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各大英雄人物與事件,你了解幾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挾天子以令諸侯
公元196年,漢獻帝和大臣們從長安返回洛陽。
洛陽城經過董卓之亂後變得殘破不堪,糧食極度匱乏。
曹挾天子以令諸侯
公元196年,漢獻帝和大臣們從長安返回洛陽。
洛陽城經過董卓之亂後變得殘破不堪,糧食極度匱乏。
曹操已經占據了許縣(今河南許昌),他採納謀士的建議,以方便供給糧食為由,將漢獻帝迎接到了許縣,並將許縣改名為許都。
從這以後,曹操以天子的名義向天下諸侯發號施令,在政治上占有了極大的優勢。
屯田制
屯田亦稱屯墾。
西漢以來,歷代為解決軍糧供給、軍費開支及補充國庫儲備,多組織士兵、利用犯人或招募百姓墾種。
主要採取軍屯和民屯兩種形式。
軍屯即以軍事組織形式由士兵及其家屬進行墾種,民屯則以民戶為主體進行有組織之屯墾,其中也有利用犯人者。
此外,明代還有商屯。
東漢末,曹操組織的屯田為民屯,效果非常顯著。
其後,歷代多沿此制
租調製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在《收田租令》中頒布了新的租調製,規定的田租是每畝每年繳納粟四升:戶調是平均每戶每年繳納絹二匹、綿二斤,具體實行時根據民戶的資產劃分等差進行徵收。
這種徵收實物的戶調製,實際上自東漢後期以來就已經開始,而曹操把它正式確定下來,並以此代替了繁重的口賦和算賦。
它促進了北方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對曹魏政權起到了一定的鞏固作用,使它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中據有了實力上的優勢。
租調製也是中國古代賦稅史上的一次重要變革,對後代的賦稅制度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曹丕稱帝
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其子曹丕繼其位。
當時東漢已完全在曹魏的控制之下,漢獻帝已等同於傀儡。
曹丕又實行九品中正的選官制度,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
同年十月,曹丕迫使漢獻帝讓位,即位為帝,定國號為魏,改元黃初,定都洛陽,並追尊曹操為武皇帝。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種重要的官吏選拔制度。
魏文帝曹丕篡漢前夕即延康元年(220年)由魏吏部尚書陳群制定。
九品中正制就是通過各州、各郡中正官的品評,把人才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
被評為上等的人才將推薦給各級政府,吏部選拔官員時要向中正官徵詢被選者的家世情況、品級。
晉以後就完全由家世確定品級,形成了重家世輕德才的風氣,出現,「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晉書·劉毅傳》)的情形,並造成豪門世家把持各級官僚機構的局面。
高平陵事變
公元249年(魏正始十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
誅殺曹爽及其黨羽,將朝中大權控制在自己手中。
此前曹爽一直結黨專政,並排擠司馬懿。
司馬懿稱疾不朝,但卻在暗地裡積蓄力量,安排長子司馬師為中護軍,掌握部分禁軍,以親信蔣濟為太尉。
並偽裝病篤,麻痹曹爽。
249年,曹芳去洛陽城外祭謁曹睿的陵墓高平陵。
曹爽及其兄弟曹羲、曹訓、曹彥一同前往。
洛陽城內守備空虛。
司馬懿趁此機會發動政變,將洛陽城控制在自己手中。
同時,用太后的名義關閉城門,占領武庫,截斷高平陵與洛陽的交通。
接著便向曹芳上書,言為除逆臣曹爽不得,進而兵諫。
事情發生得太突然,曹爽不免驚慌失措,大司農桓范逃出洛陽,勸曹爽挾天子奔許呂,傳檄天下,共討司馬懿。
曹爽沒有聽從他的勸說,後交出兵權返回洛陽,沒過多久便被司馬懿處死,同時罹禍的有其兄弟多人及何晏、丁謐、畢軌、李勝、桓范等,並誅及三族。
至此,司馬懿便牢牢地控制住了曹魏的軍政大權。
孫策定江東
公元195年,孫策率領數千兵馬前往江東,將揚州刺史劉繇擊潰,使自己在江東的勢力大增。
196年,孫策攻下會稽(今浙江紹興)。
在以後的幾年時間裡,又先後削平了當地的割據勢力,大體上統一了江東。
200年,孫策遇刺身亡,但他為弟弟孫權在江南建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赤壁之戰
公元208年,曹操企圖一舉統一南方,帶領大軍南下,迅速占領荊州的部分地區。
在荊州的劉備退駐樊口,只有兵力1萬多人。
而曹操擁有兵力20多萬人,實力相差懸殊。
為破曹兵,劉備聯合孫權。
在赤壁一帶共同抵抗曹軍。
曹操的兵力在數量上占著優勢。
但是水軍的實力不如孫、劉聯軍。
雙方剛一交戰,曹操因為軍隊里發生疫病,就引軍退到長江北岸。
孫、劉聯軍利用火攻,燒毀曹操的船隻,大火延燒到岸上的曹營,孫權和劉備的聯軍乘勢猛攻,曹軍大敗,燒死和溺死的再加上飢疫死傷的人數在半數以上。
曹操帶領少數人馬,逃回北方。
呂蒙襲取荊州
公元219年,關羽在樊城之戰中水淹七軍,震動了整個中原大地。
曹操暗中派人與孫權取得聯絡,雙方達成了前後夾擊關羽的密謀。
孫權為了麻痹關羽,派不出名的陸遜代替大將呂蒙駐守陸口(今湖北嘉魚。
