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腦三國——司馬懿龜縮有道還聚龜成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五月,吳軍攻魏合肥,被滿寵所拒。
七月,魏明帝率兵親征,吳軍撤退。
有些大臣建議,諸葛亮大軍壓境,應擺駕長安,以壯聲勢,魏明帝說:「權走,亮膽破,大將軍以制之,吾無憂矣。
」諸葛亮移軍攻取散關等地,回師進攻司馬懿。
八月,司馬懿「堅壁拒守,以逸待勞」,與諸葛亮相持百餘日。
諸葛亮便派人給司馬懿送來「巾幗婦人之飾」,激司馬懿出戰,司馬懿仍不為所動。
為平息部屬不滿情緒,故意裝怒,上表請戰。
魏明帝不許,並派向來以剛正嚴明稱世的辛毗持節監督。
諸葛亮一來挑戰,司馬懿就要帶兵出擊,辛毗持節立於軍門,司馬懿便不出兵。
姜維就對諸葛亮說:「辛毗杖節而至,賊不復出矣。
」諸葛亮則說:「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諸葛亮於是分兵屯田,做長久屯駐之準備。
司馬懿弟弟司馬孚寫信詢問軍情,司馬懿回信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沒過多久,諸葛亮派人求戰,司馬懿不談軍事,只是問使者:「諸葛公起居飲食如何,一頓能吃多少米?」使者說:「三四升。
」稍後又問了一些政務上的事兒,使者說:「打二十軍棍以上的處罰,都是諸葛丞相自己閱批。
」經過一番不經意的詢問,司馬懿對人說:「諸葛亮大去之期已不遠矣。
不久,諸葛亮仙逝五丈原。
蜀軍秘不發喪,整軍後退。
百姓跑來報告蜀軍已經撤軍,司馬懿派兵追擊,蜀軍臨時統帥楊儀返旗鳴鼓,做出回擊的樣子,司馬懿以『窮寇莫追』收軍退回。
時有人傳:「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聽到笑說:「這是因為我長於預測活人的事,不長於預測人的生死啊。
」第二天,司馬懿到諸葛亮營壘巡視,並贊諸葛亮「天下奇才也」。
司馬懿將兵的水平看來他自己也覺得不及諸葛亮。
按照司馬懿的風格,如果他有勝算,他絕不會錯失良機。
而今諸葛叫陣外加嘲笑司馬懿像個娘們,可司馬懿還是按兵不動。
因為,在魏國被視為頂樑柱,被曹叡視為「大將軍以制之,吾無憂矣」 的司馬懿顯然除了依仗曹魏龐大的地盤、雄厚的財力和充足的兵員與諸葛亮死耗之外,他拿不出戰勝諸葛之法。
司馬懿之所以選擇死耗,除了常規的防禦和沒有如周瑜那樣的明確的制勝之法外,還有他自己的政治考慮:在曹魏,論資歷除了鎮守東南的滿寵之外,還有誰能與我匹敵?曹叡年少,啥事都求助司馬懿,對其言聽計從,因此司馬懿咋做曹叡都會支持。
因為曹叡不過是一個守城之君和享樂之主,比起曹操百不及一。
我司馬懿只要替他看住現有的地盤就夠讓他樂翻了的。
第二,長久相耗,才能長久掌兵,手中才能長期把持軍權。
這對於司馬懿進一步樹立軍事威信乃至幫助家族成員歷練軍事才能和構建軍事方面的人脈關係網都是絕對的首選。
司馬懿說到底還是一個政治老手而非軍事大師。
受到對手的侮辱而不出手,一般的武者都不會如此,司馬懿為了平息眾怒,不得不跟曹叡一起唱了一出雙簧——派辛毗持節阻止任何進攻性行為。
司馬懿的政治秀做的水平實在不高——千里請戰。
結合司馬懿前後的言行,可以看出這明顯是他自己自相矛盾。
在處理孟達反叛的時候,他怎麼不請命呢?何況當時距離都城更近,請命更容易啊。
司馬懿如此做法,也就是拿捏住了曹叡信任他這個籌碼,不然換做曹操,他絕不敢這麼做。
諸葛亮以一州之兵,弄得有十一個州的曹魏高掛免戰牌,這在古今都很罕見。
司馬懿不但對恩人不講人情,對自己的兄弟也不坦誠。
