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國智慧5:劉備在荊州那些事2:招賢納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從襄陽宴會逃脫,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水鏡山莊,拜會了名士司馬徽。
二人交談時,司馬徽直言不諱地指出了劉備之所以為成大事是因為沒有賢人輔佐。
賽馬會雖然隱居鄉野,但他對曹操、劉備、孫權集團都有很深的了解,而且也很想幫助黎民百姓,因此很直接的指出劉備當前存在的問題是缺乏人才。
劉備一聽,頗有些不服氣,自己手下武有關羽、張飛、趙雲三個萬人敵,文有孫乾、簡雍、糜竺三個謀士。
司馬徽認為關張趙是將而非帥,孫乾等人不具備構建和規劃全局的戰略能力。
劉備瞬間恍然大悟,問司馬徽何處能求得賢人,司馬徽的回答很巧妙,說:「當今天下,奇才盡在此地。
」同時也指出了諸葛亮、龐統,但是卻沒有直接讓劉備去找這兩人,那樣反而不是好事,因為在沒有充分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之前,劉備是不會懂得珍惜人才。
另外,即使劉備現在去請諸葛亮、龐統,二人也未必會出山。
因此,司馬徽只是告訴劉備,要找奇才,不必遠求,此地儘是。
只要認真去找,「臥龍鳳雛」到處都是,只是大多數人往往缺乏誠心去發現。
過了沒多久,有個叫徐庶的人經司馬徽介紹準備投奔劉備。
但是徐庶並沒有直接去找劉備,而是在劉備途經的路上更名換姓,說自己是賢才欲投明主,藉機觀察劉備的反應。
劉備經過了司馬徽的指點,內心正充滿了求賢的意識,一聽到徐庶的歌聲馬上想到可能是臥龍或者鳳雛,於是上前打聽。
得知徐庶有意相投,劉備自然是十分客氣,委任徐庶做了軍師。
徐庶一上任,碰巧就遇到了曹操大將曹仁率大軍南下進攻新野。
徐庶也出手不凡,三戰三捷,不但將曹仁打得一敗塗地而且奪取了曹操南征的重要據點——樊城。
劉備自然是十分高興,稱讚這都是軍師指揮有方。
徐庶也很謙虛,推說是大家的功勞,主公的洪福。
對於一個集團來說,內部成員之間相互配合所產生的團隊力量,才是制勝的根本。
這一戰之所以獲勝,靠的就是這種團隊力量。
但是他們內部還是非常客氣,劉備再三向徐庶拜謝,徐庶也再三謙讓,這是中國人素養良好的表現。
後來曹操扣押徐庶之母,迫使徐庶離開劉備,劉備雖然萬般惋惜,卻還是放徐庶走了。
徐庶離開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後,這才放心的離去了。
劉備帶領關羽張飛連續兩次去拜謁諸葛亮,卻無緣相見。
第三次去了,諸葛亮還在午睡,劉備三人於是在外靜靜地等候。
諸葛亮得知劉備在屋外等候多時,便要更衣相見。
抱著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大事,這是諸葛亮一生最了不起的地方。
如果他純粹是準備出世的,就會和別的朋友一樣,到處遊玩,誰也不見誰找也沒用。
如果很想出山,也早就下山了,不至於等到二十七八歲。
而且也很有門路。
他各個諸葛瑾在東吳當官,完全可以引薦,但是卻沒有這樣。
可見對於諸葛亮來說,下不下山都可以。
做人在「可」與「不可」之間,叫做「兩可都可」。
這才是最愉快的,真正隨遇而安的人就是這樣的境界。
因此諸葛亮聽說劉備來了,馬上要先去更衣後再出來相見,以表示敬意。
如果劉備是一般的俗人,則大可不必。
劉備讓關羽、張飛在外面等候,自己隨諸葛亮進屋談話。
看似很平常的一個舉動,實質上能看出劉備的個人素養和團隊管理水平。
劉備作為三個人的代表,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三個人就是一盤散沙,就是三位俗人。
況且劉備一會兒要給諸葛亮行大禮,看見兩個兄弟在身旁,他必然很尷尬。
可見劉備這麼做也是在保護自己。
二人落座後,劉備開始向諸葛亮詢問治國安民之法。
諸葛亮很謙虛,認為自己不及司馬徽和徐庶,因此不敢隨便議論天下大事。
諸葛亮這麼做並不是虛偽,二是真正的謙虛。
劉備懇請諸葛亮以天下蒼生為念,予以賜教。
諸葛亮頗為感動,但是並沒有馬上承諾什麼。
他先講出了自己的觀點,然後說自己不願意下山,這就叫以退為進。
不然如果劉備說這次來只是想請教計策,不需要他下山,諸葛亮就難堪了。
此時,如果劉備講錯一句話,那就不可收拾了。
如果他說「你不下山,我怎麼辦」,那諸葛亮就會懟上來「你怎麼辦是你的事」,而且也會從心裡看不起劉備。
劉備自然不會那麼說,於是就說:先生不下山,天下的老百姓怎麼辦?諸葛亮聽了異常的感動,這才答應出山。
關鍵時刻,只要說錯一句話,整個事情就砸了。
好在劉備諸葛亮的表現都不錯,正因為此,三顧茅廬才成為千古美談。
劉備沒能一統天下,其實他犯了致命錯誤,然而諸葛亮、龐統呢?