關羽看不起陸遜,果然上當,抽調守軍支援襄樊前線。
這時呂蒙趁機率領精兵偷襲,很快就將蜀漢占據的荊州地區給占領了。
關羽慌忙往回撤退,結果敗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最後全軍潰散,關羽及其兒子關平都被吳軍斬殺。
夷陵之戰
建安二十五年(219年),孫權俘殺蜀將關羽,出兵攻占荊州(今湖北襄陽)。
章武元年(221年),蜀漢劉備為替二弟關羽報仇,奪回荊州,親率十萬大軍向東吳進發。
孫權派大將陸遜率兵5萬迎敵。
蜀軍連戰連捷,攻入吳境五六百里,自巫峽連營至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同時得到武陵蠻的支持,聲勢浩大,銳不可當。
劉備沼江設置軍營幾十個。
陸遜以逸待勞,堅守不出。
公元222年,蜀軍已經被弄得十分疲憊,士氣一下子變得低落起來。
陸遜於獍亭(今湖北宜都北長江北岸)與蜀軍決戰。
吳軍利用火攻,大破蜀軍40餘營,劉備盡失舟船器械。
狼狽逃回白帝城(今四川奉節東北)。
蜀軍主力遭受重創。
劉備於次年憂憤病故。
夷陵之戰後,蜀軍再無力攻吳,吳亦無力西進,三國鼎立局面最終穩定。
三顧茅廬
官渡之戰後,劉備沒有自己的根據地,處境十分艱難,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帶領關羽、張飛、趙雲等將投奔荊州劉表,暫時停留於此。
寄人籬下,大業無成,劉備對此非常焦急。
為了能夠成就一番事業,他多方延攬人才。
後經當時名士徐庶的推薦,便親自前往襄陽隆中訪問隱居在那裡的諸葛亮。
劉備第一次去時,沒有見到諸葛亮,劉備無功而返。
沒過多久,劉備再次去拜訪,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又不見諸葛亮,只好作罷。
第三次去時,諸葛亮剛回來,正在午睡。
劉備於是靜靜地在門外等候,一直等到他睡醒。
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所打動,便趕忙將劉備兄弟迎進屋內。
劉備進屋與之交談,諸葛亮未出茅廬,便已知三分天下,劉備對此非常高興,認為他確是一個奇才,請求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
從此劉備十分看重諸葛亮,諸葛亮也盡心竭力地輔佐劉備。
後來,諸葛亮憑藉自己傑出的才智,為劉備建立蜀國。
馬謖失街亭
蜀國街亭為漢中咽喉要地,諸葛亮派將駐守。
馬謖請令,諸葛亮再三叮囑須靠山近水紮營,並令王平輔之。
馬謖剛愎自用,違令,對王平諫言置之不理,競在山頂紮營,因而被魏將張邰所敗。
街亭失守。
馬謖不遵諸葛亮將令,導致街亭失守,與王平回營請罪。
諸葛亮雖惜其才,但以軍法無私,揮淚斬之,並因己用人失當,上表自貶。
白帝託孤
公元222年蜀軍猇亭大敗,劉備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心情抑鬱。
退回白帝城後,劉備一病不起。
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
於是召諸葛亮來到白帝,託付後事。
太子劉禪年幼,蜀漢形勢尚不穩定,這些都讓劉備放心不下。
他叮囑諸葛亮:如果太子成器,就好好輔佐太子,定能成就國家;如果太子實在不行,請自代劉禪為帝。
以拯救國家。
諸葛亮動情地表示: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23年(蜀漢章武三年),劉備在自帝城永安宮病逝,享年63歲。
之後劉禪即位,是為蜀後主,改元建興。
封丞相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無巨細,皆出於亮。
日後輔政,諸葛亮不負先主。
這確是歷史上君臣相知的一段佳話。
七擒孟獲
後主劉禪繼位之後不久,南蠻王孟獲便帶領蠻兵10萬,不斷對蜀國邊境進行侵掠。
公元225年,諸葛亮親自帶領50萬人馬前去征討,以趙雲、魏延為大將,長驅直人攻向南中。
南蠻王孟獲,聽說蜀兵南下就帶兵迎戰,遠遠看見蜀兵隊伍交錯、旗幟雜亂,心裡就想:「人們都說諸葛亮用兵如神,我看也不過如此。
」孟獲衝出陣去,蜀將王平以詐敗之計打敗孟獲,事先埋伏在山路旁的大將魏延活捉了他。
孟獲被押到大帳里,口口聲聲不服諸葛亮,諸葛亮立即讓人給孟獲鬆綁。
放他回去。
回寨以後,孟獲因兩個洞主與諸葛亮作戰,吃了敗仗,就狠狠地揍了他們一頓。
這兩人一怒之下帶了100多個南兵,衝進孟獲的營帳,把喝醉了的孟獲綁了起來,獻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見孟獲仍擺出一副不服的樣子就又放了他。
這樣提了放,放了捉,前後捉了孟獲七次。
到了第七次擒住孟獲時,諸葛亮又給他鬆了綁,並送到鄰帳飲酒壓驚,孟獲對此非常感動。
他來到諸葛亮面前,跪倒在地上說:「丞相天威,南人永遠不再造反了。
」諸葛亮當即封孟獲為南人洞主,並退還占領的全部土地。
孟獲及家人感恩不盡,高高興興地回去了,諸葛亮便率領大軍回到成都。
從那以後。
諸葛亮的後顧之憂便解除了。
他可以一心一意為北伐中原做準備了。
諸葛亮開門退敵
諸葛亮在陽平時,派遣魏延整合大軍向東進發,自己只留萬餘人守住陽平。
此時,司馬懿帶領二十萬大軍要與諸葛亮作戰。
派出去的軍探回報司馬懿說:「諸葛亮城裡面兵力很少。
力量很小,我們大軍進攻肯定可以取勝。
」
諸葛亮也知道司馬懿大軍即將來到,怕他逼迫自己一戰,因此想要趕往與魏延的部隊會合。
但由於距離遙遠,看來一定趕不到,將帥士兵都非常驚恐,一時間人心惶惶。
不知如何才好。
