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李嚴同為託孤大臣,後者被廢實乃咎由自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劉備白帝託孤之後,蜀漢政權「諸葛亮時代」便來臨了。

但實際上,在劉備的遺詔中,與諸葛亮同時受命的還有一位重臣——李嚴。

相反,李嚴不僅沒有散發出自己應有的光芒,反而於建元九年(公元231年)被罷黜為平民,甚主被流放。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上文所說的231年,諸葛亮四出祁山,當時李嚴負責督送軍糧,但時值夏秋之季,天降大雨,運糧不濟,於是李嚴勸諸葛亮退軍,諸葛亮深知糧草重要,便同意了。

但當諸葛亮撤軍後,李嚴裝作奇怪,說丞相怎麼撤兵了,糧草很多呀。

於是向後主謊稱丞相是「誘敵深入」。

當諸葛亮回來才發現李嚴在搬弄是非,於是「亮出具其前後手筆疏書本末」,接著李嚴「辭窮情竭,首謝罪負」,也就是坦白交待,認罪了。

於是諸葛亮上表,把李嚴廢為平民,流放到梓潼。

這件是看似平常,實則可疑,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記載前後矛盾。

《三國志》中說法為十二個字:「解己不辦之責,顯亮不進之愆」,也就是李嚴想推卸責任,還想貶低諸葛亮,顯示諸葛亮不思進取,膽小怕事。

但日後《三國志》又明白寫出「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說諸葛亮是誘敵深入,這兩點是自相矛盾的。

②犯罪手法拙劣。

諸葛亮是好哄好騙的,一套無法自圓其說的說辭,又給諸葛亮留下證據親筆書信。

這樣就能滿天過海。

這位在《三國志》記載為「少為郡職吏,以才幹稱」和「劉璋以為成都令,復有能名」的人能想不到?

③諸葛亮懲罰過重。

一位與他共同接受遺詔顧命大臣,居然因為這樣一個錯誤而被廢為平民,甚主被流放。

《資治通鑑》上的記載是「於是亮表平前後過惡,免官,削爵土,徒梓幢郡」。

簡直大於秋後算帳之味道。

還大造輿論趨勢,寫信給蔣琬、董允,信上說「孝起(陳震的字)前為吾說正方(李嚴的字)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

《三國志》記載的是,諸葛亮與劉巴、魏延、姜維等二十餘人上表,一句「亮表平前後過惡」,真有一舉要打倒李嚴之意.而諸葛亮在錯用馬謖守街亭,使被《三國志》《魏略》記為「關中響震」、「朝廷恐懼」的最有可能成功的第一次北伐化為泡影,在這等嚴重錯誤下,諸葛亮自貶三等,為後將軍,行丞相事.況李嚴這等錯誤並沒有象「失街亭」那樣造成蜀軍全境潰退這麼嚴重後果,居然給予這麼重的懲罰,可疑!

於是,北京大學田餘慶先生說李案「過於乖謬,不符常情」.我認為很有道理.先不下定論,咱們不妨先把李嚴和諸葛亮之間微妙的關係梳理一下.

首先,劉備託孤,諸葛亮,李嚴同時接受遺詔之後,兩人官職分別如下:

輔漢將軍

孔明李嚴前將軍

中央丞相光祿勛驃騎將軍

司隸校尉中都護中都護署府事

錄上書事尚書令

地方益州牧無

封侯武鄉侯都鄉侯

權力開府假節

表面上,兩人的官職平分秋色,甚至李嚴略占上峰,實則不然,首先是地方上的對比,諸葛亮在蜀漢政治中心成都,《三國志》上記載的是「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李嚴則是「留鎮永安」。

