趙雲對這個化名「單福」的人也很佩服。可是曹操為了得到這個人才,就跟程昱定計,綁架了徐庶的母親,然後偽造了徐母的手書,把徐庶...
出一上聯:徐庶走後無單福
徐庶《三國志》無傳,裴松之引注《魏略》中記載有:「庶先名福,本單家子,少好任俠擊劍。中平末,嘗為人報仇,白堊突面,被發而走,為使所得,問其姓字,閉口不言。吏乃於車上立柱維磔之,擊鼓以令於市廛,...
若非諸葛亮,此人不會進曹營成就千古佳話
徐庶,字元直,是劉備早期的謀士,侍奉劉備時期,面對曹操大將軍曹仁的進攻時,破解曹仁八門金鎖陣,並奪取樊城,大敗曹仁李典,使當時屢戰屢敗的劉備嘗到了打勝仗的滋味。敗軍之將曹仁李典逃回許昌後告訴曹操...
徐庶為何離開劉備才推薦諸葛亮?真實原因令人稱讚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究其原因就是一直缺個軍師,所以司馬徽也曾對劉備說:關張趙皆萬人敵,惜無善用之人。像孫乾、簡雍這些人,皆白面書生,並無濟世之才。直到諸葛亮出山,才逆轉了這個局面,三顧茅廬也一度傳...
徐庶正解:主動投曹,沒有一言不發
徐庶在三國中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而且智謀超群,和諸葛亮為友。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多數人都很崇敬這位神機妙算、忠義可嘉的軍師。可是,真實的徐庶跟演義中的完全是兩個概念。本號這就深挖史料,...
徐庶進曹營,當真是一言不發嗎?他為何會多次被委以重任?
影視《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除了那些一線"明星"之外,還有一個也可以說是舉足輕重,這個人就是徐庶,他雖然沒有對蜀國做出過重大貢獻,甚至後來"投敵",但是其名聲卻非常之好!"徐庶進曹營---...
說到悲情,三國里非他莫屬
徐庶,字元直,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三國演義刻畫的徐元直,進操營一言不發,不擬一謀,不獻一計,肯定是藝術加工。那麼,該如何解讀三國名士徐庶的三國人生呢?
徐庶離開劉備,歸降曹操後,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劉備投奔荊州劉表,屯駐新野時,徐庶這位謀士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不過,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
諸葛亮在正史和《三國演義》里正好相反的一件大事
小說《三國演義》中說,徐庶做了劉備的軍師,幫助劉備打了好幾個勝仗,曹操知道是徐庶出謀劃策之後,於是就設計抓走了徐庶的母親,以此為要挾,徐庶無奈,只好離開了劉備,去投奔曹操,徐庶在臨走之前,走馬薦...
河南籍歷史名仕 東漢末期名仕徐元直
徐庶(生卒年不詳),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