一天,諸葛亮的神色態度完全如平常一般從容自在,命令軍中將軍旗戰鼓收拾一邊,不可隨便出城,又命令將城門大開,四處打掃乾淨。
然後自己坐在城門之上,面帶微笑,悠然撫琴,沒有絲毫的慌亂,旁邊只有兩個小童陪伴。
司馬懿已經率領大軍到達城下,看到此番情景,一時間竟然不敢攻打。
他一向認為諸葛亮為人謹慎莊重。
現在突然展現兵力弱小,疑心有伏兵,於是率部眾往北到山間去。
第二天吃飯時刻,諸葛亮與參謀佐吏拍手大笑說:「司馬懿一定認為我素來膽小,此次大開城門,可能城裡有重兵埋伏,於是沿著山路離去了。
」
軍探回報,情況果然如諸葛亮所說。
後來魏延率領部隊與諸葛亮會合,情勢好轉。
司馬懿後來知道了,但已經失去了這大好時機,懊悔不已。
樂不思蜀
公元263年,蜀國滅亡,蜀國後主劉禪被司馬昭俘虜。
一次,司馬昭(魏國大將軍)宴請劉禪,席間表演蜀國樂舞,劉禪的侍從都感到悲哀。
劉禪不但不感傷,反而表現得很高興。
司馬昭看到劉禪的表現後,禁不住問他:「你想念蜀國嗎?」劉禪說:「這裡很好,我不想念蜀國。
」事後。
劉禪原來的大臣郤正悄悄對劉禪說:「如果司馬昭再這樣問您,您應該哭著回答:『先輩的祖墳遠在隴蜀,我的心因懷念西方而悲痛,沒有一天不想念。
』然後將眼睛閉上。
這樣,司馬昭可能會放我們回去。
我們就可以再招兵買馬,以圖恢復漢室江山。
」後來,司馬昭果然又問劉禪是否想念蜀國。
劉禪就將邵正所教的話說了一遍,然後在將眼睛閉上。
司馬昭說:「這話不像是出自於你的口中,倒像是郤正說的。
」劉禪驚訝地睜開眼睛說:「這話確實是郤正教我這麼說的。
」司馬昭和他左右的人聽後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曹操
曹操生於東漢末年,當時的一大政治特點就是宦官專權,尤其是在桓帝和靈帝時期更為突出,而曹操的父親曹嵩正是極受桓帝寵信的大宦官曹騰的養子,其本人又高居太尉,因此,曹操的身世背景在當時極為顯赫。
公元184年,曹操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被升為濟南相,上任後,他罷免了八個縣的贓官,禁斷淫祀,一時間,濟南奸尻逃竄,濟南一郡清平。
但曹操也因此觸犯了權貴,被貶為東郡太守,東郡靠近京師,權貴橫行,曹操怕招致家禍,稱病辭職。
188年,曹操又被靈帝起用為典軍校尉。
189年,靈帝去世,年僅14歲的劉辯登基。
何太后聽政,皇舅大將軍何進輔政。
何進一直對宦官集團深惡痛絕,一心想剷除宦官集團,於是,他暗招董卓進京。
然而,待董卓進京時,何進已經被宦官所殺。
董卓廢掉劉辯,扶9歲的皇子劉協做了皇帝,並自封丞相。
曹操不想為董卓效力,遂逃出洛陽,間行東歸。
後來,曹操將矛頭指向了黃巾軍,得降兵30萬,並「收其精銳,號為青州兵」。
曹操的勢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成為了北方的大軍閥。
198年,曹操滅掉呂布。
200年,曹操在官渡打敗了袁紹,消滅了他的主力。
205年,曹操殲滅袁譚,袁熙、袁尚逃至烏丸。
207年,曹操遠征烏丸,將袁熙、袁尚力量消滅,結束了漢末以來軍閥混戰的局面,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北方統一。
216年,曹操晉爵魏王,車輿服飾皆同天子。
220年,其子曹丕篡漢,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諸葛亮
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他三歲喪母,五歲喪父,之後由叔叔諸葛玄撫養。
15歲那年,叔父諸葛玄帶諸葛亮來到豫章以避戰亂。
哥哥諸葛謹留守家中,後於200年南下投靠孫權。
但不幸的是,諸葛玄在兩年後就病逝了,17歲的諸葛亮擔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在襄陽城西20里的隆中山里蓋了幾間茅屋,「躬耕於南陽」十載。
10年之中,他躬耕苦讀。
逐漸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少年成長為一個能綜觀天下時事的俊傑,隨時準備輔佐明君,治國安邦。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出山。
公元208年。
曹操趁劉表病重,荊州內亂之際,發兵30萬南下,「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奪取了荊州。
劉備無所依附,只好讓出荊州,退往江陵。
208年10月,孫、劉聯軍在赤壁採用火攻,大敗曹操。
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很快占據的荊、益兩州,在漢中立穩了腳跟。
公元222年,劉備不聽諸葛亮勸告,執意要攻打東吳。
敗退後,不久便在永安辭世,17歲的劉禪即位。
劉禪聽從父命,封諸葛亮為武鄉侯,委以重任,主理政事。
227年,諸葛亮認為北伐的時機已經成熟,決定統帥三軍征伐魏國,恢復漢室。
第一次北伐失敗後,諸葛亮並沒有灰心,他回到漢中後,總結經驗,痛斬馬謖,重新調整軍隊。
之後,諸葛亮又先後率兵5次伐魏,但均未成功。
234年,54歲的諸葛亮因日夜操勞,積勞成疾,在與魏將司馬懿對峙渭南時,病倒在五丈原軍中,臨終遺命撤軍。
關羽,原名長生,字雲長,公元161年出生在河東解縣一個極具封建文化教養的農家,自幼習武,練得一身好武藝。
又因其長髯飄飄,人稱美髯公。
中平元年(184年),關羽因殺死家鄉的郡豪,被迫逃亡到涿郡。