這點是李嚴無法與諸葛亮相比。

接下來的是官職比較,諸葛亮為丞相,三公之一輔佐皇帝全國政務;李嚴為光祿勛,雖為九卿之一,但掌管宿衛宮殿門戶(相當於今天的「衛隊長」)甚至還管弔唁、監護喪事這種雜七雜八的事,諸葛亮為司隸校尉,對百官始終有監察權,掌握生殺大權,李嚴是中都護,兩漢邊將之職,按漢制,受御史大夫的限制,並有這等公卿中很多官職牽制,沒有軍事大權;諸葛亮錄尚書事,超越尚書台,總領台閣諾事,對百官生殺予奪關係,李嚴為尚書令,掌管皇帝收發公文,只是在少府之內其中一名掌管文書官吏;諸葛亮開府,擁有一整套辦事機構,有相對皇權獨立相權,李嚴假節,僅僅持有尚方寶劍;而驃騎將軍是一個「入流將軍」,名聲好。

李嚴的中都護署府事,《三國志》上記載是「亮以明年當出軍,命嚴以中都護署府事」,這官職不過是給諸葛亮照看後方的差事。

緊接著,雙方沒有硝煙戰爭開始了。

諸葛亮要李嚴兵鎮守漢中,李嚴不發兵,反而要劃出五州為巴州刺史,事後此事不了了之;後來,李嚴給諸葛亮寫信,勸他象曹操一樣受九錫,諸葛亮忙回復了一套義正言辭的話,表示自己平定中原,興復漢皇決心,決無加九錫之意;最後諸葛亮要李嚴負責照管漢中,李嚴不僅不從,還敲竹槓,大喊要象諸葛亮一樣開府治事,諸葛亮不僅答應,還把李嚴兒子提拔江州的最高長官。

根據這些事實,餘明俠先生為代表認為李嚴簡直是個卑鄙、奸詐、爭權奪利的小人,頻繁要官、要權力、日後自取滅亡;諸葛亮顧全大局,一忍再忍。

而尹韻公先生為代表卻認為李嚴所做的是維護自己正當權益,享受與同為顧命大臣諸葛亮的相當權力,而諸葛亮卻不容他人向自己權力權威提出挑戰,是個玩弄權術的老手。

這兩種觀點可謂爭鋒相對,不同的專家從同樣史實中卻得出不同的觀點,是因為他們所持觀點和所站立場不同。

若想探究事情真相,我們必須從開始出發。

第一,劉備為什麼要做「亮正嚴副」的規劃。

眾所周知,日後的晉朝是士人的天下,所謂「魏晉風骨」就是說這幫土人的言行品格的,而三國時期是晉朝統治者力量的甦醒和崛起的時候,而三分天下的「魏、蜀、吳」三個政權,都是由很平凡的老百姓所建立的,所以,在政權鞏固中,如何協調自己的集團與當地士族集團的利益是很關鍵的問題。

然而,只要劉備一占領蜀地,劉備所帶來的謀臣將領的地位必定會凌駕於當地士族之上,他們失去了昔日劉璋統治期間的崇高地位和極高的權力,所以心中對諸葛亮等把持大權的人難免有所不滿,那麼平衡他們的心態就極為重要。

而李嚴身份特殊,據《三國志》記載,他先在荊州為劉表效力,「以才幹稱」,曹操占領荊州時又投降劉璋,「復有能名」,他既在劉備的「延安」荊州呆過,又曾經在成都有所作為,也就是說,他既有劉備的原班人馬——荊州集團的成分,又有當地蜀國士族的影子。

正是鑒於此,劉備才把「第二把交椅」給李嚴坐,希望李嚴能穩定當地士族的心態,團結劉備的「荊州集團」和當地士族成為「一家人」,至少是貌合神離的一家人——你們這個政權所做我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李嚴做到了嗎?沒有。

他相反快成為「造反派」的代表。

對於諸葛亮要求他鎮守漢中和調兵支援漢中,他不僅不支持,還要求劃出五州讓自己做巴州刺史。

如果說他所鎮守的地方在永安防禦東吳,兵不可輕易調動可以理解,那麼他劃出五州讓自己當刺史這可真可以說是在搞分裂,如果說真這樣做,說不定,三足鼎立就要變成四足鼎力了。

