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帝王 吳廢帝孫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孫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二位皇帝,史稱吳廢帝,公元252-258年在位。

母潘皇后,他是吳大帝孫權最小的兒子(七子)。

252年孫權去世後即位,太平三年(258年)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

永安三年(260年),孫亮再被貶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殺(一說被毒殺),終年18歲。

西晉太康年間,原先任職吳國的官員戴顯將孫亮的遺骨葬在賴鄉。

孫亮是吳大帝 孫權最小的兒子,所以最初他不是太子(孫權共有七子:孫登、孫慮、孫和、孫霸、孫奮、孫休、孫亮)。

然而,孫權的長子宣太子孫登、次子孫慮早年已經去世;而三子孫和被立為太子後,因被意圖爭奪太子之位的四子魯王孫霸和孫權長女全公主陷害而被廢去太子之位,孫霸也被孫權逼迫自盡。

最後孫權決定立幼子孫亮為太子。

孫權於太和二年(公元252年)去世,孫亮即位,改元建興,時年十歲。

孫亮即位時,由太子太傅 諸葛恪、太常 滕胤、侍中武衛將軍孫峻等人輔政。

諸葛恪在孫亮繼位後便出兵北伐,進攻魏國,但最後吳軍戰敗,傷亡慘重,朝野對諸葛恪怨聲載道。

建興二年(公元253年),孫峻在得到孫亮的同意後,發動政變,殺死諸葛恪。

其後孫峻出任丞相大將軍。

孫峻的地位並不穩定。

在他殺諸葛恪後,有多人想暗殺孫峻,但最後均事敗被迫令自殺或處死。

五鳳二年(公元255年),孫峻帶兵與魏國於淮河一帶交戰獲勝,魏將文欽投降。

次年,孫峻派遣呂據等將領進攻魏國,但孫峻在戰爭期間病逝,由從弟孫綝接掌權力。

大司馬 呂岱亦於是年去世。

引發了另一次政變。

驃騎將軍 呂據等人不滿孫綝的繼任,要求封滕胤為丞相。

孫綝沒有理會他們的訴求,轉封滕胤為大司馬,呂據遂與滕胤密謀推翻孫綝,但最終失敗被殺。

另一位將領王惇也密謀殺死孫綝,亦事敗被殺。

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孫亮親政,但施政常被孫綝的掣肘。

孫亮對孫綝的獨斷專行甚為不滿,於是暗中與全公主、太常全尚、將軍劉承謀劃準備誅殺孫綝。

同年,魏國的諸葛誕在壽春發動叛亂,把兒子諸葛靚送到吳國做人質。

孫綝派兵協助諸葛誕但最終失敗。

一些參戰的將領因為怕被孫綝殺死而投降了魏國。

太平三年(公元258年),孫綝發覺孫亮想殺死自己,於是率領部曲抓捕了全尚,派其弟孫恩殺了劉承,率軍包圍皇宮,廢孫亮為 會稽王,改立孫權六子琅琊王孫休為帝。

又派中書郎李崇帶兵進宮,奪取了印璽,逼迫孫亮夫婦離宮,由將軍孫耿押送到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居住,時年僅16歲。

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孫亮的封地會稽傳出謠言,說孫亮將返回建業復辟;而孫亮的侍從亦聲稱孫亮在祭祀時口出惡言。

經審判後,孫亮再被貶為 候官侯(候官,今福建省 閩侯縣),且將他遣送回封地,孫亮後喪命於途中。

據相關記載,孫亮可能是自殺,也可能是被孫休派人毒死的。

時年僅17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