恰逢劉備招兵,遂與劉備、張飛結識,三人意氣相投,於桃園結義,情同手足。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占領漢中,並稱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並假節鉞。
7月,關羽統大軍進攻樊城的曹仁,曹操派大將于禁增援。
八月,漢水猛漲,關羽借漢水殺死曹將龐德收降于禁。
一時間,關羽威名,震動中原。
致使曹操聽後恐慌不已,竟要「徙許都以避其銳」。
然而,關羽雖然驍勇善戰,但他本人卻驕縱狂傲。
關羽得志於荊襄後,孫權便對關羽起了戒心,但表面上仍顯得與關羽十分要好。
10月,孫權派遣大將呂蒙率軍白衣渡江,抄關羽的後路,襲取荊州。
關羽的手下糜芳和士人平日受盡關羽的輕視和訓斥,孫權派人誘降,兩人當即歸順。
吳軍與曹軍配合,關羽腹背受敵,他向上庸的蜀兵求救,不料守將劉封、孟達正鬧矛盾,兩人都坐視不管。
11月,關羽欲從樊城撤軍,奪回荊州,但又遭吳軍截擊,部卒逃散,潰不成軍。
關羽無奈,只得先抵麥城,試圖從麥城往西川與劉備會合。
這就是史稱的「敗走麥城」。
12月,關羽身邊只剩了少數的隨從,他們日夜兼程,疲憊不堪,在蜀境邊的章鄉被孫權伏兵擒住,因其誓死不降,被孫權所殺。
關羽一生,重情重義,信守諾言,雖感激曹操的厚愛,但卻始終不改其忠義,並且致死不渝。
關羽的一生又自始至終都盈灌著勇武,戎馬幾十年,擒殺敵軍兵將無數,被稱作劉備「五虎上將」之首。
儘管他狂放自傲,但絲毫沒有影響人們對他的忠勇之氣的崇拜和敬仰。
佛教將其作為護法,道、儒兩教將其作為「忠義」的象徵,因此,他也成了唯一一位受到佛、道、儒三家尊崇的神。
嵇康
嵇康,字叔夜,譙郡錘縣(今安徽宿州)人。
祖先姓奚,會稽上虞人,為了避怨,乃遷徙至此。
「竹林七賢」(另六人為阮籍、向秀、山濤、劉伶、阮成、王戎)的領袖人物。
三國時魏末著名的詩人、音樂家,玄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幼年喪父,有奇才,卓爾不群。
後娶曹操曾孫女為妻,在曹氏當權時,曾做過中散大夫。
後來家道清貧,常與「竹林七賢」之一的向秀在樹下打鐵謀生。
嵇康「性烈而才雋」,為人耿直。
好友王戎和他交往二十年,沒見他怒色相向,但嵇康得知山濤推舉自己代他為官後,竟憤而寫書信與其絕交,言辭犀利,鋒芒畢露。
嵇康博學多才,熟知音律。
他在《琴賦》序中說:「余少好音聲,長而習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
滋味有厭,而此不倦。
」據劉籍《琴議》載:嵇康曾從杜夔之子杜猛處學得《廣陵散》。
嵇康酷愛此曲,經常彈奏。
有很多人慕名前來求教,嵇康概不傳授。
前一恨與此一愛,可見嵇康的憤世嫉俗、桀驁不馴。
由於性情剛烈,最後終於當權者司馬氏結仇,招來殺身之禍。
臨行前,有三千太學生為其求情,終不得免。
嵇康死前索琴彈奏了一曲《廣陵散》,慨然長嘆道:「《廣陵散》如今絕矣。
」死時四十歲操已經占據了許縣(今河南許昌),他採納謀士的建議,以方便供給糧食為由,將漢獻帝迎接到了許縣,並將許縣改名為許都。
從這以後,曹操以天子的名義向天下諸侯發號施令,在政治上占有了極大的優勢。
屯田制
屯田亦稱屯墾。
西漢以來,歷代為解決軍糧供給、軍費開支及補充國庫儲備,多組織士兵、利用犯人或招募百姓墾種。
主要採取軍屯和民屯兩種形式。
軍屯即以軍事組織形式由士兵及其家屬進行墾種,民屯則以民戶為主體進行有組織之屯墾,其中也有利用犯人者。
此外,明代還有商屯。
東漢末,曹操組織的屯田為民屯,效果非常顯著。
其後,歷代多沿此制
租調製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在《收田租令》中頒布了新的租調製,規定的田租是每畝每年繳納粟四升:戶調是平均每戶每年繳納絹二匹、綿二斤,具體實行時根據民戶的資產劃分等差進行徵收。
這種徵收實物的戶調製,實際上自東漢後期以來就已經開始,而曹操把它正式確定下來,並以此代替了繁重的口賦和算賦。
它促進了北方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對曹魏政權起到了一定的鞏固作用,使它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中據有了實力上的優勢。
租調製也是中國古代賦稅史上的一次重要變革,對後代的賦稅制度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曹丕稱帝
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其子曹丕繼其位。
當時東漢已完全在曹魏的控制之下,漢獻帝已等同於傀儡。
曹丕又實行九品中正的選官制度,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
同年十月,曹丕迫使漢獻帝讓位,即位為帝,定國號為魏,改元黃初,定都洛陽,並追尊曹操為武皇帝。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種重要的官吏選拔制度。
魏文帝曹丕篡漢前夕即延康元年(220年)由魏吏部尚書陳群制定。
九品中正制就是通過各州、各郡中正官的品評,把人才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
被評為上等的人才將推薦給各級政府,吏部選拔官員時要向中正官徵詢被選者的家世情況、品級。
晉以後就完全由家世確定品級,形成了重家世輕德才的風氣,出現,「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晉書·劉毅傳》)的情形,並造成豪門世家把持各級官僚機構的局面。