司馬孚來信關心戰事,司馬懿說:「諸葛亮志向很大但卻不懂得抓住機會,謀略不少卻缺乏決斷,窮兵黷武而不懂得權變,雖然發兵十萬,但卻已經墮入我為他設計的圈套中了,必定失敗。
」司馬懿說這番話的時候不知道哪來的自信,好像他對諸葛亮極為了解,就像郭嘉當年分析袁紹那樣?可事實上,司馬懿連自己曾經險些成為對手的陸遜都了解不透,又在這裡有這麼多排比句說他了解諸葛亮。
說諸葛亮抓不住機會,難道司馬懿搶占北原的計策,就是你司馬懿想到的麼?如果沒有郭淮你早就陷入被動了吧?對於自己的軍事短板司馬懿連自己的兄弟都不告知。
而且司馬懿所謂的為諸葛亮設計的圈套,大概除了死耗,就沒有別的了。
可是,司馬懿到最後也沒告訴他弟弟,他到底想咋破敵。
歷史證明,司馬懿到最後也沒破敵,而是諸葛先生自己去世了,客觀上成就了司馬懿。
如果說曹真討伐蜀國沒啥實際建樹,那麼司馬懿比之於曹真又何曾開疆擴土?不過是後來他搞定了不在一個智商層面上的遼東公孫淵,讓他的資本增加了不少。
司馬懿自認為聰明不俗,但如細品便能發現,他自相矛盾和自欺欺人的能力還是蠻強的。
他稱讚諸葛為天下奇才,而沒有指出諸葛的其他具體短板,可見,他當時是很震驚的——因為,他見到諸葛的軍營之後,真切感受到了他與高手的差別。
按照他在給弟弟信中的說法,貌似他對諸葛瞭若指掌,可如果了解得這麼透徹,怎麼會見到諸葛後的軍營還稱奇諸葛亮呢?按照司馬懿的說法,司馬懿當時看到蜀軍軍營之後,他應該說,諸葛亮不過如此,果然如我所料,你終究還是墮入我的圈套中了吧!
諸葛亮派人嘲笑司馬懿像個娘們,這是離間計也是激將法,更是無奈之舉。
他想刺激魏國將領,讓他們對司馬懿施壓,別做縮頭烏龜。
可司馬懿本就是烏龜,能伸能縮,所以他不在乎,但是他在乎他手下人對他是否服從,所以,司馬懿利用曹叡對自己的信任,讓曹叡也甘於做縮頭烏龜,還派了一個重臣盯著,這些將領們沒轍了——皇帝都是縮頭烏龜,我們主帥也縮進去,那也是奉命行事啊,何況還有向來就嚴厲剛正的辛毗在這裡看著。
司馬懿不向諸葛派來的使者問大事,卻問一些政務乃至飲食,這更說明司馬懿骨子裡是一個政客。
他的本事是從細節中找到線索,做出推斷,而不是從戰略上進行規劃。
他努力從細節中找到機會,力求見縫插針,因為,他知道正面打,他沒有勝算,於是乎,只好用傳統算命的那一套——看飲食起居、看人的性格來判斷這個人今後的行為。
至於,司馬懿所說的他能「料人生,不能料人死「則更說明了,他是在用算命的那一套來跟諸葛對陣,這在古今中外也少見,也算奇葩。
結合司馬懿歷來的行軍風格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打不入流的選手,司馬懿雷厲風行,且親自披掛上陣,打高手或者受智商不在其下的人,司馬懿基本就是防禦。
至於與諸葛對陣,不但拉著皇帝曹叡一起防禦,可能他害怕別人說是自己忽悠皇帝做縮頭烏龜的,因此為了增加籌碼還特意增加了戲分——讓令人敬畏的辛毗來做軍師,並監督防禦的執行情況。
拉個威望高的人來為自己的防守之策增加籌碼,這反向說明,司馬懿的軍事威信還差火候,至少有將領不服。
這一點可以與之後的司馬懿平遼東做一下比較。
隨著軍事威信的增強,司馬懿就沒有像初掌西北軍團那樣善良和和氣了。
平遼東時候。
都督令史張靜違令,提出遷營的建議,便被司馬懿斬殺了。
只不過,司馬懿的表演是在不怎麼高明,辛毗不來,他就不敢聲言衝出去跟諸葛亮對著幹,辛毗來了之後,諸葛亮一挑戰,他就要迎戰,每次都是辛毗制止。
經過這方表演,畏懼諸葛亮的名勝就不全由他來承擔了,至少辛毗和曹叡那是都有份兒的。
需要批評的是,諸葛先生派的使者實在是太一般了,外交場合,問啥答啥,這個使者也太乖了,難道諸葛先生命不久矣,看人又看錯了?