而要諸葛亮如九錫更是李嚴與諸葛亮相處的敗筆,這簡直就是把諸葛亮往曹操的位置拉。

曹操,丞相武平侯領冀州牧;諸葛亮,丞相武鄉侯領冀州牧。

區別就在於曹操封魏王,加九錫,而諸葛亮不是。

如果諸葛亮這麼做,那就是第二個曹操了。

曹操那可是遭到無數的譴責和唾罵,諸葛亮能承受得了嗎?於是,諸葛亮便做了正面辯解,表明了自己興復漢室的決心。

一句「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真是把諸葛**急了,對李嚴不滿又加一層。

諸葛亮有爭權奪和的成分嗎?有,但沒有占據了他的內心。

據《三國志•劉封傳》中記載「諸葛亮慮封剛猛,易進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諸葛亮內心肯定認為劉備死後自己是把持朝政的,他會把他把持朝政的障礙清除。

但李嚴反覆挑戰他的權威,這就就引起諸葛亮的不滿。

反覆引起「荊州集團」和當地士族的矛盾,沒有完成劉備賦予他的歷史任務。

自己還恃才傲物,得罪了不少人;還在永安擁兵自重分庭抗禮。

既然犯了這樣的錯誤,不好意思,你回家呆著吧。

李嚴之廢或許正是反映蜀漢政治鬥爭一個縮影,對於李嚴這樣的同僚諸葛亮已是焦頭爛額,那對於自己的部下諸葛亮是怎麼做的呢?請看——馬謖之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卑鄙篡權 如何廢掉劉備託孤重臣李嚴

同年冬天,二次北伐開始,蜀軍圍陳倉,但是由於軍糧耗盡再次無功而返。次年的建興七年(229),三次北伐開始,諸葛亮遣大將陳式攻魏之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軍迎戰,諸葛亮出建威,郭淮退軍,亮取二...

他也是劉備的託孤重臣,為何被諸葛亮廢掉?

夷陵之戰慘敗後,劉備無顏回成都見百姓與文武百官,於是留駐永安。第二年劉備病危,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李嚴何許人也?竟能與諸葛亮並駕齊驅、同為託孤大臣。他又為什麼最終被諸葛亮貶為庶民?▍李嚴如何發跡...

劉備為什麼將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呢?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夷陵之戰和官渡之地、赤壁之戰一樣,對於三國的歷史格局形成了重要的影響。經此一戰,不僅蜀漢的國力受到了嚴重的削弱,劉備的生命也即將走到盡頭。在臨終前,劉備在白帝城進行了託孤。而...

蜀國最重要的謀士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劉備的蜀漢政權其實是由三股重要力量組成,以關羽、張飛為省的自家兄弟,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集團(荊州的士族代表),以法正、李嚴為首的益州集團(益州士族代表)。劉備在奪取益州之前最重要的謀士是諸葛亮,...

龐統法正李嚴誰有可能替代諸葛亮為丞相

歷史原本是不可以假設的,但讀史者會有偏好,往往會對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發出不同的感嘆,而這種感嘆的未盡之意,則往往是諸多的「假如」。比如說龐統,當劉備正處在用人之際,他卻意外地死於戰場。在劉備為之...

諸葛亮為何殺死劉備另一位託孤之臣

劉備病逝於永安前,曾精心安排了一個「亮正嚴副」的輔臣結構,即託孤於諸葛亮,並以尚書令李嚴為副。但是,劉備去世後,李嚴並沒有能夠起到輔臣的作用。相反,他還在八年後被廢黜和流放。諸葛亮為什麼要這樣做...

蜀漢風雲事件4——李嚴被廢

李嚴被廢關鍵在於三個字——不識趣。分析李嚴被廢就得分析蜀漢政權的構成和劉備在託孤中對於李嚴的用意。蜀漢政權是由三股力量構成:荊州勢力、東州勢力、益州勢力,劉備對於三股勢力的政策主張一貫就是以荊州...

劉禪,猛一看是傻瓜,其實是人精

劉禪,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公元223年繼位為皇帝,...

腹有鱗甲——「重慶王」李嚴落馬始末

嘉陵江一路向南,劈山開路,氣勢磅礴,在幾次大拐彎後,於一座山城之間注入更為寬廣的長江。兩江相遇之處,讓這座城市在地圖上呈現出一個尖頭翹起的舌頭形狀,它在今日叫重慶,在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國時代,叫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