高平陵事變
公元249年(魏正始十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
誅殺曹爽及其黨羽,將朝中大權控制在自己手中。
此前曹爽一直結黨專政,並排擠司馬懿。
司馬懿稱疾不朝,但卻在暗地裡積蓄力量,安排長子司馬師為中護軍,掌握部分禁軍,以親信蔣濟為太尉。
並偽裝病篤,麻痹曹爽。
249年,曹芳去洛陽城外祭謁曹睿的陵墓高平陵。
曹爽及其兄弟曹羲、曹訓、曹彥一同前往。
洛陽城內守備空虛。
司馬懿趁此機會發動政變,將洛陽城控制在自己手中。
同時,用太后的名義關閉城門,占領武庫,截斷高平陵與洛陽的交通。
接著便向曹芳上書,言為除逆臣曹爽不得,進而兵諫。
事情發生得太突然,曹爽不免驚慌失措,大司農桓范逃出洛陽,勸曹爽挾天子奔許呂,傳檄天下,共討司馬懿。
曹爽沒有聽從他的勸說,後交出兵權返回洛陽,沒過多久便被司馬懿處死,同時罹禍的有其兄弟多人及何晏、丁謐、畢軌、李勝、桓范等,並誅及三族。
至此,司馬懿便牢牢地控制住了曹魏的軍政大權。
孫策定江東
公元195年,孫策率領數千兵馬前往江東,將揚州刺史劉繇擊潰,使自己在江東的勢力大增。
196年,孫策攻下會稽(今浙江紹興)。
在以後的幾年時間裡,又先後削平了當地的割據勢力,大體上統一了江東。
200年,孫策遇刺身亡,但他為弟弟孫權在江南建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赤壁之戰
公元208年,曹操企圖一舉統一南方,帶領大軍南下,迅速占領荊州的部分地區。
在荊州的劉備退駐樊口,只有兵力1萬多人。
而曹操擁有兵力20多萬人,實力相差懸殊。
為破曹兵,劉備聯合孫權。
在赤壁一帶共同抵抗曹軍。
曹操的兵力在數量上占著優勢。
但是水軍的實力不如孫、劉聯軍。
雙方剛一交戰,曹操因為軍隊里發生疫病,就引軍退到長江北岸。
孫、劉聯軍利用火攻,燒毀曹操的船隻,大火延燒到岸上的曹營,孫權和劉備的聯軍乘勢猛攻,曹軍大敗,燒死和溺死的再加上飢疫死傷的人數在半數以上。
曹操帶領少數人馬,逃回北方。
呂蒙襲取荊州
公元219年,關羽在樊城之戰中水淹七軍,震動了整個中原大地。
曹操暗中派人與孫權取得聯絡,雙方達成了前後夾擊關羽的密謀。
孫權為了麻痹關羽,派不出名的陸遜代替大將呂蒙駐守陸口(今湖北嘉魚。
關羽看不起陸遜,果然上當,抽調守軍支援襄樊前線。
這時呂蒙趁機率領精兵偷襲,很快就將蜀漢占據的荊州地區給占領了。
關羽慌忙往回撤退,結果敗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最後全軍潰散,關羽及其兒子關平都被吳軍斬殺。
夷陵之戰
建安二十五年(219年),孫權俘殺蜀將關羽,出兵攻占荊州(今湖北襄陽)。
章武元年(221年),蜀漢劉備為替二弟關羽報仇,奪回荊州,親率十萬大軍向東吳進發。
孫權派大將陸遜率兵5萬迎敵。
蜀軍連戰連捷,攻入吳境五六百里,自巫峽連營至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同時得到武陵蠻的支持,聲勢浩大,銳不可當。
劉備沼江設置軍營幾十個。
陸遜以逸待勞,堅守不出。
公元222年,蜀軍已經被弄得十分疲憊,士氣一下子變得低落起來。
陸遜於獍亭(今湖北宜都北長江北岸)與蜀軍決戰。
吳軍利用火攻,大破蜀軍40餘營,劉備盡失舟船器械。
狼狽逃回白帝城(今四川奉節東北)。
蜀軍主力遭受重創。
劉備於次年憂憤病故。
夷陵之戰後,蜀軍再無力攻吳,吳亦無力西進,三國鼎立局面最終穩定。
三顧茅廬
官渡之戰後,劉備沒有自己的根據地,處境十分艱難,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帶領關羽、張飛、趙雲等將投奔荊州劉表,暫時停留於此。
寄人籬下,大業無成,劉備對此非常焦急。
為了能夠成就一番事業,他多方延攬人才。
後經當時名士徐庶的推薦,便親自前往襄陽隆中訪問隱居在那裡的諸葛亮。
劉備第一次去時,沒有見到諸葛亮,劉備無功而返。
沒過多久,劉備再次去拜訪,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又不見諸葛亮,只好作罷。
第三次去時,諸葛亮剛回來,正在午睡。
劉備於是靜靜地在門外等候,一直等到他睡醒。
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所打動,便趕忙將劉備兄弟迎進屋內。
劉備進屋與之交談,諸葛亮未出茅廬,便已知三分天下,劉備對此非常高興,認為他確是一個奇才,請求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
從此劉備十分看重諸葛亮,諸葛亮也盡心竭力地輔佐劉備。
後來,諸葛亮憑藉自己傑出的才智,為劉備建立蜀國。
馬謖失街亭
蜀國街亭為漢中咽喉要地,諸葛亮派將駐守。
馬謖請令,諸葛亮再三叮囑須靠山近水紮營,並令王平輔之。
馬謖剛愎自用,違令,對王平諫言置之不理,競在山頂紮營,因而被魏將張邰所敗。
街亭失守。
馬謖不遵諸葛亮將令,導致街亭失守,與王平回營請罪。
諸葛亮雖惜其才,但以軍法無私,揮淚斬之,並因己用人失當,上表自貶。
白帝託孤
公元222年蜀軍猇亭大敗,劉備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心情抑鬱。
退回白帝城後,劉備一病不起。
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
於是召諸葛亮來到白帝,託付後事。
太子劉禪年幼,蜀漢形勢尚不穩定,這些都讓劉備放心不下。