不管是熟讀三國史書還是看三國演義歷史電視劇,匡扶漢室的劉備無疑是存在正義的制高點。由於水鏡師長教師司馬徽有句名言,影響頗廣:「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全國。」 帶著正義光環的劉備,無疑天降奇遇,還真...
三國時期最大的boss,他暗中掌控整個天下,連曹操都被玩弄於股掌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
三國歷史中的三大疑團 鳳雛可與臥龍齊名?
導讀:在三國歷史上,有那麼幾位特殊意義的人物悄悄地存在著,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身世和業績,對歷史發展變化產生過巨大的影響,而他們的本身卻像一個謎,在不知不覺間構成了三國中的幾個撲梭迷離的疑問。
三國中獨具慧眼的伯樂發現了兩個奇才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世上不缺乏千里馬,而獨獨缺少伯樂。在厲害的千里馬,也需要伯樂的慧眼。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人才濟濟的時代,誰才是第一伯樂呢?
原來早在劉備稱帝之前,司馬徽就預言了蜀漢的興起,以及滅亡!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豪傑紛爭不斷,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以曹操為首的曹魏勢力,以孫權為首的東吳勢力,以劉備為首的蜀漢勢力,號稱三國,鼎立於那個時代,要說這三個勢力中最讓人驚訝的那肯定是劉備了,劉備...
惜才? 劉備為何一定要請諸葛亮出山
導讀:三國時期群雄奮起爭霸,都想為自己謀得一處江山。可是單憑自身的實力是不行的,於是人才變成了珍惜之物,因此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可是三國奇才眾多,劉備為何單單看中了諸葛亮,三顧茅廬背後還有...
劉備讓龐統下基層只是為了更好的提拔重用
演義五十七回,龐統來拜見劉備,可是劉備卻因為龐統長得比較丑,「心中亦不悅」,和孫權一樣,劉備也是個看重儀表的領導。然後,劉備遠遠的把龐統發配到耒陽縣擔任縣令,可是,龐統在耒陽縣一百來天,整天喝酒...
誰是三國第一伯樂?緣何他不出山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朝野上下可謂人才濟濟。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若沒有伯樂的慧眼發現,再有能耐的千里馬也會難免鬱郁終老於普通的馬廄之下。那麼,誰是三國第一伯樂?司馬徽也,時人稱為水鏡先生,史稱其...
身在曹營心在漢,說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
亂世出英雄,我們之所以喜歡三國這段歷史,是因為這段時間湧現出了眾多讓人敬仰的文臣武將,和流傳千古的佳話。今天要說的這位名氣上雖然不如臥龍鳳雛一般響亮,但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確實因他而起。
劉備請臥龍,曹操請司馬 三國兩大軍師出山趣事
當多數人選擇象徵性的反抗、有了好處立馬妥協時,只有少數人選擇堅持,持之以恆,堅持自己最初的理想,進而改變歷史。劉備劉玄德,就是這樣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中年男子。不過他的勢力過於單薄,根本沒有與曹...
司馬徽推薦諸葛亮時用了一成語,其實還有下半句,卻不敢跟劉備說
<span class="bjh-h3">司馬徽推薦諸葛亮時用了一成語,其實還有下半句,卻不敢跟劉備說 三國初期,曹操實力當然是不用說的,擁有百萬大軍;孫權坐擁江東,江東富庶,當然兵將也是數不勝...
世人都知道「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還有幾個人知道下一句?
我們知道東漢末年又是一個大混亂的時期,而往往是大混亂的時候能出現一大批梟雄,像袁紹,曹操之類的,只不過那些個人物們都是以軍閥的形式出現的,雖然說天下大亂,地方割據,但是每一個割據一方的人都想一...
諸葛亮為何至死未能實現隆中對宏圖,全因這個人的意外死亡
東漢末年,群雄四起,劉備以草根崛起於市井中間,前期多顛沛流離,幸的結義兄弟關羽張飛保護才在亂世中獲得一席安身之地。劉備第一位算的上智囊的模式徐庶,字元直。劉備駐新野期間,徐庶前往投奔並出謀劃策。...
諸葛亮的老師水鏡先生
說到三國當中的最強智者,很多人應該都會想到諸葛亮:才華蓋世,一心輔佐劉備。確實非常厲害,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他的師傅是誰呢?就是當時著名的水鏡先生,也算是一代奇才,他一生當中培養過三個名人,龐統...