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帝王 吳廢帝孫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孫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二位皇帝,史稱吳廢帝,公元252-258年在位。
母潘皇后,他是吳大帝孫權最小的兒子(七子)。
252年孫權去世後即位,太平三年(258年)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
永安三年(260年),孫亮再被貶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殺(一說被毒殺),終年18歲。
西晉太康年間,原先任職吳國的官員戴顯將孫亮的遺骨葬在賴鄉。
孫亮是吳大帝 孫權最小的兒子,所以最初他不是太子(孫權共有七子:孫登、孫慮、孫和、孫霸、孫奮、孫休、孫亮)。
然而,孫權的長子宣太子孫登、次子孫慮早年已經去世;而三子孫和被立為太子後,因被意圖爭奪太子之位的四子魯王孫霸和孫權長女全公主陷害而被廢去太子之位,孫霸也被孫權逼迫自盡。
最後孫權決定立幼子孫亮為太子。
孫權於太和二年(公元252年)去世,孫亮即位,改元建興,時年十歲。
孫亮即位時,由太子太傅 諸葛恪、太常 滕胤、侍中武衛將軍孫峻等人輔政。
諸葛恪在孫亮繼位後便出兵北伐,進攻魏國,但最後吳軍戰敗,傷亡慘重,朝野對諸葛恪怨聲載道。
建興二年(公元253年),孫峻在得到孫亮的同意後,發動政變,殺死諸葛恪。
其後孫峻出任丞相大將軍。
孫峻的地位並不穩定。
在他殺諸葛恪後,有多人想暗殺孫峻,但最後均事敗被迫令自殺或處死。
五鳳二年(公元255年),孫峻帶兵與魏國於淮河一帶交戰獲勝,魏將文欽投降。
次年,孫峻派遣呂據等將領進攻魏國,但孫峻在戰爭期間病逝,由從弟孫綝接掌權力。
大司馬 呂岱亦於是年去世。
引發了另一次政變。
驃騎將軍 呂據等人不滿孫綝的繼任,要求封滕胤為丞相。
孫綝沒有理會他們的訴求,轉封滕胤為大司馬,呂據遂與滕胤密謀推翻孫綝,但最終失敗被殺。
另一位將領王惇也密謀殺死孫綝,亦事敗被殺。
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孫亮親政,但施政常被孫綝的掣肘。
孫亮對孫綝的獨斷專行甚為不滿,於是暗中與全公主、太常全尚、將軍劉承謀劃準備誅殺孫綝。
同年,魏國的諸葛誕在壽春發動叛亂,把兒子諸葛靚送到吳國做人質。
孫綝派兵協助諸葛誕但最終失敗。
一些參戰的將領因為怕被孫綝殺死而投降了魏國。
太平三年(公元258年),孫綝發覺孫亮想殺死自己,於是率領部曲抓捕了全尚,派其弟孫恩殺了劉承,率軍包圍皇宮,廢孫亮為 會稽王,改立孫權六子琅琊王孫休為帝。
又派中書郎李崇帶兵進宮,奪取了印璽,逼迫孫亮夫婦離宮,由將軍孫耿押送到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居住,時年僅16歲。
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孫亮的封地會稽傳出謠言,說孫亮將返回建業復辟;而孫亮的侍從亦聲稱孫亮在祭祀時口出惡言。
經審判後,孫亮再被貶為 候官侯(候官,今福建省 閩侯縣),且將他遣送回封地,孫亮後喪命於途中。
據相關記載,孫亮可能是自殺,也可能是被孫休派人毒死的。
時年僅17歲。
不為人知三國神童少年稱帝,十八歲便被害死,他若成功歷史將改變
三國時代有不少神童,比如曹沖、諸葛恪、孔融等人,但有一個神童卻不為大多數人所知,他最後做了皇帝,但18歲便被害死。這個人便是東吳第二位皇帝,孫亮。
此人野心堪比司馬昭,曾和諸葛家族勢不兩立?孫權霸業險毀於他手
文:河湟三月(作者原創授權)在漢末三國時期,廢立皇帝之事,並不罕見,比如董卓廢漢少帝,立漢獻帝,司馬師廢掉齊王曹芳,立高貴鄉公曹髦。每一次廢立皇帝,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引發政治動盪,撕裂朝堂,一旦...
孫權晚年的三大昏招,錯過了一統天下的機會!
東吳孫權,讓曹操、劉備二位一世梟雄都無可奈何,曹操更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樣的千古佳句!然而其晚年,圍繞太子之位做錯的三件事,把東吳折騰的烏煙瘴氣,等到塵埃落定,時間定格在280年,青蓋入洛陽,...
十歲當皇帝,被稱神童,最終卻因一個女人而自殺
他十歲當皇帝,還被稱為神童,最終卻因為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干的女人而自殺了!他就是三國中吳國的皇帝孫亮。在三國之中,吳國亡得最後,要比魏國晚個十五年,才輪到它。到了孫皓的天紀四年(公元280年)三月...
生子莫學孫仲謀:孫權的兒子們都有怎樣的人生結局?
「生子當如孫仲謀」是三國時期曹操對孫權的著名評價,後來辛棄疾在《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也引用這個典故。不過孫權的兒子們可未必會贊同曹操的這句評價。下面本鬼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些孫權的兒子們都怎...
孫權的兒子們個個優秀,導致兄弟相殘
孫權總體說來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自己活的時間很長,整整七十歲,吳國立國的時間也比三國中的另外兩國要長的多。他的事跡大家應該比較熟,今天我們主要講講他的兒子們。
孫權的兒子當皇帝後愛打野雞,說野雞比人要耿直
孫權總體說來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自己活的時間很長,整整七十歲,吳國立國的時間也比三國中的另外兩國要長的多。他的事跡大家應該比較熟,今天我們主要講講他的兒子們。
為扳倒權臣,15歲小皇帝養三千虎士,卻因一個女人被迫自殺
252年,孫權去世,年僅10歲的孫亮繼位,任命諸葛恪為太傅,掌握吳國軍政大權。諸葛恪初期取得東興大捷,深孚眾望。東興大捷後,諸葛恪開始輕敵,導致新城之敗。回軍後,諸葛恪為了掩飾過錯,穩定人心,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