他叮囑諸葛亮:如果太子成器,就好好輔佐太子,定能成就國家;如果太子實在不行,請自代劉禪為帝。
以拯救國家。
諸葛亮動情地表示: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23年(蜀漢章武三年),劉備在自帝城永安宮病逝,享年63歲。
之後劉禪即位,是為蜀後主,改元建興。
封丞相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無巨細,皆出於亮。
日後輔政,諸葛亮不負先主。
這確是歷史上君臣相知的一段佳話。
七擒孟獲
後主劉禪繼位之後不久,南蠻王孟獲便帶領蠻兵10萬,不斷對蜀國邊境進行侵掠。
公元225年,諸葛亮親自帶領50萬人馬前去征討,以趙雲、魏延為大將,長驅直人攻向南中。
南蠻王孟獲,聽說蜀兵南下就帶兵迎戰,遠遠看見蜀兵隊伍交錯、旗幟雜亂,心裡就想:「人們都說諸葛亮用兵如神,我看也不過如此。
」孟獲衝出陣去,蜀將王平以詐敗之計打敗孟獲,事先埋伏在山路旁的大將魏延活捉了他。
孟獲被押到大帳里,口口聲聲不服諸葛亮,諸葛亮立即讓人給孟獲鬆綁。
放他回去。
回寨以後,孟獲因兩個洞主與諸葛亮作戰,吃了敗仗,就狠狠地揍了他們一頓。
這兩人一怒之下帶了100多個南兵,衝進孟獲的營帳,把喝醉了的孟獲綁了起來,獻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見孟獲仍擺出一副不服的樣子就又放了他。
這樣提了放,放了捉,前後捉了孟獲七次。
到了第七次擒住孟獲時,諸葛亮又給他鬆了綁,並送到鄰帳飲酒壓驚,孟獲對此非常感動。
他來到諸葛亮面前,跪倒在地上說:「丞相天威,南人永遠不再造反了。
」諸葛亮當即封孟獲為南人洞主,並退還占領的全部土地。
孟獲及家人感恩不盡,高高興興地回去了,諸葛亮便率領大軍回到成都。
從那以後。
諸葛亮的後顧之憂便解除了。
他可以一心一意為北伐中原做準備了。
諸葛亮開門退敵
諸葛亮在陽平時,派遣魏延整合大軍向東進發,自己只留萬餘人守住陽平。
此時,司馬懿帶領二十萬大軍要與諸葛亮作戰。
派出去的軍探回報司馬懿說:「諸葛亮城裡面兵力很少。
力量很小,我們大軍進攻肯定可以取勝。
」
諸葛亮也知道司馬懿大軍即將來到,怕他逼迫自己一戰,因此想要趕往與魏延的部隊會合。
但由於距離遙遠,看來一定趕不到,將帥士兵都非常驚恐,一時間人心惶惶。
不知如何才好。
一天,諸葛亮的神色態度完全如平常一般從容自在,命令軍中將軍旗戰鼓收拾一邊,不可隨便出城,又命令將城門大開,四處打掃乾淨。
然後自己坐在城門之上,面帶微笑,悠然撫琴,沒有絲毫的慌亂,旁邊只有兩個小童陪伴。
司馬懿已經率領大軍到達城下,看到此番情景,一時間竟然不敢攻打。
他一向認為諸葛亮為人謹慎莊重。
現在突然展現兵力弱小,疑心有伏兵,於是率部眾往北到山間去。
第二天吃飯時刻,諸葛亮與參謀佐吏拍手大笑說:「司馬懿一定認為我素來膽小,此次大開城門,可能城裡有重兵埋伏,於是沿著山路離去了。
」
軍探回報,情況果然如諸葛亮所說。
後來魏延率領部隊與諸葛亮會合,情勢好轉。
司馬懿後來知道了,但已經失去了這大好時機,懊悔不已。
樂不思蜀
公元263年,蜀國滅亡,蜀國後主劉禪被司馬昭俘虜。
一次,司馬昭(魏國大將軍)宴請劉禪,席間表演蜀國樂舞,劉禪的侍從都感到悲哀。
劉禪不但不感傷,反而表現得很高興。
司馬昭看到劉禪的表現後,禁不住問他:「你想念蜀國嗎?」劉禪說:「這裡很好,我不想念蜀國。
」事後。
劉禪原來的大臣郤正悄悄對劉禪說:「如果司馬昭再這樣問您,您應該哭著回答:『先輩的祖墳遠在隴蜀,我的心因懷念西方而悲痛,沒有一天不想念。
』然後將眼睛閉上。
這樣,司馬昭可能會放我們回去。
我們就可以再招兵買馬,以圖恢復漢室江山。
」後來,司馬昭果然又問劉禪是否想念蜀國。
劉禪就將邵正所教的話說了一遍,然後在將眼睛閉上。
司馬昭說:「這話不像是出自於你的口中,倒像是郤正說的。
」劉禪驚訝地睜開眼睛說:「這話確實是郤正教我這麼說的。
」司馬昭和他左右的人聽後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曹操
曹操生於東漢末年,當時的一大政治特點就是宦官專權,尤其是在桓帝和靈帝時期更為突出,而曹操的父親曹嵩正是極受桓帝寵信的大宦官曹騰的養子,其本人又高居太尉,因此,曹操的身世背景在當時極為顯赫。
公元184年,曹操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被升為濟南相,上任後,他罷免了八個縣的贓官,禁斷淫祀,一時間,濟南奸尻逃竄,濟南一郡清平。
但曹操也因此觸犯了權貴,被貶為東郡太守,東郡靠近京師,權貴橫行,曹操怕招致家禍,稱病辭職。
188年,曹操又被靈帝起用為典軍校尉。
189年,靈帝去世,年僅14歲的劉辯登基。
何太后聽政,皇舅大將軍何進輔政。
何進一直對宦官集團深惡痛絕,一心想剷除宦官集團,於是,他暗招董卓進京。
然而,待董卓進京時,何進已經被宦官所殺。
董卓廢掉劉辯,扶9歲的皇子劉協做了皇帝,並自封丞相。
曹操不想為董卓效力,遂逃出洛陽,間行東歸。
後來,曹操將矛頭指向了黃巾軍,得降兵30萬,並「收其精銳,號為青州兵」。
曹操的勢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成為了北方的大軍閥。
198年,曹操滅掉呂布。
200年,曹操在官渡打敗了袁紹,消滅了他的主力。
205年,曹操殲滅袁譚,袁熙、袁尚逃至烏丸。
207年,曹操遠征烏丸,將袁熙、袁尚力量消滅,結束了漢末以來軍閥混戰的局面,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北方統一。
