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殺死劉備另一位託孤之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病逝於永安前,曾精心安排了一個「亮正嚴副」的輔臣結構,即託孤於諸葛亮,並以尚書令李嚴為副。

但是,劉備去世後,李嚴並沒有能夠起到輔臣的作用。

相反,他還在八年後被廢黜和流放。

諸葛亮為什麼要這樣做?在這種斷然的決定背後,又有什麼深刻的政治原因呢?

被劉備託孤的「周瑜」身敗名裂

在蜀國,諸葛亮的同僚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李嚴,同為顧命,並受遺詔。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劉備臨終前曾「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

《李嚴傳》也說李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而且劉備還「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這與孫策死後安排張昭和周瑜「並受遺詔」何其相似,說明在劉備的心目中,李嚴就是周瑜,或者希望他是周瑜。

那麼,李嚴起到了周瑜的作用嗎?沒有,李嚴不但沒有能夠和諸葛亮一起輔佐劉禪,反倒還在劉備託孤八年以後被廢,身敗名裂。

據《三國志·李嚴傳》,事情大體上是這樣的:蜀漢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四出祁山,北伐曹魏,安排李嚴督運軍糧。

這時,李嚴正以中都護的身份代理丞相府的政務,催辦督運糧草自然是份內工作。

可惜李嚴的運氣實在太差。

這年夏秋之際,連降大雨,軍糧無法如期運到前方。

於是,李嚴就派人到軍中說明情況和想法,請諸葛亮回師,諸葛亮也答應了。

但是,當諸葛亮退兵的消息傳來時,李嚴卻故作奇異大驚小怪地說:軍糧很充足,為什麼要撤退?又上表劉禪,說諸葛亮的撤軍是「偽退」,目的是誘敵深入。

這當然不是事實,也會引起猜疑。

諸葛亮只好把李嚴前前後後親筆所寫的書信都原原本本地拿出來給大家看,這下子李嚴沒有話說,只能坦白交代,低頭認罪。

這就是李嚴被廢的經過,明眼人一看便知其情節可疑。

第一,犯罪動機不明。

《三國志》的說法,是李嚴要推卸責任,嫁禍於人。

前一條說得過去,後一條就有問題。

李嚴的表文說得很清楚,諸葛亮的撤軍是「欲以誘賊與戰」。

這明明是說他誘敵深入以退為進,怎麼會是「顯亮不進之愆」呢?第二,作案手法拙劣。

李嚴如果要陷害諸葛亮,他就不該這樣前言不搭後語,也不該留下證據和把柄。

第三,只有一面之詞。

蜀漢是沒有史官的,也沒有人為李嚴編文集。

所以,李嚴的真實想法和說法,後人是永遠都不得而知了。

李嚴與諸葛亮地位能力相差太遠

李嚴被廢,對於蜀漢政權來說無疑是一件大事;而冰凍三尺,也絕非一日之寒,也就是說,諸葛亮恐怕早就想解決李嚴問題了。

這次事件,只不過提供了一個機會而已。

諸葛亮為什麼要廢掉李嚴?這個疑問有兩種答案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李嚴被廢,是他爭權奪利自取滅亡;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是諸葛亮玩弄權術排斥異己。

情況大體上是這樣的。

據《三國志》之《諸葛亮傳》和《李嚴傳》載,在劉備把諸葛亮和李嚴召到永安託孤以後,諸葛亮回到了成都,李嚴則留鎮永安。

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李嚴為都鄉侯。

諸葛亮開府治事,領益州牧;李嚴則加光祿勛之銜。

建興四年(公元226年),李嚴由輔漢將軍晉升為前將軍;建興八年(公元230年),李嚴又由前將軍晉升為驃騎將軍。

李嚴由前將軍晉升為驃騎將軍,地位上升了一步,而且他的兒子李豐還被任命為江州都督,統帥江州軍隊。

表面上看,李嚴是步步高升。

但和諸葛亮相比,卻是處處不如。

首先,諸葛亮在朝,李嚴在外。

諸葛亮近在君側,總攬朝政,無論大事小事都由他說了算,李嚴可是一句話也插不上。

實際上,由於李嚴留鎮永安(今奉節),後來又移駐江州(今重慶),可以說是一直在遠離政治中心和權力中心。

這對李嚴來說是不利的,由於遠離成都,他無法參與朝政,難以輔佐少主,也疏遠了官場關係,失去了表現機會。

南征北戰都沒他的事,舉賢薦能也沒他的份,上上下下既疏於來往,揚名立萬也不大可能。

李嚴有被「邊緣化」的危險,他後來在官場鬥爭中敗北,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潛在原因。

可以肯定的是,同為託孤之臣的李嚴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諸葛亮。

比方說,諸葛亮擁有自己的行政機關和官僚系統(開府治事),李嚴就沒有;諸葛亮兼任地方官員(領益州牧),李嚴也沒有;再加上一個在朝,一個在外,李嚴很明顯地被比下去了。

這當然會引起不平,不過李嚴也有辦法。

據《三國志·李嚴傳》和《華陽國志》記載,李嚴移防江州以後,曾向朝廷提出,以江州為中心劃出五個郡,另外成立一個巴州,自己當巴州刺史,結果是「丞相諸葛亮不許」。

不過,諸葛亮也給了李嚴補償,就是表薦李嚴的兒子李豐為江州都督,以提高其待遇。

被廢因為爭權奪利咎由自取

這就是李嚴與諸葛亮關係的大概。

應該說,李嚴被廢,完全是咎由自取。

因為李嚴身為顧命大臣,既不見他出謀劃策建設國家,也不見他出生入死保衛國家,卻只見他爭權奪利以權謀私,而且不擇手段。

更為嚴重的是,據《三國志·李嚴傳》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此前李嚴還曾寫信給諸葛亮,勸他「宜受九錫,進爵稱王」,結果被拒絕。

李嚴為什麼要慫恿諸葛亮受命稱王呢?一種可能是為了自己要官,先鼓動別人要官。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要陷孔明於不義。

顯然,無論何種可能,李嚴都是不懷好意。

如此看來,李嚴的人品十分可疑。

所以,餘明俠的《諸葛亮傳》就說李嚴「完全是一個奸詐自私、陰險殘忍、不以國事為重的惡劣分子」。

將其廢黜,可謂天經地義。

諸葛亮廢黜李嚴,有近因,有遠因,有表面原因,有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就是益州、東州、荊州三股政治力量構成的蜀漢政權內部矛盾;而諸葛亮毅然廢黜李嚴,則歸根結底是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這一矛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李嚴事件背後引申的權力鬥爭

李嚴是蜀漢政權里西川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劉備奪取西川後,對李嚴等人委以重任,白帝城託孤里劉備除了把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外,還有另一個人,那就是李嚴。但是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大權獨攬,李嚴沒有應有的重用,...

劉禪,猛一看是傻瓜,其實是人精

劉禪,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公元223年繼位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