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沒有如果...街亭失守誰之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的時候,我們聽農村集鎮說唱藝人唱的《失街亭》,糊裡糊塗的聽了諸葛亮揮淚戰馬謖。

當時不大明白,既然都流淚了,那還為什麼要斬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看了《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終於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街亭,也就是在今天甘肅秦安縣東北,地勢非常險要。

蜀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率兵出祁山攻打魏國,軍威浩蕩,天水,南安,安定等諸多郡縣都積極響應蜀軍,蜀軍先鋒是馬謖,魏國派遣大將張郃拒之。

馬謖,襄陽宜城人,自幼熟讀兵書,才氣過人。

建興三年諸葛亮進軍雲南時候,馬謖隨軍,在諸葛亮耳邊建議不要用武力去消滅對方,攻心為上。

如果一味的用兵強攻,顯得很不人道。

那樣的話,如果大軍退去後,那裡的人民又會重新起來反抗,要做到讓南夷心服,才能鞏固我們蜀國的大後方。

諸葛亮聽了馬謖的一番言論後,不覺得刮目相看,覺得此人才華不在自己之下,對他的建議非常重視。

因此才有了七擒孟獲的故事流傳於世。

但是同樣是馬謖,劉備卻不怎麼看重,尤其在白帝城託孤之時,語重心長的囑咐諸葛亮:馬謖此人言過其實,不可重用。

你千萬要注意。

然而諸葛亮根據自己的觀察,覺得馬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用馬謖作為參軍,可以參與談論軍事謀劃,兩人甚至有時候能徹夜長談。

街亭之戰,在沒有實施之前,諸葛亮帳下很多將士都建議讓大將魏延等有實戰經驗的人擔任先鋒。

可諸葛亮不聽大家的,執意讓從未領兵打仗的三十九歲的馬謖作為先鋒。

然而,馬謖既沒有戰爭的實際知識,又沒有指揮軍隊,臨機應變的經驗,可偏偏又自以為精通兵法,不聽諸葛亮所指導的軍事措施,率軍搶占街亭山頭,遠離水源,軍令擅改,前後不一,無論副將王平怎麼據理力爭,也堅決不予採納。

魏將張郃率軍隔斷了蜀軍的水源,四面包抄,蜀軍大敗,只有王平率所部千人,整頓部眾,大擂戰鼓,張郃懷疑有伏兵,不敢貿然進逼,王平領軍隊徐徐而回。

街亭失守,諸葛亮無法繼續前進一步,只有退回漢中。

勞民傷財不說,還損兵折將,錯失戰機。

戰後追究戰敗責任,按照軍法把馬謖殺了,諸葛亮感到十分痛惜,痛哭流涕。

但不知道諸葛孔明是哭馬謖?還是後悔沒有聽劉備臨終遺言?還是哭自己對不起馬謖?其實街亭失守最大的責任人應該是諸葛亮自身。

馬謖是替他而死。

客觀地說:馬謖是好人,絕不是壞人。

他的主觀願望是要辦好事情的,可是卻吃了自以為是,教條主義的虧。

如果作為主帥的諸葛亮就把馬謖就當作軍事參謀看待,馬謖的建議對的可以採納,錯的置之不理。

讓人盡其才。

不要因為對魏延的有所成見而一直壓制魏延。

聽從大家意見,讓魏延去鎮守街亭,或許結局就會柳暗花明。

可諸葛亮就是諸葛亮,總覺得世上沒有其他人比他聰明,他能未卜先知…然而,殘酷的現實告訴他:自己的主觀臆斷不僅斷送了馬謖的性命,也直接縮短了蜀漢的壽命。

不自量力,以當時西蜀的實力是無法與曹魏抗衡的,而自己只為了所謂的匡扶漢室,就一次次貿然主動出擊曹魏,以後的史實也應證了這一點,如果不是諸葛亮的「六出祁山」,西蜀最起碼還能延續一段時間,如果不是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凡事親力親為….如果能人盡其才,量力而行,說不準三國風雲也會變幻莫測,結局也許不會是我們今天史書看到的那樣。

街亭失守誰之過?千百年後,小編認為諸葛亮才是街亭失守的最大責任人。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失敗的真實原因在這裡

建興五年,諸葛亮率大軍進駐漢中,六年春,諸葛亮大軍到達祁山,出兵前謊稱從斜谷道進兵攻郿城,而諸葛亮確出兵祁山,來個聲東擊西,派趙雲鄧芝屯兵箕谷作為疑兵 ,諸葛亮軍容嚴整,賞罰號今嚴明,天水,南安...

諸葛亮北伐曹魏何以失敗?

諸葛亮北伐曹魏何以失敗?熊彭宇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正月,諸葛亮和他的將領們商議北伐的方略。第一次北伐時,趙雲還在,諸葛亮手下文臣武將極多,南方孟獲又歸順朝廷,沒有內憂。諸葛亮以趙雲、...

馬謖失街亭敗給了誰?

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經過兩年準備,公元227年冬天,就帶領大軍駐守漢中。漢中接近魏、蜀的邊界,可以隨時找機會進攻魏國。

諸葛亮街亭慘敗之啟示

筆者:眾所周知,文化是一個城市的象徵符號,一個好的文化傳統總會讓人對這個城市印象深刻。擁有一個好的文化品牌,往往能讓這座城市聲名遠播,名揚天下,對於提升當地的知名度和帶動當地的發展,都有積極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