216年,曹操晉爵魏王,車輿服飾皆同天子。
220年,其子曹丕篡漢,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諸葛亮
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他三歲喪母,五歲喪父,之後由叔叔諸葛玄撫養。
15歲那年,叔父諸葛玄帶諸葛亮來到豫章以避戰亂。
哥哥諸葛謹留守家中,後於200年南下投靠孫權。
但不幸的是,諸葛玄在兩年後就病逝了,17歲的諸葛亮擔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在襄陽城西20里的隆中山里蓋了幾間茅屋,「躬耕於南陽」十載。
10年之中,他躬耕苦讀。
逐漸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少年成長為一個能綜觀天下時事的俊傑,隨時準備輔佐明君,治國安邦。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出山。
公元208年。
曹操趁劉表病重,荊州內亂之際,發兵30萬南下,「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奪取了荊州。
劉備無所依附,只好讓出荊州,退往江陵。
208年10月,孫、劉聯軍在赤壁採用火攻,大敗曹操。
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很快占據的荊、益兩州,在漢中立穩了腳跟。
公元222年,劉備不聽諸葛亮勸告,執意要攻打東吳。
敗退後,不久便在永安辭世,17歲的劉禪即位。
劉禪聽從父命,封諸葛亮為武鄉侯,委以重任,主理政事。
227年,諸葛亮認為北伐的時機已經成熟,決定統帥三軍征伐魏國,恢復漢室。
第一次北伐失敗後,諸葛亮並沒有灰心,他回到漢中後,總結經驗,痛斬馬謖,重新調整軍隊。
之後,諸葛亮又先後率兵5次伐魏,但均未成功。
234年,54歲的諸葛亮因日夜操勞,積勞成疾,在與魏將司馬懿對峙渭南時,病倒在五丈原軍中,臨終遺命撤軍。
關羽
關羽,原名長生,字雲長,公元161年出生在河東解縣一個極具封建文化教養的農家,自幼習武,練得一身好武藝。
又因其長髯飄飄,人稱美髯公。
中平元年(184年),關羽因殺死家鄉的郡豪,被迫逃亡到涿郡。
恰逢劉備招兵,遂與劉備、張飛結識,三人意氣相投,於桃園結義,情同手足。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占領漢中,並稱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並假節鉞。
7月,關羽統大軍進攻樊城的曹仁,曹操派大將于禁增援。
八月,漢水猛漲,關羽借漢水殺死曹將龐德收降于禁。
一時間,關羽威名,震動中原。
致使曹操聽後恐慌不已,竟要「徙許都以避其銳」。
然而,關羽雖然驍勇善戰,但他本人卻驕縱狂傲。
關羽得志於荊襄後,孫權便對關羽起了戒心,但表面上仍顯得與關羽十分要好。
10月,孫權派遣大將呂蒙率軍白衣渡江,抄關羽的後路,襲取荊州。
關羽的手下糜芳和士人平日受盡關羽的輕視和訓斥,孫權派人誘降,兩人當即歸順。
吳軍與曹軍配合,關羽腹背受敵,他向上庸的蜀兵求救,不料守將劉封、孟達正鬧矛盾,兩人都坐視不管。
11月,關羽欲從樊城撤軍,奪回荊州,但又遭吳軍截擊,部卒逃散,潰不成軍。
關羽無奈,只得先抵麥城,試圖從麥城往西川與劉備會合。
這就是史稱的「敗走麥城」。
12月,關羽身邊只剩了少數的隨從,他們日夜兼程,疲憊不堪,在蜀境邊的章鄉被孫權伏兵擒住,因其誓死不降,被孫權所殺。
關羽一生,重情重義,信守諾言,雖感激曹操的厚愛,但卻始終不改其忠義,並且致死不渝。
關羽的一生又自始至終都盈灌著勇武,戎馬幾十年,擒殺敵軍兵將無數,被稱作劉備「五虎上將」之首。
儘管他狂放自傲,但絲毫沒有影響人們對他的忠勇之氣的崇拜和敬仰。
佛教將其作為護法,道、儒兩教將其作為「忠義」的象徵,因此,他也成了唯一一位受到佛、道、儒三家尊崇的神。
嵇康
嵇康,字叔夜,譙郡錘縣(今安徽宿州)人。
祖先姓奚,會稽上虞人,為了避怨,乃遷徙至此。
「竹林七賢」(另六人為阮籍、向秀、山濤、劉伶、阮成、王戎)的領袖人物。
三國時魏末著名的詩人、音樂家,玄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幼年喪父,有奇才,卓爾不群。
後娶曹操曾孫女為妻,在曹氏當權時,曾做過中散大夫。
後來家道清貧,常與「竹林七賢」之一的向秀在樹下打鐵謀生。
嵇康「性烈而才雋」,為人耿直。
好友王戎和他交往二十年,沒見他怒色相向,但嵇康得知山濤推舉自己代他為官後,竟憤而寫書信與其絕交,言辭犀利,鋒芒畢露。
嵇康博學多才,熟知音律。
他在《琴賦》序中說:「余少好音聲,長而習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
滋味有厭,而此不倦。
」據劉籍《琴議》載:嵇康曾從杜夔之子杜猛處學得《廣陵散》。
嵇康酷愛此曲,經常彈奏。
有很多人慕名前來求教,嵇康概不傳授。
前一恨與此一愛,可見嵇康的憤世嫉俗、桀驁不馴。
由於性情剛烈,最後終於當權者司馬氏結仇,招來殺身之禍。
臨行前,有三千太學生為其求情,終不得免。
嵇康死前索琴彈奏了一曲《廣陵散》,慨然長嘆道:「《廣陵散》如今絕矣。
」死時四十歲
三國演義中的敗家子,排名第一的還不是他劉禪
說三國、道三國,一部英雄人物的歷史巨著。有些人,革命成功,皇袍加身,有些人出師未捷身先死,更有些人常使世人淚滿襟。那麼,在三國史上,終究哪些人能上敗家玩榜單呢?[8、樂不思蜀的劉禪]蜀國第二個皇...