原創文章 作者 王強
歷史上諸葛亮真的神機妙算?五丈原「死諸葛走生司馬」是真還是假?司馬懿笑著給出這樣的說法
司馬懿一生中遇到了兩個強有力的對手,他們分別是曹操和諸葛亮。如果說諸葛亮是對手這沒錯,曹操可是司馬懿的領導啊?為何成了對手呢? 司馬懿初出茅廬是曹操被他「鷹視狼顧」驚鴻一瞥所吸引,曹操據此斷定司...
司馬家族此人:推薦孔明給劉備,造就了司馬家族最終問鼎!
水鏡先生,名司馬徽(?-208年),字德操,潁川陽翟人(今河南禹州)。東漢末年名士,精通經學。漢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而諸葛亮、龐統卻隱居在襄、漢之間,不輕易投靠他人,並受到到司馬徽的賞識。
戰場上諸葛亮司馬懿誰厲害
軍師聯盟已經完結,下部虎嘯龍吟即將開播。從名字來看,下部的主角將會是司馬懿(冢虎)和諸葛亮(臥龍),那麼問題來了,這兩個人到底誰厲害?從這部電視洗白司馬懿的節奏來看,下半部讓司馬懿完勝孔明恐怕也...
司馬懿軍營進了一白頭翁,諸葛亮知曉後,仰天長嘆:吾命休矣
三國最精彩的片段,莫過於諸葛亮和司馬懿鬥智鬥勇。諸葛亮智謀百出,創造了許多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橋段,空城計,木牛流馬等等。司馬懿則以不變應萬變,任諸葛亮怎麼戲弄,就一個字「耗」。從當時魏蜀兩國情況...
此人制伏司馬懿拯救了三十萬將士的性命
蜀後主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四月,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拉開序幕。諸葛亮親自出征,並調派了征西大將軍魏延、長史楊儀、征西將軍姜維、前軍都督張翼、討寇將軍王平、輔漢將軍虎步監孟琰、將軍馬岱、司馬...
此人謀略平平卻用一桿竹竿嚇退司馬懿耗死諸葛亮!
231年(曹魏太和五年,蜀漢建興九年),蜀漢的第四次北伐,蜀軍糧盡退軍。撤退時,魏方車騎將軍張郃被射傷,其後傷重病死。從蜀方第一次北伐開始,由於連年派出數萬規模的軍隊出征,而每次均為兵糧不足而要...
司馬懿高度評價諸葛亮,諸葛亮怎麼評價司馬懿呢?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三國時代頂尖的謀士,傑出的人才,兩個人交戰,可以說是真正的高手對決,司馬懿曾評價諸葛亮,說諸葛亮是天下奇才!而諸葛亮怎麼評價司馬懿呢?
此人幫過曹丕,暗助司馬懿,使諸葛亮黔驢技窮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魏明帝青龍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以十萬之眾再出祁山,與司馬懿展開激戰。期間,曹魏大軍堅守不出,諸葛亮想盡辦法,引誘曹軍出戰。曹軍將領群情洶湧,紛紛請戰。但到了...
他不僅震懾二十萬魏軍,而且還跟司馬懿完美配合累死了諸葛亮
三國時期,蜀國「諸葛亮」和曹魏「司馬懿」堪稱一對天造地設的「冤家對頭」,甚至在三國中後期,整個歷史舞台都被這兩人的精彩表演所占據。其中尤以「空城計」、「火燒上方谷」和「死諸葛嚇走活仲達」最為炙口...
此人制伏司馬懿,剋死諸葛亮,拯救了三十萬將士的性命
蜀後主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四月,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拉開序幕。諸葛亮親自出征,並調派了征西大將軍魏延、長史楊儀、征西將軍姜維、前軍都督張翼、討寇將軍王平、輔漢將軍虎步監孟琰、將軍馬岱、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