三國這幾個小故事你都知道嗎
《桃園結義》 東漢末年,黃巾賊出,天下大亂。中山靖王后劉備某日看到一招兵告示,忍不住三聲嘆息。被身後的本地屠戶張飛見到,就厲聲問其故。劉備見這個人相貌不俗,就相互介紹並且說出了嘆息的原由。張飛一...
《原創》深入解析千古智聖諸葛亮的成敗傳奇
武侯諸葛亮序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個千年故事,一部絕世文章。三國時代是一個英雄倍出的年代,而諸葛亮又是其中的較較者!他自比管仲、樂毅。水境先生更是把他比做:興周八...
只要用趙雲和龐統鎮守 「荊州」 劉備完全可以恢復大漢王朝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稱漢中王,認命關羽為前將軍。七月,關羽不管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擊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化曹魏的占據區域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于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
「原創」《三國演義》人物各代表什麼?
劉備——是一位封建時代理想的「明君」形象,是「三國」中蜀國之主。劉備早年就抱負不凡,有爭王圖霸的胸懷和膽略。他敬重義氣,與關羽、張飛患難與共,誓同生死。他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特別是對諸葛亮表示...
司馬懿:熟悉又陌生,出仕43年是盡心效力曹氏還是隱忍奪權?
提起"司馬懿"此人,想必肯定小夥伴們都知道,大名鼎鼎、如雷貫耳之人,三國時期曹操手下之大將。但仔細問一問看司馬懿此人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一時回答不上來者居多~
細數三國演義中那些經典的投降事件,劉禪最窩囊,誰最心服口服
《三國演義》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而且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
諸葛亮「自比管樂」有些大言不慚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躬耕隴畝,……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這段話文意淺顯,意思是說諸葛亮在南陽躬耕時,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
諸葛亮死了之後,為什麼司馬懿卻不再攻打蜀國?司馬昭給出答案!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是很多皇帝還有英雄豪傑經常談論的歷史故事,尤其是一部《三國演義》讓後世人領略了當年的風采,群雄逐鹿,歷史人物形象特點性格都非常鮮明,這些大人物基本上都是死的死,很少有真正能善終...
《三國演義》每回簡單概述,用極簡的字概述整本小說
第一回 漢朝末年,張角兄弟發動叛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踏上了保國安邦的道路。第二回 督郵故意刁難劉備,張飛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郵一頓。朝廷上宦官專權,大將軍何進立外甥劉辯為帝,掌握兵權...
關羽失荊州馬謖丟街亭,兩位大神合力,破滅蜀漢一統天下的希望!
先說關羽失荊州。 公元219年7月,關羽受劉備取漢中勝利鼓舞,領兵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為將,統領七軍救曹仁,同時命徐晃率軍進駐宛城。8月,關羽水淹七軍,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採納司馬懿...
三國覆滅都是耗死的?司馬懿兵變卻不受丞相之職為何?
三國滅亡的先後是蜀國、吳國和魏國。有人說,蜀國滅亡是以關羽大意失荊州為轉折點,後劉備親征吳國失敗,再有諸葛亮北伐、費禕蔣琬特別是姜維好戰而拖垮國力,最後被鄧艾擊敗,劉禪投降。其實,關羽失荊州並...
笑談三國時期功勞大過主公的功臣,陸遜太不公平了
相信大多數人對三國都再熟悉不過,其中神機妙算諸葛亮給劉備在事業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說沒諸葛亮就沒有蜀國,現在就來聊聊三國時期功勞最大的幾位把。第一位 悲催的功臣陸遜
《三國演義》這100個經典故事,總結全書,必須收藏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我們所喜愛的經典名著,全書人物鮮明,英雄輩出,各有特色,故事情節更是精彩十分,讀來讓人手不釋卷。我們也會經常談起三國里的故事,很精彩,很引人,更是一種文學享受...
三國濃縮的哲理故事,第三個讓司馬昭當場大笑蜀國主公,真是丟臉
各國主要人物:魏國 :曹操 、曹丕、曹植、曹沖、夏侯淳、夏侯淵、許褚、典韋、張遼、徐晃、龐德、司馬懿蜀國:劉備、劉禪、關羽、張飛、張雲、馬超、黃忠、諸葛亮、龐統吳國:孫權、孫策、孫堅、周瑜、黃蓋...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何事跡?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碾壓東吳文臣、草船借箭抖機靈、借東風呼風喚雨、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捉放曹、三氣周瑜把周瑜擠兌得一命嗚呼、七擒孟獲一勞永逸、空城計震退司馬懿,火燒上方谷惜敗於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